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居民艾滋病健康教育ppt,包括了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艾滋病病毒是如何危害人体健康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居民艾滋病健康教育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疾病PPT类型的PowerPoint.
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艾滋病启示录
一、艾滋病基本知识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的发现
起源于非洲,一些学者认为西非绿猴带有的逆转录病毒感染了人类。20世纪70年代,由旅行者和从非洲经海地的移民传播到美国,以后传播到欧洲、亚洲以及世界各地。
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以新的独立的综合征(AIDS)向全世界报道。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是如何危害人体健康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杀细胞性病毒,主要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大量增殖使细胞破坏,而“辅助性T淋巴细胞”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免疫细胞的破坏直接导致免疫功能衰竭,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渐下降,直到完全失去。
这样,对正常人来说很小的疾病或者感染,如腹泻,在艾滋病病人身上却可能无限制地恶化,最后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肿瘤。
常见症状
低热、消瘦、乏力、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机会性感染
卡氏肺囊虫病、口腔及咽部霉菌感染、病毒性疱疹、结核病、乙型肝炎等;
恶性肿瘤
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的条件
艾滋病病毒的特点
病毒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等体液中
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
其他体液,包括唾液、眼泪等的含量都很少,尚不足以构成传染。
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低于乙肝病毒),在干燥环境中很快失去感染性,一般消毒剂能将其杀灭。
主要攻击机体的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细胞的破坏,免疫功能衰竭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二、艾滋病流行趋势
次撒哈拉非洲仍然是 全球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
斯威士兰孕妇平均HIV感染率从1992年4%上升到2002年的39%。
博茨瓦纳的城市中25-29岁年龄组产前孕妇HIV感染率达55.6%,成人感染率40%。
南非每9个人中就约有1个人感染HIV。
亚洲与太平洋地区
亚太地区艾滋病毒感染者在全球总数中的比重正在迅速增长
亚洲的感染绝对数目前排列第二,今后几年后会超过次撒哈拉非洲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
1989年发现经性途径感染HIV的国内感染者
1989年从注射毒品者中发现HIV感染者
1995年发现经母婴途径传播的HIV感染
截至2009年底
中国估计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74万人
2009年新发感染者约4.8万人
其中42.2%通过异性性行为传播
32.5%通过同性性行为传播。
性行为已超过静脉吸毒成为艾滋病传播的第一途径
我国青少年学生性传播已成艾滋病防控重点。
流行病学三点分布特征时间、地区、人群
地区分布特点
截止2009年底,累积报告HIV感染者最多的省份为云南省,其次为河南、新疆、广西、广东及四川。青海是最后发现感染者的省份(1998年6月)。
我国西南、西北部地区HIV感染者主要为吸毒人群
中部地区是以流动人口或有偿供血员等为主
东南部沿海地区或大城市主要以性病病人、暗娼等为主。
我国HIV感染者地理分布(截止到2007年6月底)
人群分布特点
从性别分布上看:
全国HIV感染者以男性为主。累积报告的HIV/AIDS中,男性占65%。女性感染者的比例较往年有所上升。
从年龄分布上看:
青壮年仍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
15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艾滋病传播最重要的因素
性传播
频繁、快速更换性伙伴,使性乱人群通过性串联在一起或联成一片,造成艾滋病沿着这条(性)链,传播扩散。
还可进一步经母婴途径传播。
吸毒传播
频繁更换共用注射器吸毒伙伴,吸毒人群通过注射器污染,串联在一起,造成艾滋病沿着这条(血)链,在吸毒人群中传播扩散。
还可进一步经性途径和母婴途径传播扩散。
人口流动频繁
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动人口的总量为2.2亿,以农村流向城市为主,多数为青壮年,流入地对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远跟不上流动人口增长的速度。
1998年以来,每年出国旅游数百万人,国内旅游人数6.6亿人次。每年入境旅游二千万人次。
大众HIV/AIDS知识较缺乏
中国CDC在2002年对13个省的公众抽样调查,对于HIV的传播和预防的平均知晓率在32.8-40.3%之间。
艾滋病流行规律
三、艾滋病健康教育
不进行教育,艾滋病将会继续横行。艾滋病得不到有效控制,教育也就无法发挥其作用。
