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糖尿病培训ppt,包括了糖尿病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价,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筛查,糖尿病管理及达标,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糖尿病培训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基层糖尿病教育培训 培训提纲 糖尿病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价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糖尿病筛查 糖尿病管理及达标 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危险因素识别和评价 糖尿病的流行状况 糖尿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是全球性“流行病”(糖尿病的急骤上升令世人震惊)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变化 80年代:约1% 2002年:2.6% 目前(上海,北京,广州):8.9% **在过去20年,上升了四倍 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1995-2025) King H,Aubert RE,Herman WH. Diabetes Care:21(9):1414-1431,1998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的原因 遗传因素:中国人为好发人群,富裕国家华人在10%以上。 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热量、蛋白质、脂肪来源从植物转向动物 运动减少、肥胖 老龄化 (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 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T2DM为主,占93.7%,T1DM占5.6%,其它占0.7% 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 20岁以下T1DM发病率明显增高 未诊断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中国人群饮食习惯的改变 老龄化:60岁以上者超过10% 年龄与糖尿病患病率 中国糖尿病危险因素 糖尿病高危人群 年龄≥45岁,体重指数超标者;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有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有分娩巨大儿(体重≥4公斤)者; 常年不参加体力劳动者; 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如何? 大部分人控制状况不佳 中国糖尿病大部分人控制状况不佳(HbA1c) HbA1c IDF 亚太地区 2 型糖尿病 政策组糖尿病控制标准(HbA1c) 理想:<6.2% 尚可:6.2-8.0% 差:>8.0% 糖尿病诊断与分型 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不足(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群。 慢性高血糖可致各种器官尤其眼、肾、神经及心血管损害,引起功能不全或衰竭。 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了发病过程。 糖尿病的描述 典型者有高血糖症状: 多尿、多饮、体重下降 有时也可完全无症状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合并症: 大血管病变:冠心病 ,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 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心肌病变、神经病变。 糖代谢的分类 血糖值为mmol/L,*为单纯性IGT或IFG 糖尿病诊断标准 注意 “任意”:一天中任意时间内,无论上次进餐的时间 “空腹”: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的摄入 “OGTT”:以75g脱水葡萄糖为负荷,溶于水后口服 在无急性代谢紊乱情况下有异常者应择日按三个标准之一重复检测 常规临床以OGTT为首选,流行病学调查以FPG为首选 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高血糖病史,不能以此诊断为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 仅查空腹血糖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建议同时检查空腹及OGTT后2小时血糖值 OGTT 只要是空腹或随机血糖为正常值上限的人群,均应行OGTT检查,以降低糖尿病的漏诊率 HbA1c不能用来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同样OGTT检查也不能用来检测血糖控制的好坏 糖尿病的分型(WHO,1999) 1型糖尿病 免疫介导:胰岛素抗体阳性 特发性 2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胰腺外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 药物和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感染所致 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妊娠糖尿病(GDM) Ⅰ型糖尿病 10个DM病患者中有1个为Ⅰ型,年龄<30岁; 有明显临床症状:饥饿、口渴、小便频繁、疲乏困倦、恶心呕吐 利用脂肪机会增多,易出现酮症; 需注射胰岛素,为胰岛素依赖型。 Ⅱ型糖尿病 10个DM病有9个为Ⅱ型,通常是肥胖、有家族史、高血压史者; 体内分泌胰岛素相对降低或周围胰岛素抵抗; 临床早期无症状,查血糖可能是唯一途径,血糖升高很明显时,可有三多一少症状; 首先控制饮食和进行合理运动,如果不能控制,考虑药物治疗。 1型还是2型糖尿病 糖尿病筛查 糖尿病筛查——必要性 2型糖尿病筛查的必要性 2型糖尿病(DM2)在初期若干年可无症状体征,致长期不能及时诊断 DM2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在IGT时已明显增高 经验:新诊断DM2约一半已有不同程度的器官损害;强化降糖治疗可有效防止/延缓DM1/ DM2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对DM2大血管并发症可能也有预防作用 降低DM2患病率和DM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的关键——早期发现(筛查),早期干预/治疗 筛查对象 年龄≥45岁的无症状个体需进行糖尿病筛查,若FPD≥5.6mmol/l或随机血糖≥6.5mmol/l,需进一步作OGTT. 若个体存在下列高危因素,则筛查年龄降低且筛查频率增加: 肥胖(BMI≥27kg/m2或超过正常体重的20% ) 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体力活动少 妊娠糖尿病或曾分娩巨大儿(≥4.0kg) 血压≥18.7/12kPa(即≥140/90mmHg) HDL-C≤0.90mmol/L(即35mg/d)和/或TG≥2.82mmol/L(即≥ 250mg/dl) 以往筛查有IFG或IGT 多囊卵巢综合征 筛查方法 FPG:特异、方便、花费少、病人接受性佳, 缺点:敏感性差 筛查时提倡使用 BPG:敏感性高,但阳性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