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奶牛挤奶管理ppt,包括了犊牛的饲养管理,初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基本概念,初乳的生物学功能和保健作用,胎儿免疫力获得途径,初乳期的管理措施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奶牛挤奶管理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第七章 奶牛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 犊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0~6月龄
犊牛期饲养管理目标
降低死亡率
育成期间的死亡率为15-25%
出生28天内的死亡率为52%
出生56天内的死亡率为84.2%
促进瘤胃早期发育
早断奶,减少牛奶消耗
一、犊牛的饲养方式
群饲
优点:便于统一管理,节省人力和牛舍面积
缺点:喂奶、喂料不易控制和掌握,犊牛相互舔吮会增加病原微生物传播、防病率升高。
单圈饲养
可移动犊牛栏:大规模饲养
犊牛岛:小规模饲养
二、初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
初乳期:也叫初生期,指犊牛出生5天以内的时间。
(一)基本概念
初乳
广义上讲,母牛产犊后5天内分泌的乳为初乳。
严格地讲,母牛分娩后第一次挤出的乳叫初乳。
过渡乳:第二次到第八次(即分娩后4天)所产的乳叫过渡乳。
常乳:母牛分娩5天以后所产的乳。
(二)初乳的生物学功能和保健作用
初乳干物质含量高,黏度大,能覆盖在消化道表面,阻止细菌侵入。
初乳酸度高,可使胃液变为酸性,从而刺激消化道分泌消化液,而且有助于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
初乳含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消灭进入血液的病菌,防止系统感染。
初乳中镁盐含量高,利于胎粪的排出。
(三)胎儿免疫力获得途径
胎盘结构特殊,母牛血液中免疫球蛋白不能透过胎盘传递给胎儿。
犊牛只能通过初乳得到母体免疫球蛋白获得被动性免疫。
(四)初乳期的管理措施
1.剥取犊牛软蹄匣,便于犊牛站立
2.称重:喂初乳前,立即称重记录,并与母牛分开,放入犊牛栏
3.尽早饲喂初乳
犊牛出生0.5~1h之内应喝到2~3升初乳,然后在6h和12h各喂2升
出生后初乳至少应喂2-4天。
4.犊牛登记
登记内容:父母名号、本身名号、出生日期、性别、初生重、毛色及特征。
牛号编制(中国奶业协会,中国荷斯坦奶牛编号办法:10位数)
第一部分:2位数,省市自治区编号
第二部分:3位数,牛场编号
第三部分:2位数,出生年份
第四部分:3位数,年度出生序号
标记
打耳标
电子标记法
5.新生犊牛最适宜的外界环境是15℃。应让犊牛逐渐适应外界环境。
6.喂给犊牛初乳温度应在36℃以上,为保证奶温可用热水浴(45-50℃)加温,直接加温奶易凝固。每次喂奶完毕,擦净口鼻,防止舔癖发生。
7.如果用奶桶喂初乳时,应人工予以引导,一般是人将手指伸在奶中让犊牛吸吮,不论用什么工具喂奶都不得强行灌入。
8.勤打扫、勤换点草、勤观察,保持牛舍卫生
三、常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
(一)哺乳
1.哺乳时间与哺乳量
一般2~3月、哺乳量250~300kg
先进奶牛场45~60天,哺乳量200~250kg
2.哺乳方法
定时:2~3次/d
定量:控制在体重的8~10%
定温:温度低于37℃,进入瘤胃不能立即凝固,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腹泻;温度过高会损伤胃肠黏膜,引起消化道疾病。
3.使用代乳粉(人工乳)
(二)补料
出生后1周开始训练采食精料
3周龄时可饲喂青绿饲料
