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心理学性格分析PPT,主要介绍性格(character) :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性 格一、性格的概念在英语中性格(Character)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特点、特色、记号、标记。 1、性格的定义 性格(character) :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2、性格的内涵(1)性格是人对现实和行为方式概括化与定型化的结果。 “孔融让梨”(谦让、利他)与“守株待兔”(懒惰、愚顽)行为方式与性格特征的相应关系是非线性的,欢迎点击下载心理学性格分析PPT哦。
心理学性格分析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学校PPT类型的PowerPoint.
性 格一、性格的概念在英语中性格(Character)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特点、特色、记号、标记。 1、性格的定义 性格(character) :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2、性格的内涵(1)性格是人对现实和行为方式概括化与定型化的结果。 “孔融让梨”(谦让、利他)与“守株待兔”(懒惰、愚顽)行为方式与性格特征的相应关系是非线性的。 (2)性格是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心理。 “空城记”(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多疑的寡断的性格) (3)性格是个性特征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性格与个性倾向性联系最密切。性格对气质和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二、性格的结构 性格的结构:性格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系统,包含着各个侧面,具有各种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在不同的个体身上,组成了独具结构的模式。(一)性格的态度特征 1.表现为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特征 2.表现为对学习、劳动和工作的态度特征 3.表现为对自己的态度特征 (二)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水平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一个人在情绪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 (四)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三、性格的类型性格的类型:是指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一)以心理机能优势分类 英国的培因和法国的李波特提出,根据理智、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在人的性格中所占优势不同,将人的性格分为:理智型:以理智来评价周围发生的一切,并以理智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处世冷静; 情绪型:用情绪来评估一切,言谈举止易受情绪左右,这类人最大的特点是不能三思而后行; 意志型:行动目标明确,主动积极、果敢、坚定,有较强的自制力。 (二)以心理活动的倾向分类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根据个人里比多的活动方向来划分性格类型。 里比多活动的方向指向于内部世界,属于内倾型;指向外部世界,属于外倾型。 内倾型:处世谨慎,深思熟虑,交际面窄,适应环境能力差; 外倾型: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活泼开朗,活动能力强,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以个体独立性程度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等人提出,根据场的理论,将人的性格分成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前者也称顺从型,后者又称独立性。 场依存型:倾向于以外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易受环境或附加物的干扰,常不加批评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应激能力差; 场独立型:不易受外来事物的干扰,习惯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即自己的认识,他们具有独立判断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应激能力强。 (四)以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分类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提出,根据人认为哪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来分 经济型:一切以经济观点为中心,以追求财富、获取利益为个人生活目的。理论型:以探求事物本质为人的最大价值,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无能为力。审美型:以感受事物美为人生最高价值,他们的生活目的是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不大关心现实生活。宗教型:把信仰宗教作为生活的最高价值,相信超自然力量,坚信永存生命,以爱人、爱物为行为标准。权力型:以获得权力为生活的目的,并有强烈的权力意识与权力支配欲,以掌握权力为最高价值。社会型:重视社会价值,以爱社会和关心他人为自我实现的目标,并有志于从事社会公益事物。 霍兰德的人格类型 四、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而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 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即强度、速度等),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 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其一,气质可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 其二,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 其三,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掩盖和改造气质,使气质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五、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1.性格与能力的区别 能力是决定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因,活动能否进行,这与能力有关;(“能不能”) 性格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是什么,采取什么态度,怎样进行。(“做不做”) 2.性格与能力的联系 其一,性格制约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水平和优良的性格能够补偿能力的某种缺陷两方面。 其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会促使相应性格特征随之发展。六、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来自生理因素的影响 第一,一个人的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会因社会文化的评价与自我意识的作用,影响到自信心、自尊感等性格特征的形成。 第二,生理成熟的早晚也会影响性格的形成。 第三,某些神经系统的遗传特性也会影响特定性格的形成,这种影响表现为加速或延缓作用。 第四,性别差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也有明显的作用。 (二)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主要表现在: 1、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 父亲的文化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儿童的意志特征上;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性格的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有较大的影响。 2.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与方式的影响 根据父母感情表达方式和对儿童的控制程度两个维度,可以将父母分为四种类型:专制型父母,通过一系列绝对的标准实施控制,强调尊重权威,维持秩序,保持亲子间距离; 权威型父母,父母坚持严格的规则、标准、约束力,但与孩子能更为开放地交流,能认识到孩子的权利,并积极促进孩子的个性和责任感的发展; 放纵型父母,父母维持与儿童的感情关系,但不坚持严格而一致的纪律和标准; 忽略型父母,从来不向孩子提出任何要求,也不关心孩子。 