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帕金森病 小舞蹈病PPT课件,这个ppt包含了概况,概述,病因,病理,生化,临床表现,其他症状,诊断,鉴别,治疗概况,药物治疗,预后等内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 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更多内容,欢迎点击帕金森病 小舞蹈病PPT课件哦。
帕金森病 小舞蹈病PPT课件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疾病PPT类型的PowerPoint.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概况 Overview
基底节病变的两大征候群:
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 帕金森病
Increased muscle tension - campaign to reduce syndrome Parkinson's disease
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综合征 小舞蹈病
Reduce muscle tension - too much movement syndrome chorea minor
概述
PD又名震颤麻痹(agitans paralysis)
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主要临床特征: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运动迟缓(bradypraxia)、肌强直(myotonia)、姿势步态异常(posture gait irregularity)
【病因 Etiopathogenisis 】
老化ageing 是促发因素
遗传inherit
50岁以前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环境surrounding
危险因素:杀虫剂和除草剂、井水、居住农村、工业化学品厂工作
MPTP(1甲4苯1236四氢吡啶)(抑制线粒体呼吸链、促进自由基生成、凋亡)
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年龄老化共同作用
hereditary susceptibility , environmental factor and aging co-contribution
【病理 Pathology】**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
black substance
dopaminergic neuron
degeneration ,absence
生化 Biochemistry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
生化
Dopamine - neurotransmitter acetylcholine system imbalance
PD基底节(Basal nuclei)环路活动变化
直接通路活动减弱
间接通路活动增强
基底节抑制性输出增加
丘脑-皮层反馈活动减弱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中老年发病
慢性进行性病程
静止性震颤
肌强直
动作迟缓
姿势步态异常
其他
静止性震颤 Static tremor
常为首发症状
多由一侧上肢远端(手指)开始,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下颌、口唇、舌及头部通常最后受累。
典型表现呈“搓丸样pill-rolling”动作,节律为4~6Hz。
安静或休息时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
肌强直 Myotonia
铅管样强直 被动运动肢体时均匀一致的阻力升高。
齿轮样强直 在铅管样强直的基础上合并有震颤
运动迟缓 Bradykinesia
随意动作减少,动作缓慢、笨拙
早期精细动作障碍,晚期各种动作均迟缓
“面具脸” mask-like face
语音低沉单调
写字过小征
快速重复性动作时运动速度和幅度进行性降低。
姿势步态异常 Pose gait irregularity
平衡功能减退、翻正反射消失引起姿势步态不稳、易跌跤
屈曲体姿
步伐逐渐变小变慢,启动、转弯或跨越障碍时步态障碍特别明显
“冻僵”现象
慌张步态
其它症状 Other symptoms
自主神经症状(Autonomic nerve symptoms )如便秘、出汗异常、性功能减退及油脂面常见
口水过多、流涎(因吞咽减少)
常伴抑郁
睡眠紊乱常见
晚期可有痴呆(15-30%患者)
【诊断 Diagnosis】
临床诊断:依据中老年发病,缓慢进行性病程,至少具备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中的两项,结合对左旋多巴治疗敏感
【鉴别 Identification】
下列情况下应考虑
帕金森综合征 Parkinson's syndrome:
长期毒物接触或用某些药物(抗精神病药、利血平、西比灵等)
脑部感染、中风、外伤等病史
起病突然、进展快
发病小于50岁
无静止性震颤,或有突出的姿势性、动作性震颤。
