截图
简介
这是学习的目的ppt,包括了为何开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课?怎样开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怎样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学习的目的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2000年中国的GDP总量1. 07万亿美元,人均收入达到854美元; 2003年中国的GDP总量是1.4万亿美元,人均收入是1080美元。 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 4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美元。 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是十分不容易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 中国社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2005年2月18日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指出:经济现代化是一个革命的过程;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个不平衡的过程;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可能停滞、中断或倒退的过程;一个全球的过程;一个国际差距扩大的过程;一个经济结构趋同的过程;一个进步的过程;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 这份研究报告认为,在20世纪后20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率,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中国经济距离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已经很大;虽然中国人均GNP的年增长率很高,但因为人均GNP的起点低,年增长量很小,我们与世界经济先进水平的绝对差距还在扩大。 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任务非常艰巨。如果把人均GDP和经济结构的综合年代差理解为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与其他国家的年代差距的话,那么,2001年中国与美国差100年左右,与德国差80 年左右,与日本差50年左右,与葡萄牙差30年左右。所以,中国要达到世界经济的先进水平,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实现的,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是:在21世纪前50年达到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中等水平,全面完成经典经济现代化,基本实现综合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左右;在21世纪后50年,达到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先进水平,全面实现综合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10名左右。 教学C组(5/8号班): 孙蚌珠、赵存生、聂锦芳、居维纲、夏文斌、宋国兴、王寿林、郭建宁、陈德民、 陈占安。 教学D组(6/7号班): 丰子义、 陈占安、杨 河、居维纲、 孙蚌珠、宋国兴、关海庭、夏文斌、陈德民、张德修、 赵存生。 周一 7—8 9—10节 居维纲 周二 7—8 9—10节 聂志红 周三 7—8 9—10节 宋国兴 周四 7—8 9—10节 孙蚌珠 吴树青: 1932年生,江苏省江阴市人。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现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北京市经济学会会长,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学术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著作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政治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管理》、《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程》等;选编出版有《吴树青选集》。 主讲第一讲: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赵存生: 1942年生,河北省冀县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高校统战理论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学术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主要著作有《新时期高等学校党建问题研究》、《理论创新与21世纪的中国》、《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中共十六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邓小平与当代中国和世界》等。 主讲第二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居维纲: 1950年生,北京市人。经济学副教授,曾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学术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经济。发表了《论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毛泽东社会主义观浅析》、《论国有无形资产的保值与增值》、《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四题》等多篇论文;出版了教科书《企业财务会计》,参加过《邓小平理论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教材的编写。 主讲第四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夏文斌: 1962年生,安徽省天长市人。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术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公正问题。主要著作有《走向正义之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参加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的编写。 主讲第五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孙蚌珠: 女,1963年生,辽宁省北宁市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是首都经济学家论坛副主席,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术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当代中国经济问题。主要著作有《换个活法》、《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走向大市场—国有企业的困境和出路》等。参加了《邓小平理论概论》、《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多本教材的编写。协助主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 主讲第六讲: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沙健孙: 1934年生,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共党史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十三、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党史党建学科规划组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主要著作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概论》、《中国革命史论稿》、《中国革命问题散论》、《中国共产党通史》(5卷本)、《走什么路》、《毛泽东思想概论》等。 主讲第八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王 东: 1948年生,北京市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学术研究方向为列宁哲学与邓小平理论。主要著作有《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列宁构想》、《改革之路的真正源头》、《中华国富论》、《邓小平理论与跨世纪中国(中华复兴论)》、《中国龙的新发现:中华神龙论》、《中华文明论——多元文化综合创新哲学》、《中华腾飞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等。 主讲第九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陈德民: 1967年生,湖北省随州市人。国际政治副教授,正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室主任。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在韩国精神文明研究院作访问学者。是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术研究方向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主要著作有《中国的第二次飞跃》、《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邓小平理论与实践》、《世界社会主义思想通鉴》等。 主讲第十讲:“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与祖国完全统一战略。 宋国兴 : 1965年生,山西省武功县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曾在1997—1998年到以色列作学术访问研究一年时间。学术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改革。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支撑经济增长》、《以色列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改革》等。 主讲第十一讲: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与对外开放战略。 **** 教学B组(负责2/3号班)教师基本情况: 一共 12位教师,其中, 教授 8位: 梁 柱、陈占安、杨 河、 赵家祥、钱淦荣、阎志民、李义虎、赵存生。 