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痛风的ppt

简介 相关

截图

关于痛风的ppt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痛风的ppt,原发性痛风的定义及分类;痛风发病机制的现代认识;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危害;痛风的临床表现及分期;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治疗,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的新认识省中医院内分泌 内 容原发性痛风的定义及分类痛风发病机制的现代认识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危害痛风的临床表现及分期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治疗 痛风的定义痛风(Gout)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 痛风的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慢性结节肿、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结石等。常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而危及生命。 痛风的历史回顾痛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医学文献中就有关于痛风的记载。多见于社会上层人士如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因此又称之为 “ 富贵病”。 痛风的历史回顾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直到13世纪人们对痛风仍然束手无策,甚至认为痛风是由于魔鬼啃咬脚趾所致,欢迎点击下载关于痛风的ppt。

关于痛风的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疾病PPT类型的PowerPoint.

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的新认识省中医院内分泌 内 容原发性痛风的定义及分类痛风发病机制的现代认识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危害痛风的临床表现及分期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治疗 痛风的定义痛风(Gout)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 痛风的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慢性结节肿、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结石等。常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而危及生命。 痛风的历史回顾痛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医学文献中就有关于痛风的记载。多见于社会上层人士如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因此又称之为 “ 富贵病”。 痛风的历史回顾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直到13世纪人们对痛风仍然束手无策,甚至认为痛风是由于魔鬼啃咬脚趾所致。 痛风的历史回顾公元1679年,荷兰著名生物学家列文•霍克(Leeuwenhoek)用显微镜观察痛风患者关节腔积液时,发现了大量针样的结晶体,后来科学家证实为尿酸钠结晶。痛风发病机制的现代认识 痛风的发病机制 痛风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主要是由于血尿酸值迅速波动所致,是尿酸钠盐结晶引起的炎症反应血尿酸突然↑,尿酸结晶在滑液中沉淀形成针状尿酸盐。血尿酸突然↓,痛风石表面溶解,并释放出不溶性针状结晶。尿酸盐晶体的形成和在关节腔内的沉积是痛风发病的始动因素。 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机制 血尿酸>420umol/L时,正常体温下,尿酸钠即可结晶析出,沉积在关节、滑膜 、软骨、骨周围软组织引起炎症过程。但是临床研究发现,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并不发生痛风,大约只有 5-12%的患者最终发展为痛风,机制不清。 痛风的临床表现痛风患者的自然病程及临床表现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2.痛风性关节炎和/或痛风性肾病发作期 3.发作间歇期 4.痛风石形成期痛风患者常伴有冠心病、脑血管和高血压等疾病,约25%的痛风患者死于心脏和血管意外 受累关节的分布第一跖趾关节58.7% 90%最终累及跖趾关节11.7% 掌指、指间关节8.9% 踝关节8.7% 膝关节3.9% 腕关节2.8% 其他:不禁止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肾病—临床20% ~ 40%,尸检100% 1、慢性尿酸盐肾病 2、急性痛风肾病 3、尿石症:尿路阴性结石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中2%-50%有糖尿病 痛风病人中IGT占7%-74% 痛风病人中TG升高者达75%-84% 高TG者高尿酸达82% 高血压病人22%-38%尿酸升高,痛风2%-12% 动脉硬化病人,高尿酸发生率增高,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诊断和鉴别诊断典型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较容易慢性痛风性关节炎需要和下列疾病鉴别: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假性痛风:关节软骨钙化诊断金标准:关节液发现尿酸盐结晶 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金标准:关节液发现尿酸盐结晶 误区: 1.高尿酸血症患者必然得痛风 2.