【鉴别】
下列情况下须考虑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Pakinson’s superposition syndrome:
早期有突出的痴呆
早期有姿势不稳,易跌跤
有小脑症状、早而突出的延髓症状
早期或突出的体位性低血压
眼球下视或上视障碍
以躯干为主的肌强直
对左旋多巴反应不佳
【鉴别 Identification】
需与帕金森病鉴别的疾病:
伴发帕金森表现的其他神经变性疾病:路易体病、肝豆状核变性、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皮质基底节变性。
抑郁症 Depressive disorder
特发性震颤 Essential tremor, ET
治疗概况 Treatment overview
药物Drugs:主要方法
手术Operations:丘脑腹外侧核或苍白球损毁、基底节核团刺激
细胞移植Cellular transplant:神经干细胞、胚胎中脑细胞、自体肾上腺髓质细胞、交感神经细胞、混合细胞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药物治疗 Drugs treatment**
两条原则:
小量开始,缓慢递增,以较小剂量取得较满意疗效
方案个体化:根据年龄、症状类型、程度、职业、经济能力等择药
药物治疗**
抑制胆碱能活性Inhibit cholinergic activity
加强多巴胺能活性 Enhance the activity of dopamine
促进释放
增加合成
减少分解
激活受体
药物治疗**
抑制胆碱能活性-抗胆碱能药
对震颤和强直有效,但对运动迟缓疗效差,用于震颤突出而较年轻者
常用药:安坦(antan),1~2mg,每日3次口服
主要副作用:口干(唾液分泌减少)、视物模糊(瞳孔扩大)、便秘和排尿困难、记忆力减退
禁忌:青光眼、前列腺肥大
慎用:老年
药物治疗**
加强多巴胺能活性-
促进释放 Encourage release
金刚烷胺 (Adamantanamine)
轻度改善少动、强直、震颤,早期患者可单独或与安坦合用
剂量50mg- 100mg ,2~3次/日。
副作用少见:不宁、神志模糊、下肢网状青斑、踝部水肿等
加强多巴胺能活性-
增加合成 Increase synthesize
左旋多巴及其复方
被多巴胺能神经元摄取后变成多巴胺
最基本药,对三主征均有效
年轻人迟用,高龄者早用
多种剂型:标准片、控释片、水溶片;美多巴(苄丝肼)、心宁美(卡比多巴)
小剂量开始(62.5-125mg,bid-tid)
远期并发症:症状波动和异动症最常见
副反应Side effect
症状波动 Symptoms fluctuation
①剂末恶化:药的有效时间缩短,症状随血药浓度发生波动。对策:增加服药次数、改用缓释剂、加其它辅助药物
②“开-关”现象:症状在突然缓解(“开”)与加重(“关”)之间波动,“开”期常伴多动。多见于病情严重者,与服药时间、药物血浆浓度无关。对策:处理困难,试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副反应
异动症(运动障碍)舞蹈样动作(头面部、四肢、躯干),三种形式:
①剂峰运动障碍:血药浓度高峰期的多动现象(药过量或受体超敏)。减单次剂量,晚期加受体激动剂
②双相运动障碍:剂峰和剂末均出现。加单次药量和次数;加受体激动剂;无效者手术
③肌张力障碍:足或小腿痛性肌痉挛,多发于晨服药前。睡前用复方控释剂或长效受体激动剂;起床前用标准片;发生于剂末或剂峰的肌张力障碍可增减复方的用量
药物治疗**
加强多巴胺能活性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Dopamine receptor agonist
疗效不如复方左旋多巴,两者常合用
年轻的早期患者可单用
常用药:溴隐亭、培高利特
小量开始,渐增剂量至获满意疗效而不出现副作用
副作用与左旋多巴相似,但症状波动和运动障碍发生率低,而体位性低血压和精神症状发生率高
药物治疗**
加强多巴胺能活性-
减少降解 Reduce the degradation
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丙炔苯丙胺(司来吉兰、司吉宁)
阻止DA降解成HVA而增加DA含量
2.5~5mg,每日2次
与左旋多巴有协同作用,减少症状波动
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延缓疾病进展
药物治疗**
加强多巴胺能活性
儿茶酚胺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atecholamine
methyltransferase inhibitors ,COMT)
答是美(托卡朋)和柯丹(恩托卡朋)
单用无效,抑制左旋多巴在外周的代谢起效而需与左旋多巴制剂合用
100~200mg,每日3次
副作用:头痛、多汗、口干、腹痛腹泻、肝功能损害
手术治疗
深部脑刺激术
预后 Prognosis
目前治疗只能改善症状,无法治愈。
经过治疗,病程可达10-20年
多数在疾病的前几年可继续工作,数年后逐渐丧失工作能力。至疾病晚期,由于全身僵硬、活动困难,终至不能起床。
死因为肺炎、骨折等各种并发症。
小舞蹈病(Sydenham chorea)