副教授 4位: 居维纲、宋国兴、夏文斌、白雪秋。 除了在A组已经介绍了老师外,还有以下7位: 梁 柱: 1935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共党史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现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党史党建学科组副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委员等。学术研究方向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主要著作有《历史智慧的启迪》、《毛泽东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探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四项基本原则》等;选编出版有个人论文集《履兵问道集》 主讲第一讲: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杨 河: 1954年生,四川绵阳市人。哲学博士,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学术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主要著作有《时间概念史研究》、《笛卡尔》、《哲学百年》、《社会 群体 个性——恩格斯早期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等。 主讲第三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党的思想路线。 赵家祥: 1937年生,天津市人。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系党委书记,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顾问。学术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简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新技术革命与唯物史观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历史考察和当代意义》等。 主讲第四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钱淦荣: 1934生,江苏省苏州市人。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全国高教自学考试《邓小平理论概论》教材主编。学术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大众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等。 主讲第六讲: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阎志民: 1937年生,陕西省户县人。科学社会主义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马列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马列、科社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科社、党建、政治学科组组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等。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统战学说概论》、《毛泽东的意识形态学说》、《邓小平改革理论研究》等。 主讲第八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李义虎: 1961年生。国际政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北京大学台港澳与世界事务研究所所长,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秘书长,北京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会长,国防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台办咨询组成员,国务院新闻办外宣专家咨询组成员,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国务院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电视台和香港凤凰卫视特约时事评论员。学术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与台港澳问题研究。主要著作有《世界的裂变与弥合》、《国际格局论》、《海峡季风——多棱镜下两岸关系透视》、《政治赌博中的台湾》、《香港模式与台湾前途》。 主讲第十讲:“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与祖国完全统一战略。 白雪秋: 女,1959年生,辽宁省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主任,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中心主任助理。学术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学与当代中国经济问题。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等。 主讲第十一讲:中国现代化的国际环境和对外开放战略。 教学C组(5/8号班): 教授5位: 孙蚌珠、赵存生、王寿林、郭建宁、 陈占安。 副教授5位: 聂锦芳、居维纲、夏文斌、宋国兴、陈德民。 除了在A、B组已经介绍过的老师外, 还有以下3位: 郭建宁: 1954年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党委副书记。现任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学术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主要著作有《艰辛探索的哲学轨迹——1956—1966年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研究》、《当代中国哲学热点问题透视》、《当代中国哲学纲要》。 主讲第九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王寿林: 1955年生,辽宁省大连市人。科学社会主义博士,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研究员,空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民主研究。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制约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名著导读》、《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等。2001年被评为空军“高科技人才”。 主讲第八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聂锦芳: 1966年生,山西省寿阳县人。哲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论,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术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文献学和当代中国哲学,主要著作有《哲学原论——经典哲学观的现代阐释》、《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超越“后发展”困境——现代化理论图景中的邓小平发展观》等。 主讲第三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党的思想路线。 教学D组(6/7号班): 教授7位:丰子义、 陈占安、杨 河、 孙蚌珠、关海庭、张德修、 赵存生。 副教授4位:居维纲、宋国兴、夏文斌、陈德民。 除了在A、B、C组已经介绍过了的老师,还有以下三位: 丰子义: 1955年生,山西省应县人。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党委书记,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学术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主要著作有《现代化进程的矛盾与探索》、《现代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新视野——资本论哲学新探》、《主体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等。 主讲第一讲: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关海庭: 1954年生,吉林省梅河口市人。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副主任,现任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学术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政治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稿》、《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等。 主讲第八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张德修: 1931年生,江苏省张家港市人。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留学莫斯科大学经济系,还获得过贝尔格莱德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副主任、代系主任。现任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国务院发展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学术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发展战略。主要著作有《南斯拉夫经济》、《东欧经济浪潮》、《东欧经济概论》、《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改革与马克思主义》等。 主讲第十一讲:中国现代化的国际环境与对外开放战略。 ***** (六)全年滚动的排课方法 在北京大学的课程表里,每个学期都有这门课。 这样做,为学生提供了选课的方便。一般情况下,这门课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形成了对子,每个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多数班开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少数班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第二学期倒过来。这样坚持下来,就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