㈠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
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2.高危人群:
应为卖淫嫖娼者、吸毒者、同性恋者
受劳教或教养中心的人员
性病患者、艾滋病病人的亲属
3.重点人群(脆弱人群) :
年轻人、流动人口、宾馆或服务行业人员
长途汽车司机、个体户
4.其余为一般人群
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育内容
1.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存的疾病
(1)普遍的易感性
所有人群不论男女老幼都缺乏对艾滋病病毒的免疫能力,都是易感者,均可通过不同传播途径而感染
(2)威胁的长期性
艾滋病的潜伏期较长,潜伏期大都没有什么症状或有轻微类似感冒的症状
(3)控制与治疗的困难性
艾滋病病毒的多型性和变异性极大,疫苗研制极为困难
(4)资源的消耗性
艾滋病引起的医疗费用和卫生资源的消耗很大。
艾滋病主要发生在性活跃的青壮年,青壮年数量和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并削弱国防力量。
(5)社会的毁灭性
艾滋病一旦流行,人均期望寿命下降,不仅影响当代人,对下一代甚至几代都有影响。
人类正面对着两个威胁,恐怖主义和艾滋病。与恐怖主义相比,艾滋病在过去一年里夺走了更多人的生命。
------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艾滋病对世界造成的威胁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联合国报告
2.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行为性”疾病
艾滋病是一种行为性疾病,主要是人类不良的性行为、吸毒行为等而导致传播的。
前世界卫生总干事中岛宏博“艾滋病主要死于无知” 。
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3.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预防教育
(1)性传播的预防教育
(2)血液传播的预防教育
(3)母婴传播的预防教育
(4)非传播途径的教育
⑴性传播的预防教育
预防经性接触传播:
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
得了性病或怀疑有性病应尽早到指定医疗机构或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国际上推出预防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有效ABC战略
A“禁欲”
性活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也是人类繁衍的基础,所以禁欲基本是无法实现的.那么A做不到就应该是B。
B “忠诚”
也就是保持单一性伴侣。这不仅符合人类对爱情美好的期望,也符合预防艾滋病的要求。如果B做不到那就需要C。
C “安全套”
在性活动过程中,正确、全程使用安全套被称为有保护的性行为。
预防经血液传播:
是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行全民无偿献血,进一步加强对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治理整顿,加强血液管理,全面开展献血员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禁止带毒者及高危人群献血或提供骨髓、器官、精液;
二是要教育广大群众远离毒品,告戒吸毒者不要共用注射针具;
预防经血液传播:
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并逐步推广自体输血;
是大力加强控制医源性传播,建立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消毒措施,医护人员及有关卫生工作者要加强防护意识,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是加强对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的卫生监督,保证用具消毒。
是教育群众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刮脸刀、电动剔须刀等。
⑶母婴传播的预防
预防母婴传播
一是要让妇女了解这一传播途径和妇女的易感性,加强自我保护;
二是教育有高危行为的妇女主动做血液HIV抗体检测;
三是劝告被HIV感染的妇女避免怀孕,一旦怀孕应终止妊娠;
四是对坚持妊娠者加强监护并进行妊娠期和妊娠后的药物预防,并推荐采用破腹产方式分娩,避免母乳喂养。
⑷非传播途径的教育
共同工作、劳动(共用办公用品、学习用具、农具等)
(5)艾滋病咨询的教育
艾滋病咨询是求咨者与咨询者之间的保密谈话,咨询过程应该包括评价个人感染的危险性和帮助其实施预防行为。
通过咨询给不同的求咨者提供预防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其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其发挥潜能和激发责任感,促进行为改变,并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应付各种危机。
(5)艾滋病咨询的教育
(1)在求咨者没有决定告诉他人之前,咨询者应注意为其保密。
(2)对性行为、吸毒等敏感问题展开讨论是咨询的重要内容之一,咨询者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求咨者及其行为,谈话中不要带有评判、训斥、蔑视的口吻和话语。
(3)咨询者或医师不能强迫求咨者或病人进行HIV抗体的检测。
青少年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应注意:
1. 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性接触后几周才会出现抗体,因此不宜在不安全行为后的数日就进行化验。