犊牛能吃 0.7 - 0.9 kg时(约2月龄左右) 开食料时应添加干草
因青贮酸度大,过早饲喂会影响瘤胃的微生物区系的正常建立,哺乳期内一般不喂。
(三)断奶
断奶前逐渐减少喂奶量,增加犊牛料喂量
减少喂奶次数
喂掺水牛奶,逐渐增加水量,直至完全替代牛奶
当犊牛连续3日采食精料量达1kg(0.7~0.8kg)时,即可断奶。
理想断奶体重62kg(42天断奶)或120kg(90天断奶)左右
(四)去角
适宜时间:出生1周左右
苛性钠法:剪毛、涂凡士林、苛性钠棒摩擦角根至渗血、涂紫药水。
电动去角:电动去角器升温至480~540℃,烙10s,适用于3~5周龄犊牛。
(五)剪去副乳头
副乳头:牛乳房正常乳头周围的多余乳头称为副乳头。
适宜剪除时间:1周龄左右
剪除方法:清洗、消毒、向下拉直、在乳头基部剪下、涂碘酊。
(六)保持牛体、牛舍和喂奶器具清洁、卫生
四、断奶至6月龄的饲养管理
断奶后持续饲喂2周犊牛料后,再逐渐换成混合精料。
3月龄后控制精料喂量,每头日不超过2kg
瘤胃未充分发育,不宜饲喂劣质粗饲料,应供给优质青粗料。
第二节 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一)主要特点及饲养管理目标
特点: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已大大提高,亦无妊娠、产奶的负担,疾病较少,饲养管理相对比较容易
是体型、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繁殖机能迅速发育并达到性成熟的时期
管理目标:
保证母牛正常生长发育和适时配种(15~16月龄达到初配体重要求)
保证合理的生长速度,整个生长期平均生长率750g/d(前期600~700g/d,后期800~900g/d)。
(二)饲养方式
小群饲养:按月龄4周以内的分为1群,每群4~6头,避免恃强凌弱,牛群发育整齐。
大群饲养:至少分为4个管理群
3~6月龄
7~9月龄
10~12月龄
13月龄至配种
放牧饲养:有条件地区,育成母牛应以放牧为主,既节省精料和管理费用,也有助于育成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三)育成牛的饲养
7~12月龄
瘤胃快速发育时期,日粮应以优质青粗饲料为主(体重的1.2%~2.5%)。
此期是达到生理上最高生长速度时期,但瘤胃容积有限,仅粗饲料不能完全满足快速生长的需要,每头日可补充1.5~3.0kg精料。
该时期不宜增重过快,应控制能量饲料喂量,以免大量脂肪沉积于脂肪,影响乳腺发育。
13~16月龄
瘤胃发育充分,可大量利用低质粗饲料。
优质粗饲料便可基本满足需要。
为促进乳腺和性器官发育,日粮重要适当添加青贮,块根、块茎类饲料。
(四)育成牛的管理
分群:
公、母分群饲养
根据月龄和体型大小分群,生产中一般以3个月为标准分群。或分为7~12月龄牛和12月龄~初配两群。
称重:6、12月龄体尺、体重测定并记录
初次配种:14~16月龄,体重达成年体重65%左右。
修蹄:育成母牛蹄质软,生长快,易磨损,应从10月龄开始于每年春秋两季各修蹄一次。
刷拭:由于此期育成牛生长较快,应注意牛体的刷拭,及时去除皮垢,促进生长,由此亦可使牛性情温顺,易于管理。
充足饮水:因采食大量粗饲料,必须供应充足的饮水。
第三节 青年牛的饲养管理
14~16月龄配种妊娠后——产犊前
特点:生长速度变缓和妊娠
培育目标:
23~25月龄初产时,体重达540~620kg(成年体重的80%~85%)
完成头胎生产
青年牛的饲养要点
妊娠前期(5个月)
胎儿与母体子宫绝对重量增长不大,与育成期相同,以青粗饲料为主,视情况补充一定数量的精料。
妊娠后期(4个月):胎儿生长加快,所需营养增多,应提高饲养水平,提高精料给量,在保证胎儿生长发育的同时,使母牛适应高精料日粮,为产后泌乳时采食大量精料做好必要准备。但须避免母牛过肥,以免发生难产。
管理要点
加大运动量,以防止难产。
防止跑、跳、相互顶撞和在湿滑路面行走,以免造成机械性流产。
禁吃发霉变质食物,禁饮冰冻的水,避免长时间雨淋。
加强母牛的刷拭,培养其温顺的习性。
