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电击伤的现场急救PPT作品,这个ppt包含了受伤类型分布,患者年龄分布,电击伤机理,不同强度的电流所产生的症状,电击伤临床表现,现场急救,预防,电击伤的治疗等内容,当一定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称为电击伤,俗称触电。雷击也是一种电击伤。轻度电击者可出现短暂的面色苍白、呆滞、对周围失去反应。自觉精神紧张,四肢软弱,全身无力。昏倒者多由于极度惊恐所至。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心室纤颤、瞳孔扩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电流在皮肤入口处灼伤程度比出口处重。灼伤皮肤呈灰黄色焦皮,中心部位低陷,周围无肿、痛等炎症反应。但电流通路上软组织的灼伤常较为严重。肢体软组织大块被电灼伤后,其远端组织常出现缺血和坏死,血浆肌球蛋白增高和红细胞膜损伤引起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均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欢迎点击下载电击伤的现场急救PPT作品哦。
电击伤的现场急救PPT作品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疾病PPT类型的PowerPoint.
电 击 伤
现场急救及治疗
一、 电烧伤:包括电弧烧伤和电接触伤
1、电弧烧伤:当人体接近高压电源达到一定距离时,尽管尚未与电源接触,但可被电源与人体之间建立的电弧所烧伤。电弧烧伤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变化基本上和热力烧伤相同,处理原则同热力烧伤。
2、电接触伤又称电击伤:是指一定电流通过人体在人体内转变为热能而造成大量深部组织如肌肉、神经、血管、脏器和骨骼等的损伤,甚至死亡。
受伤类型分布
患者年龄分布
二、电击伤机理
电流的类型可影响受伤的严重程度。 直流电(DC)的频率为零,但是间歇的或脉冲式的,它比交流电(AC)的危险性小。AC对人体的作用主要取决于频率,普遍应用的50~60Hz(周/秒)的低频电流常比高频电流危险,比相同电压和安培的DC危险3~5倍。DC易引起痉挛性收缩,并常迫使触电者远离电源。60Hz的AC(家用电流)则使肌肉强直,常使手"固定"于电流源,导致接触时间延长。若电压高则引起严重电灼伤。
一般情况下,DC和AC的电压和安培越高,损伤的程度越严重。高电压(>500~1000V)电流易引起深部灼伤,而低电压则易导致"固定"于电路。手对DC的感觉域值约为5~10毫安(mA),而对60Hz的AC的域值约为1~10mA。触电后能引起手臂屈肌收缩,但仍能使触电者松手而脱离电源的最大电流强度称为"放走"(let-go)电流。对70kg体重的男性而言,其DC"放走"电流约为75mA;而对AC的"放走"电流约为15mA,并可随肌群大小而异。在60Hz低压(110~220V),较低电流强度(60~100mA)的AC电流穿过胸部<1秒钟即可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而DC则需约300~500mA。电流经直接通路进入心脏(如经心导管或起搏器电极),则很低强度(<1mA的AC或DC)的电流就可引起心室颤动。
不同强度的电流所产生的症状
人体的电阻(以Ω/cm2为单位)主要集中于皮肤,故电阻随皮肤的情况而异。干燥,角化良好的完整皮肤,其平均电阻为2万~3万Ω/cm2 。厚而胼胝化的掌面和足底可高达200万~300万Ω/cm2;湿而薄的皮肤约为500Ω/cm2。若皮肤被穿破(如割破,擦伤或针刺),或电流触及湿润的粘膜(如口腔,直肠,阴道),电阻可低至200~300Ω/cm2。若皮肤电阻低,虽然引起广泛灼伤少见,但电流到达心脏,则可发生心跳停止。若皮肤电阻很高,则电流通过时很多能源在表面消散,造成电流入口及出口处的大面积灼伤和出入口之间组织的炭化(热=电流强度2X电阻)。内部组织的灼伤程度取决于它们的电阻;神经,血管和肌肉的导电性远比致密组织(如脂肪,肌腱和骨)好,故容易受伤。
电流经过体内的途径可决定损伤的性质,电流经过从一臂到另一臂或从臂到足时,很可能通过心脏,因此比从足到地危险得多。头部电击伤可引起癫痫发作,脑室内出血,呼吸停止,心室纤维震颤或心跳停止,晚期效应可出现白内障。电流进入人体最常见的入口点是手,其次是头。最常见的出口点是足。 一般,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长短直接与电击伤的程度成比例,因为较长时间的触电,使组织破坏,易引起内部电流。电流产热而破坏内部组织。
三、电击伤临床表现
轻者有心慌、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重者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下降,昏迷甚至心事纤维颤动,呼吸中枢麻痹以致呼吸停止,触电的皮肤有水泡等烧伤,甚至皮肤、肌肉、肌腱烧焦、坏死。
