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电击伤的现场急救PPT,这个ppt包含了定义及概述,电击伤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现场急救,其他抢救措施等内容,当一定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称为电击伤,俗称触电。雷击也是一种电击伤。轻度电击者可出现短暂的面色苍白、呆滞、对周围失去反应。自觉精神紧张,四肢软弱,全身无力。昏倒者多由于极度惊恐所至。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心室纤颤、瞳孔扩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电流在皮肤入口处灼伤程度比出口处重。灼伤皮肤呈灰黄色焦皮,中心部位低陷,周围无肿、痛等炎症反应。但电流通路上软组织的灼伤常较为严重。肢体软组织大块被电灼伤后,其远端组织常出现缺血和坏死,血浆肌球蛋白增高和红细胞膜损伤引起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均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欢迎点击下载电击伤的现场急救PPT哦。
电击伤的现场急救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疾病PPT类型的PowerPoint.
电击伤的现场急救
卫生部医政司
全国急救人员培训中心
徐惠梁
定义及概述
电击伤俗称触电,是由于一定量的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重者发生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高电压还可引起电热灼伤。闪电损伤(雷电)属于高电压损伤范畴。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电击伤致死1200人,电击致伤残者约为死亡人数的30倍。我国农村每年因电击死亡约5000人。上海市每年院前救治电击伤450余例,以7、8月最多。
电击伤的病理生理
电击损伤程度取决于电流强度、电压高低、电流种类、触电部位的电阻以及接触时间
电击伤的病理生理
电流强度
2MA以下电流,手指接触产生麻刺感觉;
10-20MA电流 ,手指肌肉持续收缩,不能自主松开电极,并可引起剧痛和呼吸困难;
50-80MA电流,可引起呼吸麻痹和室颤;
90-100MA、50-60周率交流电即可引起呼吸麻痹,持续3”心跳也即停止而死亡;
220-250MA直流电通过胸腔即可致死。
电击伤的病理生理
电压
电压越高,损害越重;低电压强电流造成局部烧伤;一般(干燥)情况下,36V是安全电;
220V电流,可造成室颤而致死;
1000V电流,可使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220-1000V,致死原因两者兼有;
高电压可使脑组织点状出血、水肿软化。
电击伤的病理生理
电阻
也直接影响后果(V=IR,I=V/R);
潮湿条件下:接触12V电流也有危险,20-40V电流作用于心脏也可致死;
冬季及皮肤干燥时,皮肤电阻可达50000-1000000欧姆;皮肤裂开或破损时,电阻可降至300-500欧姆;
电击伤的病理生理
接触时间
延时0.03”的1000MA电流和延时3”的100MA电流均可引起室颤;
人体不引起室颤的最大电流116/t½MA(t=电击持续时间);若t=1”,则安全电流是116MA;若t=4”,则安全电流为58MA;
通电<0.025”,不致造成电击伤;
电击伤的病理生理
电流通过人体的线路
电流由一手进入,另一手或一足通出,电流通过心脏,即可立即引起室颤;
电流自一足进入经另一足通出,不通过心脏,仅造成局部烧伤,对全身影响较轻。
电击伤的病理生理
触电死亡原因(除外严重并发症):室颤、呼吸麻痹、电击性休克;
一般认为,高电压触电主要死因为呼吸麻痹,低电压触电主要死因为室颤;两种变化互相影响。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
轻度者出现头晕、心悸,皮肤、脸色苍白,口唇发绀,惊慌和四肢软弱,全身乏力等,并可有肌肉疼痛,甚至有短暂的抽搐。较重者出现持续抽搐与休克症状或昏迷不省人事。
由低电压电流引起室颤,开始时尚有呼吸,数分钟后呼吸即停止,进入“假死”状态;高电压电流引起呼吸中枢麻痹时,病人呼吸停止,但心搏仍存在,如不施行人工呼吸,可于10分钟左右死亡。心脏与呼吸中枢同时受累,多立即死亡。
由于肢体急剧抽搐可引起骨折。
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
主要是进出口和通电路线上的组织电烧伤,常有2个以上伤面。
随着病程进展,由于肌肉、神经或血管的凝固或断裂,可在一周或数周后,逐渐表现出坏死、感染、出血等。
血管内膜受损,常可形成血栓,有继发组织坏死和出血,甚至肢体广泛坏死。
临床表现
并发症
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可有失明或耳聋(枕叶与颞叶的永久性损伤所致)。
少数可出现短期精神失常。
电流损伤脊髓可致肢体瘫痪,血管损伤可致继发性出血或血供障碍,局部组织灼伤可致继发性感染。
触电而从高处跌下,可伴有脑外伤、胸腹部外伤或肢体骨折。
现场急救
脱离电源
关闭电源
挑开电线
斩断电路
“拉开”触电者
现场急救
心肺复苏
呼吸不规则或已停止,立即打开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肌注呼吸兴奋剂;
心搏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心搏呼吸同时停止者,心肺复苏同时进行;必须不停顿地进行,途中也不间断;
同时针刺或用手刻人中、十宣、涌泉等;
现场急救
室颤的治疗
电击除颤:首次能量为200J,最大能量360J(有认为电量150J即可);
拳击心前区:胸骨中下1/3交界处;
药物除颤:肾上腺素,利多卡因;
心脏挤压可纠正心肌缺氧,使心肌张力增加,由细颤变为粗颤;可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或气管内)配合心脏挤压,促使血压上升、心肌色泽转红再行电击除颤。
其他抢救措施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用高渗脱水疗法;
血压下降时可用升压药;
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全身抗生素应用,预防感染和支持疗法;
局部电灼伤处理;
电击伤患者不管症状轻重均需送医院留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