病因及发病机制 Etiopathogenisis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eta-hemolytic streptococcal infection )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多发生在5-15岁的儿童,病前常有上呼吸道炎、咽喉炎等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自限性病程。
主要临床特点包括舞蹈样不自主运动、肌张力低和肌无力。
多伴有较明显的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情绪不稳、易激惹、注意力下降、偏执-强迫行为等。有时精神症状出现在舞蹈征之前。
可伴其他急性风湿热表现,如低热、关节炎、心瓣膜炎、风湿结节等,小舞蹈症也可作为风湿热唯一的首发表现。
辅助检查:喉拭培养检出链球菌、血白细胞增加,血沉加快,血清抗 “O”滴度增加。由于小舞蹈病的发生多在链球菌感染后2-3 个月,甚至可长达6-8个月,不少病人在发生舞蹈动作时,不再能用血清学显示链球菌感染。
不自主舞蹈动作常在发病2-4周内加重,多在3-6月内自发缓解。约20%的病人复发,通常在2年内。少数在初此发病十年后再次出现轻微的舞蹈样症状。
诊断 Diagnosis
儿童Children或青少年Adolescent
有风湿热 (Rheumatic fever)或链球菌感染史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舞蹈征
伴肌无力(amyasthenia)、肌张力低(muscular hyp-tension)和精神症状(psychiatric symptom)
合并其他风湿热表现
自限性病程。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对无风湿热或链球菌感染史、单独出现的小舞蹈病须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舞蹈症鉴别:
少年亨亭顿舞蹈病Juvenil Hontinden’s chorea
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Neuroacanthocytosis
肝豆状核变性Kinnier-Wilson syndrome
症状性舞蹈病Symptoms chorea (药物、感染、脑缺氧、核黄疸)
治疗 Treatment
一般治疗General treatment:轻者卧床休息。环境安静,降低室光,避免刺激,防止外伤,适当镇静药
对症Symptomatic treatment:对舞蹈样运动明显可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氯丙嗪、氟哌啶醇等
对因:无论病症轻重,均给抗链球菌治疗,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少小舞蹈病复发与控制心肌炎、心瓣膜病的发生。
主要参考文献
Fuxe K, Marcellino D, Genedani S, etc. Adenosine A(2A) receptors, dopamine D(2) receptor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n Parkinson's disease. Mov Disord. 2007 Oct 31;22(14):1990-2017.
Fountas KN, Smith JR. Neuronal networks of the basal ganglia and the value of recording field potentials from them. Acta Neurochir Suppl. 2007;97(Pt 2):155-161.
Cioni B. Motor cortex stimulation for Parkinson's disease. Acta Neurochir Suppl. 2007;97(Pt 2):233-238.
主要参考文献
Takasaki S. Mitochondrial SNPs associated with Japanese centenarians, Alzheimer's patients, and Parkinson's patients. Comput Biol Chem. 2008 Apr 8.
Windisch M, Wolf HJ, Hutter-Paier B etc. Is alpha-synuclein pathology a target for treatment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Curr Alzheimer Res. 2007 Sep;4(4):446-457.
主要参考文献
Pisani A, Bernardi G, Ding J, etc. Re-emergence of striatal cholinergic interneurons in movement disorders. Trends Neurosci. 2007 Oct;30(10):545-553. Epub 2007 Sep 29.
Schapira AH. Treatment options in the modern management of Parkinson disease. Arch Neurol. 2007 Aug;64(8):1083-1088.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