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ppt,包括了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诗歌的情感,诗歌内容鉴赏“六看”,诗歌的表达技巧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中考古诗鉴赏题解题技巧
一、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策略:从语言入手,通过言语变异现象的分析,把握诗歌形象的特点,理解诗歌传达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分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古代诗歌的分类:思乡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 边塞诗、咏史诗、 咏怀诗、闺怨(宫怨)诗
5、诗歌鉴赏表达公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 (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 作用。
诗歌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诗歌内容鉴赏“六看”1.看题目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参透主旨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
二、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 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寓情于理)。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 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 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 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三、常见提问方式及答题技巧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四种
1、谈谈这首诗 的语言风格
2、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3、意象、意境
4、炼字型
<一、第一种提问方式>
一、诗歌鉴赏题的第一种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或者“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 的语言风格”。
1.诗歌语言的风格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 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
2.诗歌语言的运用特点: ①有大量省略跳跃。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②有较多的倒装语序。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③古人注重练字练句。动词(形容词)、数词使用常常精妙传神
3.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 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1.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鹂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鹂 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 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鹂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 的美梦(步骤二)。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 念之情(步骤三)。
例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 诗中原来是数枝开,郑谷把“数”字改为“一”字,妙在何处?
例3.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提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二>、诗歌鉴赏的第二种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来抒 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 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 情。
例1: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 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 引起的孤独寂寞。
例2. 小松(杜荀鹤 唐)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问题: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本诗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说说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分析:第1题是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开头两句写了小松生在 平凡的草丛中,由小而大,具有执着的精神和强大生命力的 特征。 第2题,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歌以“小松”写人,写小 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 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例3.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问题:诗中最典型的表达技巧是什么?简析这种表达技巧。 分析:本诗用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技巧。“人闲”说明人的内心是 闲静的,“夜静”“山空”表明环境的静谧;但诗人又不一味写静 还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静,衬托了山涧的幽静 人内心的闲适,是典型的以动衬静
< 三>、诗歌鉴赏的第三种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 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这首 诗 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分析: 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 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第一步,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 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 是要描摹出主要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要写到,但要写 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出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 氛围特点:幽静、萧瑟、孤清、安谧美好、生机勃勃、清新自 然、华美壮丽、恬淡闲适、离愁别绪……
第三步,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谈,如“表达了作者感伤情怀”是不行的,要答出因何“感伤
例子一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 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此诗描绘出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 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香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 忙碌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 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 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例2
双调 清江引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 芭蕉雨声秋梦里。
问题: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分析:这首诗选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 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抒发 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 景,情景交融。
例3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分析:第1问考查诗歌形象鉴赏: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孤独、 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第2问考查对整首诗的鉴赏。
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 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 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
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 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字写出了其孤独、寂寞之状。
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末句, “独”、“叹”两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
实战演练(2012年中考模拟)
钟山①即事②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相对:对着山。
11、诗中钟山春景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4分)
1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二、古诗词赏析:11、幽静(宁静、安静、清静也可)(2分),“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2分,写出一点给1分)
12、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4分,“悠闲平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各给2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2004年)古诗鉴赏(6分) 品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2分)
6.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生的?(2分)
7.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慎的观点错在何处?(2分)
5.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柳(树)、水乡、酒店小旗、寺庙、春雨等。 (只要答出四点即可)
6.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或局部景致与概括描写结合等多种方法。(答出2点可得满分)
7.①错在不懂得“千里”在这里是虚写而非实数或误解了艺术创作虚实结合的方法;②既然是写江南春色,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答到一点就给全分)
( 2005年)古诗鉴赏(6分)
品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
4.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
5.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
6. “山青花欲燃”中“燃”字妙在何处?(2分)
( 2005年)古诗鉴赏(6分)
4.在碧绿的江面上,有白色的鸟儿掠翅飞过,青翠欲滴的山上,春花开得正艳,像要燃烧似的。
5.答: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6.答:“燃”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艳以及春的勃勃生机。
(2006年)阅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6分)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4.本诗绘形绘色,突出了景物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前两句作简要分析。(3分)
5.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举例说明。(3分)
(2006年)阅读下列古诗
4.答:①写桃花、柳丝、春雨等,抓住了富有春天特征的景物;②用“红”“绿”两字,使景物色彩鲜亮怡目;③渲染了桃花、柳丝在春雨、水雾中的婀娜多姿,柔和可爱;诗句细致描绘,层层渲染,构成一幅浓黑重彩的美丽的图画。(答对一点得1分)
5.答:营造了清晨一种清幽的意境。(2分)如诗歌最后一句用“莺啼”的声音衬托了“犹眠”的静。(或用“未扫”“犹眠”等写出了幽静也可)(1分)
(2007年) 诗歌品读题:(6分)
阅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全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请简要回答。(3分)
5.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3分)
(2007年) 诗歌品读题:(6分)
4.描绘了繁花似锦、莺歌蝶舞的景象。
(评分标准:3分,繁花1分,莺歌蝶舞1分,表述1分)
5.答:表达了诗人热爱、赞美大好春光或大自然的欢快心情。
(评分标准:2分,意思大致相同即可,内容1分,表述1分)从“留连”、“自在”、“时时”、“恰恰”可看出。(词语有一即可)(1分)
(2008年)阅读下列古诗诗歌品读(6分)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3分)
(2008年)阅读下列古诗
1、诗人因看到刚刚长出的草芽而吃惊(1分);“惊”字写出了诗人见到春色来临的新奇、惊讶、欣喜的感情(2分,没有达到“惊”、和“喜”内容的只给1分)
2、拟人手法(2分,答比喻1分)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充满活力,富有情趣(1分,答到1点就给分)
<四>.诗歌鉴赏的第四种提问方式
这一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 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好在哪里?(炼字型 )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 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出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
例: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一肠断,好去莫回头.
问题: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 透露出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 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 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忍心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008浙江绍兴)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事的严酷?
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2009年泸州中考
阅读下列宋词,按要求答题。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 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2分)
答:
5. 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4.(2分)“卧”字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答出天真、活泼、顽皮任意一词1分、任意两词2分)
5.(4分)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2分,意思基本相同即可);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2分,答到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即可)
2010年中考
二、诗词品读(6分)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答题。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4.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答: 5.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3分)答:
4.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勃勃生机”必答,1分,其他任意答出1点得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1分)(共3分)5.“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2分)和强劲的生命力。(1分)。“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花的娇美。(2分)(共3分)
2011年中考
二、诗词品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2. 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3. 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4分)
2.(共4分)(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2分);(2)表现了船行的轻快(1分),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1分,意对即可)
3.(共4分)(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2分)
(2)寓情于理,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意对即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