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的ppt图片

简介 相关

截图

疲劳的ppt图片

简介

这是疲劳的ppt图片,包括了疲劳强度基本概念,疲劳强度在工业中的地位,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常规疲劳强度设计,疲劳试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疲劳的ppt图片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1FO红软基地
机械动力强度学1FO红软基地
                     疲劳裂纹形成寿命估算1FO红软基地
组员:陈清相 陈强波 彭伟 方策 罗弼 白乐1FO红软基地
PPT制作:彭伟 白乐1FO红软基地
                                       讲解:罗弼 陈强波1FO红软基地
                                       解答:陈清相 方策1FO红软基地
目录1FO红软基地
(一):疲劳强度基本概念1FO红软基地
(二)   :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1FO红软基地
(三):常规疲劳强度设计1FO红软基地
(四):疲劳试验1FO红软基地
一   疲劳强度基本概念1FO红软基地
1 概论:1FO红软基地
(1)疲劳强度在工业中的地位1FO红软基地
              机械零件失效的三种形式:1FO红软基地
         a:磨损;b:腐蚀;c:断裂。1FO红软基地
其中前两种过程慢,可以更换或者修复;而断裂则是灾难性的。受动载荷作用的机械零件和工程结构80%是由金属疲劳断裂引起的。疲劳强度校核是新产品和已有产品强度校核的主要内容。1FO红软基地
疲劳裂纹研究的目的——1FO红软基地
定寿:精确地估算机械结构的零构件的疲劳寿1FO红软基地
       命,保证在服役期内零构件不会发生疲劳1FO红软基地
       失效。1FO红软基地
延寿:采用经济而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延长1FO红软基地
       疲劳寿命1FO红软基地
机械结构的使用寿命1FO红软基地
1.疲劳裂纹形成寿命1FO红软基地
        由微观缺陷发展到宏观可检裂纹所对应的寿命1FO红软基地
       由疲劳理论的方法给以确定1FO红软基地
2.疲劳裂纹扩展寿命1FO红软基地
       宏观可检裂纹扩展到临界裂纹而发生破坏这段区间的寿命1FO红软基地
计算结构裂纹扩展寿命的意义1FO红软基地
       即使循环应力水平远低于材料的疲劳极限,裂纹也可能扩展,并最终导致灾难性的破坏1FO红软基地
(3)疲劳的分类1FO红软基地
               疲劳主要分为高周疲劳与低周疲劳,高周用应力-寿命曲线进行计算,名义应力法(应力疲劳);低周用应变-寿命曲线进行计算,局部应力—应变法,(应变疲劳);高周疲劳与低周疲劳的分界一般是104次。1FO红软基地
疲劳破坏的三个阶段:1FO红软基地
        1裂纹形成—2裂纹扩展—3疲劳断裂。1FO红软基地
  1.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在结构有缺陷部位或有应力集中部位,1FO红软基地
  2.结构形成塑性变形晶粒在晶界面之间滑移形成微裂纹裂纹扩展1FO红软基地
  3.就形成宏观裂纹裂纹继续扩展到一定时候截面强度削弱到截面1FO红软基地
    应力达到强度极限瞬断。1FO红软基地
二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1FO红软基地
       疲劳过程既可以看成是损伤趋于一个临界损伤值的累计过程,也可以看成是材料固有寿命的消耗过程。1FO红软基地
 1   Miner线性法则1FO红软基地
           Miner根据功能原理推导出了累积损伤计算公式。1FO红软基地
          设构件在m级载荷(   , ,…    )作用。各级载荷循环次数分别为    ,  ,…    。即构件经过次循环后发生破坏。1FO红软基地
           设构件破坏时吸收的净功为W,各级载荷下各构件吸收的净功分别为   , …    ,则1FO红软基地
由于第i级载荷    单独作用下一直到构件破坏1FO红软基地
的循环次数为    (由S-N曲线可知),故:1FO红软基地
                                     w1: w = n i : N I1FO红软基地
即:1FO红软基地
代入上式可得:1FO红软基地