妊娠5~6个月到分娩前半个月,每日用温水清洗并按摩乳房一次,每次3~5分钟,以促进乳腺发育,并为以后挤奶打下良好基础。
计算好预产期,初孕牛分娩前2月要转入干奶牛舍,并做好保胎工作。产前两周转入产房。
注意疾病治疗方法和药物是否会引起流产或影响胎儿发育。
第四节 成母牛的饲养管理
一、奶牛的生产周期
1、干奶期:下次产犊前停止泌乳的时期。一般为60d,头胎牛,体弱、老龄牛,高产牛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75d;身体强壮、营养良好,低产牛可缩短为45d。
2、围产期:产前、产后各15d
产前15d,不产奶,食欲开始下降,饲养难度大。
产后15d,开始产奶且产奶量迅速升高,但奶牛处于体力和生殖系统恢复期,食欲极差,开始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
3、泌乳盛期:产后16d~70d,产奶量比干物质采食量增加快,能量需要比能量摄入量高,奶牛必须动用体脂肪补充所需能量,体重下降。
4、泌乳中期:产后70d~140d,产奶量下降,干物质采食量继续增加,能量基本平衡,体重开始上升。
5、泌乳后期:产后140d~干奶,产奶量和采食量均下降,能量摄入高于需要,体脂开始沉积,体重增加。
二、成母牛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一)饲喂技术
1、饲喂次数
中低产牛群2~3次/d
高产牛群3~4次/d
2、饲喂顺序
精料——多汁料——粗料
粗料——多汁料——精料
一部分粗料(干草)—精料—多汁料—挤奶—粗饲料(青贮)
(二)日常管理
1.刷拭牛体
2.肢蹄护理
3.适度运动
4.饮水:高产奶牛水温不可低于14℃,需水100~150L
(三)饲养方式
散栏饲养的优点
更加符合奶牛的自然和生理需要, 可全天候自由采食、自由运动。
奶牛的饲养工艺由精粗分开饲喂向全混合日粮饲喂方式转变,便于推行机械饲喂,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挤奶方式由人工挤奶、管道式挤奶向挤奶厅挤奶转变,饲养区和挤奶区完全分开,保证了牛奶卫生质量,提高了挤奶效率。
散栏饲养的缺点
要求机械化程度高, 基础建设一次性投资较大。
共用饲槽、水槽,传染病传播的机会增大。
粪便排泄地点较分散,打扫难。
不能对牛只进行个别护理。
三、干奶牛的饲养管理
1.干奶的意义
满足胎儿发育要求
为乳腺组织提供修正的时机
可恢复瘤胃和网胃的正常机能
利于体况恢复
进行疾病的治疗
2.干奶的方法
逐渐干奶法
时间:1~2周
具体方法:干奶前10~20d,减少青绿饲料和多汁饲料,增加干草,控制饮水;停止乳房按摩,逐渐减少挤奶次数(3——2——1——隔日1次),每次必须挤净,产奶量为4~5kg时停止挤奶。
适用目标:难停产牛、高产奶牛或患过乳房炎的牛
快速干乳法
时间:5~7天
方法:第1天开始,停喂多汁料与精料,只保留粗饲料,并控制饮水;第1天由挤3次奶改为2次,第2天挤1次或隔日挤奶,到第6天产奶量明显下降,即可将奶反复挤干后停止挤奶。
适用目标:中、低产牛
一次干奶法:即母牛达到干奶日,将乳房清洗干净并反复按摩,将乳房中的奶挤净即不再挤奶,
干奶后处理:
最后一次挤奶后,立刻用70~75%酒精消毒乳头,然后向每个乳区注入一支含长效抗生素的干奶药膏,最后再用3~4%次氯酸钠溶液浸浴乳头。
停奶3~4d内,注意观察乳房,乳房会出现继续肿胀,但只要不出现红肿、热痛等不良现象即可。若出现过分红肿或滴奶现象,需重新干奶。
3.干奶的饲养管理要点
干奶后期体况评分达3.5分
日粮以青粗饲料为主(>1.5%、40:60 ),粗饲料以禾本科为主,恢复泌乳期因高精料日粮受损的瘤胃功能,增大瘤胃容量,增加干物质采食量
限制饲喂豆科草类
钙、磷不平衡,可能引起胎衣不下
阳离子多,如 k+,Ca2+ ,易导致产后瘫
限喂或禁喂食盐和添砖,防止乳房水肿和胎衣不下
4. 干奶牛饲养效果的观察
产后疾病——病因
1.乳房水肿——多阳离子、高蛋白、高能量
2.难产——胎儿过大、低血钙、……
3.产后瘫痪——低血钙
4.胎衣不下——低血钙、低维生素、…….