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形成不同的人格,其中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和与年龄相适应的情境结构能促进儿童的社会能力和适应性的发展,并能增强儿童的个人效能感(Baumrind,1997)。 3.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与角色的影响艾森伯格研究认为,长子或独生子女比中间的或最小的孩子具有更多的优越感;孩子在家庭中越受重视,其性格发展越倾向自信、独立、优越感强。 苏联心理学家对同卵双生子的姐妹进行研究,发现姐姐处事果断、主动勇敢,妹妹较为顺从、被动。 兄弟姐妹对人格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这些作用会持续到成年期和老年期(Scabini,1995)。兄弟姐妹在生命中的不同阶段对个体可能起着不同的作用。他们可能成为竞争者、支持者、榜样、替代父母和老年伴侣。 (三)来自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首先是班集体的影响。(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评价等。) 其次是教师的性格、态度与师生关系的影响。 皮格马利翁效应。 放任型:表现为不控制学生的行为,不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则表现为无集体意识、无团体目标、纪律性差、不合作。 专制型:表现为包办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全凭个人的好恶对学生赞誉、贬损。学生则表现为情绪紧张、冷漠、具有攻击性、自制力差。 民主型:表现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学生则表现为情绪稳定、态度积极友好、开朗坦诚、有领导能力。 (四)来自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对学生性格的影响主要通过社会的风尚、大众传媒等得以实现,如电脑、电视、电影、报刊杂志、文学作品等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通过因特网传播的各种信息会对小学儿童性格形成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报刊杂志、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或英雄榜样也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电视的负面影响。大量实证研究证明,媒体暴力会增强收看儿童的攻击或反社会倾向。而且电视还是儿童社会刻板的来源,使儿童对从未接触的职业、民族和种族形成一些刻板印象。 但是,研究表明,电视也是儿童社会化的有效工具。好的电视节目可以完善儿童的学习经验,促进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收看亲社会节目的儿童与同学感情更深,更能体谅他人,与人合作,并能更好地协助他人(Shaffer,1995)。 网络中的巨量信息具有高度流动性和虚拟性,使得信息交流和沟通等活动超出了传统范畴。网络中大量快捷的信息使人类实现了信息共享,克服交流和沟通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但同时网络也给个体的社会化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网络创造了一种虚拟空间,用人机互动代替了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使得人际关系日趋淡薄。在网络空间里,一切都比现实自由,很容易使人放任自己而不关心现实世界,最终会使自己脱离社会,当重返现实后孤独感会明显增强。 (五)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自我教育是良好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乌申斯基认为,人的自我教育是性格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而起作用。 教育者要鼓励和指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创造各种机会,加强他们自身性格的锻炼与修养。 七、性格评定的方法(一)行为评定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言语、表情、态度从而分析其性格的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与某人谈话从而了解其性格特征的方法。 3.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一个人的作品,如日记、命题作文、信札、传记、试卷以及劳动产品等的分析,来间接了解其性格特征的方法。 4.个案法 个案法:是通过收集一个人的家庭历史、社会关系、个人的成长史等多方面资料,来分析和了解其性格特征的方法。 (二)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是目前研究性格采用较多的方法,它是实验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创设实验情境,主动引起被试的某种性格特征的表露,然后经分析、概括来确定其性格特征的方法。 案例:“冬夜拾柴火”实验法 (三)测验法 1.自陈法 自陈法:也称问卷法,一般是让被试按一定标准化程序和要求一次回答问卷中的大量问题,最后根据测验分数和常模来推知被试属于哪种性格类型。 常见的性格问卷有四种: (1)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简称16PF),根据卡特尔提出的16种根源特质编制而成。 (2)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简称MMPI),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两位教授编制,共566个题目,包括14个分量表。它可以测量人格的各个特征,也可以鉴别癔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3)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称EPQ),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等人编制。该问卷有适用于7~15岁儿童和16岁以上成人两个版本。 (4)Y-G性格检查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等人编制,该问卷由120题组成,有12个分问卷,适合7岁以上的正常人。 2.投射法 投射法:是利用某些材料(一般是意义模糊的刺激),要求被试对刺激材料进行解释,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和情感泄露出来,从而确定其性格特征。 最常用的投射测验有两种: (1)主题统觉测验(简称TAT),美国心理学家默瑞所创,由30幅图像和一张空白卡片组成。 (2)罗夏墨迹测验,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编制,由10张对称的墨迹图片组成,其中5张黑白,5张彩色。 主题统觉测验要求被试所编的故事必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图片中故事发生的情景; (2)图片中故事发生的原因; (3)图片中故事发生的结果; (4)自己的感受。 罗夏墨迹测验要求被试对所呈现给他的墨迹图像进行描述,然后根据被试的反应按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统计:(1)反应的部位(全部还是部分);(2)决定(形状还是颜色);(3)内容(动物还是人或物体);(4)独创性(与众不同还是与众一致)。八、学生良好性格塑造的途径与方法 (一)树立效仿的榜样 教师为学生提供效仿的榜样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历史上的伟人(领袖人物、科学家、军事家、战斗英雄等); 二是现实生活中的模范和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 三是家长和教师。 (二)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学校里的实践活动包括学习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各种形式的劳动以及有组织进行的社会性的服务。 (三)及时进行个别指导一是性格品质特别优秀的学生和性格的不良品质居多的学生,相对大多数儿童,他们的性格品质具有个别性,需要具体的指导。 二是就每个学生而言,其各自的性格特征的优劣组合是不同的,更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指导。 (四)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真正意义上的班集体应具有明确而积极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人际关系融洽、有健康的舆论和严明的纪律。 (五)鼓励学生自我教育首先,教师应启发学生认识自己性格中的优缺点,客观地了解自己,使之树立起“雄心壮志”; 其次,要为学生提供性格自我修养的素材,如科学家的传记、英雄人物的事迹、名人的格言等,使之确立远大而又崇高的目标; 再次,要帮助学生制定性格自我锻炼的计划和方法,使之在行动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