即:           ——Miner定律 1FO红软基地
  Miner定律的不足之处:1FO红软基地
(1)没有考虑载荷的加载顺序1FO红软基地
                事实上,载荷顺序对于疲劳累积损伤是有影响的,若采用二级加载实验,若进行低—高应力实验,则          >1。若进行高—低应力试验,则        <1。1FO红软基地
          低周:在低应力下材料产生低载“锻炼”效应,使裂纹形成时间推迟。先进行高应力作用则易形成裂纹,后续低应力能使裂纹扩展。1FO红软基地
          对于随机载荷下的疲劳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加速”和“迟滞”效应相互综合。最终结果与加载顺序差异不大。1FO红软基地
(2)     累积损伤D=       ,试验数据大多数介于0.3~3.0之间,但统计结果表明D的平均值     =1.0。若将D看作为随机变量。则D服从对数正态分布。(P86~P87)1FO红软基地
Miner法则的应用方法1FO红软基地
三 疲劳寿命计算1FO红软基地
1  高周疲劳计算——名义应力法1FO红软基地
 步骤:1FO红软基地
(1)先将实例的应力—时间历程整理成载荷谱块,1FO红软基地
计算一个谱块的疲劳累积损伤。1FO红软基地
k——n级载荷谱中能够产生疲劳损伤的总级数1FO红软基地
 2  构件发生疲劳破坏时经历的载荷块数为:1FO红软基地
3  构件的疲劳寿命为:1FO红软基地
——一个谱块中的循环总数。一般1FO红软基地
          用以上方法计算的疲劳寿命一般要比实际寿命长一些,原因是认为低于疲劳极限一下的载荷不产生损伤。事实上,最近的研究表明,1FO红软基地
低于疲劳极限以下,特别是疲劳极限附近的载荷仍能产生疲劳损伤,如欧洲钢结构设计规范。在n=       ~         时,1FO红软基地
          若按这种方法修改1FO红软基地
k——应力大于     的载荷级数1FO红软基地
      m——应力              时的载荷级数1FO红软基地
 2  低周疲劳寿命预测1FO红软基地
    局部应力——应变法。计算裂纹形成寿命(P40~P44)1FO红软基地
   (1)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关系1FO红软基地
——循环强度系数1FO红软基地
         ——循环应变硬化指数1FO红软基地
   还可以写成:1FO红软基地
(2)Newber局部应力—应变响应1FO红软基地
     在名义应力S作用下,在结构危险部位会产生1FO红软基地
应力,应变响应。1FO红软基地
    1961年,Newber提出了一个在弹塑性状态下通1FO红软基地
用的公式1FO红软基地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1FO红软基地
             ——真实应力集中系数。1FO红软基地
——真实应变集中系数。1FO红软基地
          s ——名义应力 1FO红软基地
          e ——名义应变 1FO红软基地
             ——缺口处真实应力(应力响应) 1FO红软基地
             ——缺口处真实应变(应变响应) 1FO红软基地
故:1FO红软基地
即:1FO红软基地
同样 1FO红软基地
实际应用中对此式进行修正1FO红软基地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1FO红软基地
         根据我们最新研究,在计算中将     改为   (疲劳强度影响系数)1FO红软基地
         对于应力—时间历程要用下面4式求解应力—应变响应 。1FO红软基地
以上方程为非线性方程。一般采用牛顿迭代法比较有效。1FO红软基地
  根据s和          ,   ,    ,1FO红软基地
由上图可知:1FO红软基地
3 疲劳寿命计算1FO红软基地
  模型很多,最为常用的有:1FO红软基地
  (1)Manson—Coffin应变寿命曲线1FO红软基地
——疲劳强度系数1FO红软基地
         ——疲劳塑性系数1FO红软基地
       b——疲劳强度指数1FO红软基地
       c——疲劳塑性指数1FO红软基地
已知     和     及常数     ,    ,b, c.通过迭代法即可求解裂纹间形成寿命    。1FO红软基地
(2)Landgraf 公式:1FO红软基地
(3)Dowling公式1FO红软基地
(4)Smith—Watson—Topper公式1FO红软基地
此式是Manson—Coffin公式的一种修正公式,也是要通过迭代法求解。1FO红软基地
(5)通用斜率法1FO红软基地