5.子宫炎——胎衣不下、低血钙、……
6.乳房炎——带炎干奶、低血钙、低维生素、……
7.酮病——高能量、低血钙、……
8.真胃移位——低血钙、产后高精粗比
四、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目标:以保健为中心(围产期疾病占整个产奶期的70%)
(一)围产前期的饲养管理
1.围产前期饲养
引导饲养法:产犊前2周开始,每天在原精料水平基础上增加0.5kg,直到精料采食量达体重1~1.5%为止。
临产前减少食盐和钙的喂量
临产前2~3d,可增加精料中麸皮的含量,以防便秘影响分娩。
2.围产前期的管理
临产前母牛生殖器官最易感染,要做好产房及牛体消毒
产房昼夜值班
(二)分娩期的饲养管理
助产及母牛的产后护理
产后0.5~1h第一次挤奶,第一、二把奶扔掉,挤出量为估测产奶量的1/3,不可挤净;第三天可正常挤奶。
经常用消毒药水清洗后躯
(三)围产后期的饲养管理
目标:产后恢复,不过分减重
饲养管理措施
产后2d:粗料以优质干草为宜,适当补充易消化精料,恢复盐和钙的水平。
产后3~5d,如牛状态良好可逐渐增加精料和青贮喂量
产后1周内,不能饮冷水,以免引起胃肠炎
及时补糖、补钙防止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
产后12~14d,肌注促性腺激素,预防产后早期卵巢囊肿,促进子宫恢复。
五、泌乳盛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泌乳盛期奶牛的生理特性
采食量高峰滞后于产奶量高峰4周,存在严重的能量负平衡
牛动用体脂,体重下降,难以维持较高的产奶量
能量不足和糖代谢障碍易引发酮病
营养负平衡问题可能会影响产后60d的配种任务
管理目标:减少体内能量负平衡,避免奶牛过度减重,保证健康。
营养措施与饲养方法
营养措施
饲喂质量最好的粗饲料
提高日粮能量浓度:精料饲喂过多时可适当添加小苏打或氧化镁
补充过瘤胃蛋白或过瘤胃氨基酸
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有助于母牛的发情和受胎
饲养方法:预付饲养法,逐渐增加精料喂量,直到产奶量不再增加为止。
管理技术
多次饲喂:精料每天喂6~8次,粗料3次或自由采食
增加挤奶次数
预防乳房炎
及时配种
六、泌乳中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管理目标:维持奶牛饲养水平和环境的相对平衡,力争保持泌乳量平稳,防止下降速度过快。
七、泌乳后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特点:是奶牛增重、恢复体况的最好时期
可大幅度提高粗饲料的饲喂量,能量和蛋白质的重要性下降。
八、泌乳牛夏季的饲养管理
(一)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
造成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皮肤代谢障碍,采食量减少,营养负平衡,进而造成牛体况下降、疾病增多。
生产性能下降,气温达28℃时,产奶量下降达25%以上
影响生殖功能,繁殖率明显降低
(二)夏季奶牛饲养的注意事项
1.调整日粮组成
粗饲料要少而精
日粮中添加脂肪
提高日粮蛋白质水平(不超过18%)
注意补充钠、钾、镁随汗尿的损失
少喂青贮,改为新鲜青绿饲料或多汁饲料
增加维生素A
适量添加小苏打
2.提供清洁饮水
3.改善饲喂方式:增加饲喂次数,改变饲喂时间
(三)夏季奶牛管理的注意事项
1.防暑降温
2.合理安排产犊季节
3.消除蚊蝇
九、泌乳牛冬季的饲养管理
1.防寒保暖 2.饮用温水 3.增加营养
4.补充食盐 5.加强运动 6.增加光照
7.搞好卫生
十、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
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 TMR):是指根据奶牛的饲料配方,将切断的粗料与精料及添加剂充分混合而得到的一种营养平衡日粮。
TMR饲喂的优点
保证奶牛摄入日粮营养均衡。
便于控制日粮营养水平、养分含量,保证精粗比。
改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避免挑食,减少饲草浪费。
与规模化、散栏式饲养性配合,提高机械化程度。
十一、挤奶方法与挤奶技术
1. 手工挤奶
缺点: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容易对牛奶造成污染。