电击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各因素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生理学功能的改变,可导致严重的非自主的肌肉收缩,癫痫发作,心室纤维震颤或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肌肉麻痹所致的呼吸停止。热,电化学和其他损伤(如溶血,蛋白凝固,血管血栓形成,脱水,肌肉和关节撕脱)均有可能发生,而且往往可联合发生上述损伤。皮肤可呈现界限分明的电灼伤并且深及其下深部组织。高压电可引起电流的电源点与接地点之间的肌肉或其他内部组织的凝固坏死。静脉凝固所致的严重水肿和肌肉肿胀可引起腔隙综合征。低血压,液体和电解质紊乱和严重的肌球蛋白尿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脱臼,脊椎或其他骨折,钝伤或神态丧失可因强烈的肌肉收缩或继发于电休克(如电流使人惊吓而摔倒)所致。
"浴缸意外"时(典型的为潮湿着地的人体接触110V电路---如吹风器或收音机),可无灼伤而发生心跳停止。
闪电伤罕见,若发生,则可产生电流入口和出口处的损伤。肌肉损伤和肌球蛋白尿少见,因为电流经过的时间很短而未能破坏皮肤和组织。闪电闪照人体时几乎不引起内部损伤,但可产生系统之间的电流短路(如心跳停止,大脑错乱,神志丧失,神经精神后遗症)。一般可见某种形式的记忆缺失。神经精神损害,疼痛综合征和交感神经系统受伤是最常见的长期后遗症。心肺停止是致死的最常原因。
吸吮电话分机线的幼儿可引起口腔和唇的灼伤,这种灼伤不仅可引起影响美容的变形,而且还可造成牙,下颌骨和上颌骨方面的问题。另一危险是唇动脉出血,多发生于电击伤后7~10日焦痂脱落时,约10%的病例会发生这种出血。
心电图上最常见的变化是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S-T段和T波倒置改变,可见缺血型图形、传导异位和急性心肌梗死图形,也可以发生心律紊乱等。
局部损害的特点:电流入口可显示炭化中心、略凹陷,周边皮肤呈灰白色坚韧的坏死,其外层为黑色或鲜红色狭窄环,伴有略高的边缘。出口可能较小,干燥而呈圆形,好像电流向皮肤外“爆破”。具体表现还与伤员受伤的机制有关。
四、现场急救
切断受害者与电源之间的接触。如可能,最好的办法是切断电源(如打开断路器或关闭电闸,或中断电器与电源插座的联系);否则必须将受害者从接触的电源移开。低压(110~220V)电击时,营救者首先要很好地使自己与大地绝缘,然后用绝缘材料(如布,干木橡胶,皮带)将受害者拉开。若可能为高压电线,最好在切断电源前不要去松开受害者。因为高压和低压线有时难以区别,特别是户外电线。
一但可安全地接触受害者,应迅速检查其生命功能(如桡动脉,股动脉或颈动脉脉搏;呼吸功能;意识状态)。首先要保持呼吸道畅通,若未发现自动呼吸,或发生心跳停止,则应立即采取复苏措施 。
确认心脏停跳时,应立即进行现场人工呼吸及心脏胸外按压复苏。效果不佳时可以使用强心剂,如心跳停止可心内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血压低可注射间羟胺、 多巴胺,呼吸不规则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
五、预防
应普及电学常识教育并遵守安全用电。任何可能接触或被人体接触或威胁生命危险的电器,均应有良好的接地,并在电路内装有保护性的断路装置。接地故障电路断开器在低至5mA的大地漏电时,能跳闸而切断电路,并且很容易买到。预防闪电雷击包括应用有关的常识和适当的防护装置,要知道天气预报和寻找合适的雷雨躲避处。
六、电击伤的治疗
1、伤情评估:一旦生命功能恢复,应对受伤的性质和程度全面评估并治疗。脱臼,骨折,颈椎伤和钝伤均应考虑到。
2、液体复苏:需注意电击伤休克期的补液量,不能仅根据皮肤的烧伤面积而做计划,还应强化电烧伤中心“立体”概念,即在高压电烧伤时往往伴有深部肌肉等组织的广泛损伤,液体的丢失量是不可低估的。此外,电烧伤释放大量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若出现血(肌)红蛋白尿,必须给予补液和碱化疗法以减少肌红蛋白在肾小管沉积的危险性,还可以给予甘露醇和呋塞米,以增加肾流量,以防止休克期肾损害的发生 。如果肌红蛋白尿持续存在者,要考虑到有大片肌肉坏死可能,要及时对患肢进行手术探查,必要时进行截肢以防止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3、预防厌氧菌感染:对任何灼伤,均需预防破伤风。
创面处理
1、电弧烧伤处理同一般热力烧伤。
2、电击伤创面宜采用暴露疗法,应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早期探查和扩创。当组织缺损多,损伤位置又影响功能时,宜早期切除坏死组织后立即进行带蒂或游离皮瓣移植。尽早行焦痂或筋膜切开减压术,该减压术不仅是治疗措施,也是一个重要可靠的诊断手段,有助于判断是否有截肢的必要或截肢的平面及手术时机。
对所有电击伤的基本检查应包括:心电图,心肌酶,全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特别是肌红蛋白测定。若有任何心肌受损的征象,心律不齐或胸痛则应作12小时心脏监护。若出现意识状态恶化,则应作CT或磁共振扫描,以排除颅内出血。
雷击伤 病人可能需心脏复苏,监护和支持疗法。补液要限制,因为可能有潜在性脑水肿。
幼儿的唇部电击伤 应求助于儿童齿科医生或能熟练检查及善于对这种病伤作长期医疗的口腔外科医生。
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