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高中古诗词鉴赏ppt,包括了分析诗歌意象型(景物形象),分析抒情形象(诗中塑造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型,分析意境型,分析技巧型,分析主旨(情感)题型,字词领全诗型(诗眼)型,炼字型,分析句意型,分析语言特色型,态度观点型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高中古诗词鉴赏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高考诗歌鉴赏十种题型 一、分析诗歌意象型(景物形象)。 二、分析抒情形象(诗中塑造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型 三、分析意境型。 四、分析技巧型 五、分析主旨(情感)题型。 六、字词领全诗型(诗眼)型 七、、炼字型 八、分析句意型 九、分析语言特色型 十、态度观点型 透过意象了解意境 意象意境类 一、分析诗歌意象型 提问方式 诗歌描绘了那些意象?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看诗歌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这首曲子描绘了那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为我们展现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答题知识积累 一、意象的定义。 二、意象的种类。【物象、人的形象】 1、物象; 2、人的形象(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 (1)主人公形象: 柳永《雨霖铃》离别的无限忧伤,爱恨情长; 王翰《凉州词》将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 答题知识积累 (2)诗人的形象: 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梦游天姥吟留别》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山居秋暝》《归园田居.种豆》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登幽州台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赠汪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天净沙 秋思》 答题知识积累 三、答意象题的公式。【描摹+总结】 1、描摹:(1)简单翻译。 (2)复杂选取意象。 《江畔独步寻花》 《天净沙 秋思》 2、总结:(1)这是一幅(描写了一幅)“时间+地点+特点”的图画。 (2)通过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xxx(主人公或诗人)形象。 四、巧妙解题。 (1)《天净沙 秋思》这首曲子为我们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11个意象。(2)曲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清新幽静、冷落暗淡的画面。 (3)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在外思乡的游子形象。 答题知识巩固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问: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美好的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此事时认识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题链接高考 【2016全国一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答题链接高考 8.(6分)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汉江江水回旋万里,分成了很多支流。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2)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远望汉江水势浩瀚无边,气势宏大的景象。 (3)借景抒情,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二、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公式 描摹+总结+情感(6分) (描摹+总结)+情感(4分) 总结(双音节词) 请看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过华清宫》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兵车行》 反映离乱的痛苦《春望》 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示儿》 同情人民的疾苦《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登楼》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 探索意境曲径通幽 1、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2.请看诗歌: 次石湖书扇韵 (宋)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2.答: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步骤①)。 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步骤②)。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步骤③) 一线串珠情感流淌 思想感情 3.分析主旨(情感)型题 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这首诗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 ③这首诗寄托怎样的的情怀? 请看诗歌 采桑子 (宋)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答题公式 2答题格式: (1)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2)展现了……的画面,(3)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注意:如果是咏物诗,不答步骤(2)。 知识铺垫水到渠成 采桑子 (宋)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答案示例 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步骤一)。 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步骤二)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反映离乱的痛苦 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2.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3.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4.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5. 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恋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形象类 是指诗歌中创造的寄寓作者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实物(人、景、物)。 4.分析抒情形象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请看诗歌 早梅 (唐)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②诗中形象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品格。 答;本诗展现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高洁脱俗的诗人形象。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④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 答: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形象。通过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间接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通过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闲适。 分析形象型 1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人)”的形象。 2提问变体:①诗歌中的“×××(物)”具有什么特点 3正确解答: (1)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形象(身份+性格); (2)描绘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 (3)表达的思想感情或社会意义。 语言类 5.字词领全诗型(诗眼)型: 6.炼字型 提问方式 ①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请看诗歌 移家别湖上亭 (唐 )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答案示例 “系”字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拟人手法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 “啼”字表面写黄莺鸣叫,深层写黄莺殷殷挽留、凄凄惜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拟人手法,赋予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曲笔手法,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答题公式 公式: 释义+手法(修辞或表现)+表达诗人的情感 模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的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炼字常用的表现手法: 拟人、渲染、烘托、对比、对偶、以动衬静,化静为动,情景交融等。 7.分析句意型 提问方式 ①这句诗好在哪里? ②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请看诗歌 A.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作一简短赏析。 答:运用了对仗的手法(1分),“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1分),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 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2分)。 B.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 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拟人的手法的诗歌中的证据(1分))。写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抒发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答题公式 公式: 诗句是何种手法+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模式:某句诗用了 的手法(1分),写了 的内容(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1分),具有 的优点(1分)。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1分)。 思路: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8.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请看诗歌 A.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此诗的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朴质无华,口语化。(步骤①——画龙点睛指出何语言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口语化语言),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②——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如何体现这语言特色的)自然贴切地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③——指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B.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试作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 答:全诗语句直白,意思含蓄,讽刺深刻。(第一步)/前两句景中带情,展现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而“箫管迎龙”,后两句则与此相反,朱门(达官贵人)担心春雨到来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寻欢作乐。(第二步)/前后反差对比,抒发了诗人的同情与愤慨之情。(第三步) C.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谓王观的作品“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诗的“新丽”体现在什么地方?试作简要赏析。 答:此诗的修辞巧妙,词语新鲜明丽;想像新颖别致,风趣俏皮。(步骤①——画龙点睛指出何语言特色)“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修辞巧妙,词语新鲜明丽。“眉眼盈盈处”“千万和春住”, 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想像新颖别致,一语双关,风趣俏皮。(步骤②——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如何体现这语言特色的) 这首诗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依依不舍的心绪和祝福。(步骤③——指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公式 公式: 诗句/诗歌有何语言特色+语言特色在诗歌中 的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模式:某句诗有 的语言特色(1分), 首联 ;颔联 ; 颈联 ;尾联 ,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1分)。 思路: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在诗歌中的证据。 ③指出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类 9.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请看诗歌 A.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采用了反衬手法。(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手法)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②——阐释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流露出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③——分析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B.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刻画了梅花什么样的特点?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手法。诗歌前两句用比喻刻画了墨梅“淡”雅朴素,高洁“清”秀的特点;后两句用拟人手法,直抒胸臆,点墨梅不夸颜色夸“清气”(步骤②——阐释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全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高洁的情感。(步骤③——分析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公式 公式: 诗句/诗歌是何种手法+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模式:某句诗用了 的手法,写了 的内容(归纳时摘录诗中词语组合),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思路: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谢亭送别 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滿天风雨下西楼。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姜斋诗话》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 态度观点 10、观点态度类 1.提问方式: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2答题范式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