四   疲劳试验 1FO红软基地
   疲劳强度设计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科学,疲劳试验分实物试验(书封皮,         ,图6-5,6-6)和标准试样试验。1FO红软基地
 实物试验:与实际接近,可靠,成本高1FO红软基地
 标准试样试验: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做成批实验。1FO红软基地
 根据不同的疲劳特征,设计的疲劳试验有:1FO红软基地
 a:高周疲劳试验(应力疲劳)——           曲线1FO红软基地
 b:低周疲劳试验(应变疲劳)——           曲线,6个材料参数1FO红软基地
 c:裂纹扩展寿命试验               ——           曲线1FO红软基地
  1 、高周疲劳试验,      曲线测定1FO红软基地
 (1)实验设备:1FO红软基地
      1)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弯曲        曲线1FO红软基地
      2)拉压疲劳试验机       —— 拉压        曲线1FO红软基地
      3)扭转疲劳试验机       —— 扭转       曲线1FO红软基地
  (2)试样:1FO红软基地
      光滑式样;缺口式样;焊接式样。1FO红软基地
(3)试验方法:1FO红软基地
(3)试验方法:1FO红软基地
           A:单点实验法,即每个应力水平做一个式样的试验。(P120-121,2G230-450试样疲劳试验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单点试样法的优点:成本低,周期短,易于实现。缺点:无法考虑疲劳寿命的高离散性。1FO红软基地
          单点实验法一般需要10个左右相同材料和相同尺寸的试样,其中一个用于静载试验,1-2个作为备用,其余7-8个用于疲劳试验,应力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1FO红软基地
          试验中将应力水平分级,高应力水平间隔可以取大一些,随着应力水平的降低,间隔越来越小,由高应力到低应力逐级试验。1FO红软基地
         疲劳极限的确定:对于光滑钢试样,一般将        所对应的应力称为疲劳极限。若     试样超过未断,则称为“越出”,假设    时未到     破坏,而    下越出,若               则                 ;1FO红软基地
     若               ,需要用     做实验,取1FO红软基地
   试验后有两种情况:1FO红软基地
   情况一:    作用下越出,且                 ,则1FO红软基地
情况二:作用下未达到此破坏,且,则将所有疲劳试验数据,……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可在双对数坐标下你合成直线。1FO红软基地
B 成组实验法1FO红软基地
      在不同应力水平等级上作成组试验,可以1FO红软基地
得到P—S—N曲线,由于应力水平越低,疲劳1FO红软基地
寿命离散性越大,所以低应力水平试样要比高1FO红软基地
应力水平试样多一些。1FO红软基地
        疲劳极限采用升降法确定,具体方法如下:1FO红软基地
指定寿命          ,x表示破坏,o表示越出。1FO红软基地
数据整理:1)  将出现第一对相反结果以前的数据舍弃,即1,2点舍去。1FO红软基地
                  2) 将所有相邻出现相反结果的数据点配对,即3和4,5和6,7和8,10和11,12和13,14和15,最后将9和16配对。1FO红软基地
                  3) 对7对应力求平均值,1FO红软基地
1FO红软基地
  2  低周疲劳试验:1FO红软基地
            低周疲劳试验主要采用拉压试验,由于受力较大,试样一般都较短,低周疲劳试验主要用来测量应变-寿命曲线。1FO红软基地
   3 裂纹扩展试验:1FO红软基地
     一般采用三点弯曲试验,1FO红软基地
1)测量     ,三点弯曲: 有详细计算公式。1FO红软基地
2)           曲线,先作        曲线,根据所加1FO红软基地
载荷求得      ,由曲线斜率求得       ,即可1FO红软基地
得到            曲线。1FO红软基地
谢谢大家!1FO红软基地

展开

同类推荐

热门PPT

相关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