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观沧海优质课教案PPT,同感情。理解不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不同经历同作品的关系等内容。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观沧海优质课教案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语文课件类型的PowerPoint.
学习目标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文学常识:乐府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文学常识: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写作背景:
碣石:
竦峙:
澹澹:
萧瑟:
哉:
《观沧海》朗读正音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海面上波涛涌荡,脚下的山岛坚定地耸立在海心。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赏析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赏析
2、结合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观沧海的地点
② 3-8句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是实写还是作者的主观想象?
写作特点分析:
古代也有些诗歌情景是分开的。如荆轲的《易水歌》中“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前句写景,后句抒情,表现出一种诀别的感情。
小结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业:语文高效课时通第44页
第8、9、10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