2. HIV的传播有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例如通过输血或共同使用毒品注射针头)、和母婴传播,别无其他途径。要用流行病学证据说明在HIV携带者的家庭和亲属中从来不曾发现过不可解释的感染病例。
青少年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应注意:
1. 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性接触后几周才会出现抗体,因此不宜在不安全行为后的数日就进行化验。
2. HIV的传播有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例如通过输血或共同使用毒品注射针头)、和母婴传播,别无其他途径。要用流行病学证据说明在HIV携带者的家庭和亲属中从来不曾发现过不可解释的感染病例。
青少年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应注意:
3. 应该向青少年准确描述性交中的保护措施。
4. 针对所有由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毫不犹豫、毫不难堪地回答,即使它们可能非常具体甚至令人反感。
我们必须努力去引导他们,使他们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并掌握预防艾滋病应有的生活技能:
1、学会缓解压力,避免发生婚前性行为,尽力推迟第一次性行为的发生年龄。
2、学会拒绝不愿发生的事情:如性骚扰、吸烟、酗酒、吸毒等。
3、学会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
四、艾滋病控制策略
全球艾滋病防治的主要策略措施
1、强调政府责任,促进多部门合作。(承诺/行动)
2、消除歧视、偏见和保障人权。
3、提倡安全性行为。
4、扩大对注射吸毒人群的降低危害干预项目。
5、推广保密的自愿咨询检测。
6、提供从家庭关怀到抗病毒治疗的综合关怀和治疗。
7、加强投入,加强研究开发。
检测发现的感染者仅占感染者总数的很小比例
检测发现与未发现的比例
HIV感染、发现、管理的比例情况
艾滋病控制策略
感染者/病人“管理”
易感人群建立“免疫屏障”
努力增加发现和管理的感染者比例
全球艾滋病防治的主要策略措施
1、强调政府责任,促进多部门合作。(承诺/行动)
2、消除歧视、偏见和保障人权。
3、提倡安全性行为。
4、扩大对注射吸毒人群的降低危害干预项目。
5、推广保密的自愿咨询检测。
6、提供从家庭关怀到抗病毒治疗的综合关怀和治疗。
7、加强投入,加强研究开发。
五、预防艾滋病消除社会歧视
歧视行为包括:
1.将病人、病毒感染者的病情、个人生活状况作为谈话资料,乱加渲染和猜测,甚至散布谣言,恶意中伤,严重伤害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健康;
2.对病人及其家属使用侮辱性语言和行为,包括故意破坏他们的财产和生活用具;
3.以不正当的理由拒绝为病人及家属提供社会服务,如购物、就医、提供水电等;
4、以不正当理由强迫患者家属远离原住处或无理限制其行动自由等;
5、以艾滋病感染为理由,拒绝感染者参加集体活动;
6、拒绝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其家庭成员的求医、上学,求职。
红丝带的由来
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视艾滋病为一种可怕的疾病。美国的一些艺术家们就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们。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此时,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支持者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标志别在胸前。
红丝带
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
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让全社会都来关心艾滋病人。
关注艾滋病人应该是用心的尊重和平等,没有歧视。
所有艾滋病人都应该团结起来,彼此关爱。
社会知名人士的宣传
感染者参与预防艾滋病和反歧视宣传
更多的HIV感染者愿意公开自己的身份,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
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目标
1.转变观念,消除社会歧视,联合全社会各部门各系统的力量,营造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的有利氛围。
2.加强各类人群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使得城市、农村和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达到75%、45%、80%。
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目标
3.提高全民自我保护的意识,自觉采纳健康行为,减少和改变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高危人群中安全套使用率达到50%。
4.减缓艾滋病在中国蔓延的速度,控制爆发流行的发生,把艾滋病流行和控制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艾滋病性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和危害。
共建和谐
六、关怀(启示录已显示)
目标: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人数控制在150万以内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
预防艾滋病时不我待
让我们了解艾滋病,掌握防治知识并告诉其他人
携手同行
共抗艾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