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PPT,主要是通过介绍“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事件,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画廉颇、蔺相如的性格。在“完璧归赵”中,表现出蔺相如的有勇有谋;在“渑池之会”中,表现出蔺相如的英勇果敢。在“负荆请罪”中,表现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宽厚待人。本文详写蔺相如,略写廉颇,廉颇的性格主要在“负荆请罪”中体现出来,那就是直率坦白、勇于改错。欢迎下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PPT。思考: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按怎样的顺序展开叙述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语文课件类型的PowerPoint.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文章思路 思考: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按怎样的顺序展开叙述的? 一、人物简介(第一自然段)出场身份:一贵一贱课文介绍:一详一略第一段 廉蔺简介 (1)“者……也”,判断句式 (2)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 二、完璧归赵开端(2-3):强秦索璧→赵王求使→缪贤举蔺→奉璧出使 经过(4-5) :章台斥秦→持璧胁王→从者归璧 结果(6-7):毕礼而归→拜上大夫和 氏 之 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三、渑池之会 开端(8-9段):会前计议 欲会渑池→廉蔺之议 经过(10段):会上斗争 赵王鼓瑟→迫秦击缶→请寿咸阳 四、将相和(负荆请罪) 开端: 相如位高 廉颇恃功经过: 相如不争:称病于朝→引车避匿 力说舍人:秦廉之比→国急私仇结果: 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第十二段而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宣言曰:相如引车避匿: 积累成语 课文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2)简介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第二部分(3-13)完璧归赵(分3层) 1、(3-5)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前,初步表现出来的胆识 2、(6-11)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后与秦王斗争的经过 3、(12-13)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后取得的成果第三部分(14-16)渑池会(分3层) 1、(14)写会前计议 2、(15)写会上斗争 3、(16)写斗争结果第四部分(17-21)将相和(分3层) 1、(17-18)写廉颇居功自傲,相如退让 2、(19)写相如不计私怨,说服舍人 3、(20-21)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作者是如何通过三个故事刻画蔺相如的形象? 作者写蔺相如主要从缪贤的评价“其人勇士,有智谋”为张本,详写了他一生经历的三件事。在“完璧归赵”中写他献策、入秦、智斗,最终将玉璧完好无损地送回到赵国,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在“渑池会”中,写他逼秦王击缶,戏秦臣献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在“将相和”中,写他避让廉颇,慷慨陈志,化敌为友。这三件事,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件,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对国家的耿耿忠心和不畏强暴,申明大义的品质。对廉颇、蔺相如的描写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对蔺相如的描写主要用了明写、详写的方法,笔墨酣畅,具体入微。除了正面描写外,还用了侧面描写,对比描写等方法。 对廉颇的描写采用了暗写、略写的方法,往往是寥寥几笔,性格全出。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字词音义 通假字 ①可与不。 “不”通“否”,表疑问。 ②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堂。 ③如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看,查明。 ④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⑤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1、以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 凭)(介词 用)(连词 而)(连词 而)(连词 来)(介词 因为)(连词 因为) 2、之伐齐,大破之秦昭王闻之 即患秦兵之来 均之二策秦王度之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代词 代“齐国”)(代词 “赵得楚和氏璧”)(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代词 这)(代词 话)(助词 的) 3、因 相如因持璧却立 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因跪请秦王(连词 表承接 就、于是)(介词 趁机,由此) (介词 经由、通过) (介词 趁机) 4、于以勇气闻于诸侯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归璧于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介词 在)(介词 表被动)( 介词 和、跟)(介词 到)(介词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5、乃 今君乃亡赵走燕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副词 却、竟然)(副词 就)词类活用臣乃敢上璧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舍相如广成传使其从者衣褐左右欲刃相如 于是相如前进缶怒发上冲冠 相如奉璧西入秦间至赵矣 卒廷见相如相如廷叱之宁许以负秦曲臣请完璧归赵大王必欲急臣毕礼而归之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廷:名词作状语 在朝廷)(廷名词用状语 在朝廷 )(负: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承担”)(完: 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完好”) (急:形容词用作动词 逼迫) (毕、礼: 动词使动用法 “使……完毕”、“使……回去”) (约束:动词用作名词 盟约)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 且庸人尚羞之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羞:形容词作动词(羞: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为羞”)(先、后:名词的意动用法)(寿:名词作动词 向人进酒或献礼)(严:形容词作动词 尊重)古今异义 文言句式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被动句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省略句)使不辱于诸侯 (被动句) 会于西河外渑池 (介词结构后置 ) 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何以知之 (宾语前置 ) 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