优点:容易发现乳房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在牛场规模较小,劳动力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可采用手工挤奶
2、机器挤奶
原理:利用挤奶机形成的真空,将乳房中的奶吸出。适于在牛场规模较大,劳动力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使用。
优点:效率高,奶不易受到污染,工人劳动强度低。
缺点:乳房发生异常情况时不易及时发现,如机器质量差或机器发生故障时易对乳房造成损伤。
2、挤奶程序与注意事项
挤奶程序
挤奶前用毛巾沾温水擦洗乳房,使乳房受到按摩和刺激,引起排乳反射。
迅速进行挤奶,中途不要停顿,争取在排乳反射结束前将奶挤完。
在接近挤完奶时再次按摩乳房,然后将最后的奶挤净,最后将乳头擦干。
注意事项
挤奶人员必须身体健康,个人卫生较好。
挤奶要定时、定人、定环境,环境要安静,操作要温和。
挤奶环境要清洁,挤奶前牛体特别是后躯要清洁。
挤奶时第一、二把奶要弃去不要。对于病牛,使用药物治疗的牛,乳房炎的牛所产的奶不能与正常奶混合。
每次挤奶力图挤净。
挤奶时密切注意乳房情况,及时发现乳房和乳的异常。
挤奶机械应注意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管道及盛奶器具应认真清洗消毒。
十二、鲜奶的初步处理
1、鲜奶的过滤
挤出后或冷却储存之前必须首先过滤,除去杂质。
牛场的鲜奶过滤主要用纱布进行,要求所用纱布清洁,折成3-4层,一个过滤面所过滤的奶量不能太大,要不断更换清洗,否则不能保证过滤质量并降低过滤速度。
2、鲜奶的冷却
3、鲜奶的存储
冷却后奶中的微生物并未被杀死,而是暂时受到了抑制,如果温度回升,仍会开始快速繁殖,因而冷却后的鲜奶仍须在4-5℃下进行储存。
4、鲜奶的运输
十三、牛奶记录体系(DHI)
DHI (Dairy herd improvement):奶牛场牛群改良计划,也称牛奶记录体系。
(一)测试对象与间隔
测试对象:具有一定规模(20头成母牛)奶牛场的所有泌乳牛(不含15天内新产牛,但包含手工挤奶的患乳房炎牛),测定时间为产犊第6天到干奶前1天。
测试间隔:一月一次,参测后不间断。
(二)DHI制定程序
收集资料:明确牛号、生日、父号、母号、本胎产犊日、胎次、奶量、母犊号、母犊父号等信息,建立档案。
取样:每次采样40ml。每天3次挤奶者,三次采样比例为4:3:3;两次挤奶者采样比例为6:4。采样钱加入防腐剂。
测定产奶量
分析奶样
数据处理并形成报告
(三)DHI报告主要信息及其价值
牛群产乳量的分析及应用
可用于分群管理:按生产水平提供日粮,节约饲料和人工成本。
是检验管理水平的最直接指标,同时反映群体生产水平,指导日粮配制。
上月产乳量可用于比较饲养或管理措施改变后生产水平的变化;或根据生产水平的变化挖掘存在的影响因素。
泌乳天数
牛群平均泌乳天数应为150~170天,这样牛群全年均衡产犊,均衡产奶。
牛群平均理想胎次:3~3.5胎
高峰乳量:高峰产乳量每提高1kg,相当于一个胎次总产乳量头胎牛提高400kg,二胎牛提高270kg,三胎以上牛提高256kg
峰值比:一胎牛高峰值除以其他胎次高峰值即为峰值比,正常值为76~79%。如果小于75%,说明一胎牛饲养管理可能存在问题。
头胎牛体重、年龄——营养和管理问题
头胎牛遗传力——公牛品质问题
头胎牛是否患乳房炎——牛舍卫生和围产期管理问题
如果高于80%,表明头胎牛比成母牛好,
预期的理想状况
成母牛干奶期饲养管理问题
成母牛是否存在泌乳早期乳房炎
峰值日
一般6周达到产奶高峰,但每月测定一次,峰值日出现在第二次测定时,测定值应低于70天。如果大于70天,说明存在奶量损失。
可能是干奶期长短、干奶期日粮配方、产犊时膘情、围产期管理的问题。
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乳脂率低预示:瘤胃功能差、代谢紊乱、饲料组成或饲料物理性质问题。
牛体重增加,精料采食量过高
牛只消瘦,干物质采食量低
产后前100天乳蛋白率很低:干奶牛日粮差、产犊时膘情差、泌乳早期日粮碳水化合物缺乏、蛋白含量低、日粮中可溶性蛋白质或非蛋白氮含量高,可消化蛋白质和不可消化蛋白质比例不平衡、配方中瘤胃活性脂肪含量高。
脂肪蛋白比
通常比值为1.12~1.13。
高脂低蛋白:日粮可能添加了过狼脂肪或可消化蛋白不足。
低脂高蛋白:日粮中缺乏纤维素
体细胞计数(SCC)
判断乳房炎有无和轻重的指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