血尿酸水平正常不会得痛风 分期治疗的原则痛风急性期,主要以镇痛为主,不能使用降尿酸药物。因为急性期机体排泄尿酸的能力已发挥到极致。缓解期,主要以降尿酸为主,根据肾脏尿酸排泄能力,合理选择降尿酸药物。慢性期,镇痛和降尿酸同时进行,但镇痛药物最好小剂量联合长期用药。 慢性痛风治疗过程中,随着尿酸水平的降低,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中的尿酸盐结晶会脱落或降解,引发新的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这种情况叫做转移性关节炎,每次发作疼痛的程度不重,病人一般能够忍受,发作一段时间后,会自行终止。 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均应使用碱性药物抑制尿酸盐在组织和肾脏中的沉积是预防和治疗痛风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关键所在。尿酸在酸性环境中容易形成针样晶体在组织中沉积,在碱性环境中,尿酸溶解度升高,一方面不容易形成晶体沉积下来;另一方面,已形成的晶体可以溶解,并随尿液排出体外。所有高尿酸水平的患者,特别是超过560umol/L的患者,均应使用碱化尿液的药物。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卧床休息、多喝水(2000ml以上/日)。 消炎止痛:首选NSAIDs/激素/秋水仙碱。关键是越早越好,短期使用,及时停药。急性发作后的4周内,忌服降尿酸药或改变原剂量。几种止痛药的特点因为NSAIDS只阻断前列腺素,并不能抑制全部炎症因子的反应,所以治疗效果不佳,犹其是在关节炎早期,当炎症反应呈几何级数放大的阶段,更是如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疼痛和炎症有所减轻,但病程一般不会有很大的改变,关节炎要延续7-14天。秋水仙碱主要阻断嗜中性细胞继续吞噬尿酸盐结晶,不能阻止已经开始了的炎症反应,所以作用也不很明显。因为应用大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副作用较大,所以,只用来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而不用来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激素作用于炎症反应链的多个环节,最主要的是阻断细胞内第二信使系统的NFkB,及早使用可以完全阻断炎症的反应。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关节内的微小痛风结节都是松散的,这样才会有游离的尿酸盐结晶,激发关节炎,所以一定要连续服用数天的激素,等微小痛风结节稳定后,才能停药。预防急性痛风发作服用低嘌呤的食物,忌酒,特别是啤酒。多饮水,碱化尿液。要求病人将每次痛风发作前吃过的食物记下来,有利于找到病人应该忌口的食物。每年急性发作>3次,应该服用秋水仙碱0.6mg 每日两次,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如果四个月之后无新的发作,可以减至每日一次,只要能够耐受,需要终生服用。急性发作时再加至每日两次,周而复始。不主张在第一次发作后就用秋水仙碱来预防下一次的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使用别嘌呤的原则是只要能够耐受,病人将终身服药,不能断断续续的服药在痛风性关节炎活动期间不能改变别嘌呤剂量,一定要等到关节疼痛消失后四周才能增加剂量(每次增加量一般为100mg/日)。血尿酸水平的突然变动(无论是增高还是减低),将造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 降尿酸新药 1.新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febuxostat(非布索坦) 为一种非选择性嘌呤XO抑制剂无别嘌呤醇对其它嘌呤和嘧啶的影响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安全有效 2.分解尿酸制剂-尿酸酶(uricase) 4h内迅速显著地降低尿酸 3.新确认的降尿酸制剂: 氯沙坦 氯氨地平作用较弱需与其它降尿酸药并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建议 1、体检时常规进行血尿酸检测,尽早发现无症状HUA。 2、改善生活方式:治疗HUA的核心,包括健康饮食、戒烟、坚持运动和控制体重。 3、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代谢性危险因素 :高血脂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和吸烟,应作为HUA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4、避免应用使血尿酸升高药物: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环胞菌素、他克莫司、尼古丁、吡嗪酰胺、烟酸等。同时碱化尿液、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对于高血压合并HUA患者,首选噻嗪类利尿剂以外的降压药物。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建议 5、降尿酸药物治疗:无症状HUA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时(包括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或肾功能异常),血尿酸值>8mg/dl给予药物治疗;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的HUA,血尿酸值>9mg/dl给予药物治疗。理想血尿酸目标<357umol/l( 6mg/dl )。 6、积极控制无症状HUA患者并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 常见十大认识误区 1. 只关心关节疼痛症状的缓解,不关注比关节疼痛更严重的并发症---痛风性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2. 追求痛风的根治,轻视痛风的控制。 3. 过度强调药物的副作用,拒绝药物治疗。 4. 关注疼痛的缓解,轻视降尿酸治疗 5. 仅把痛风当作关节炎,而不知痛风与现代流行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常见十大认识误区 6. 强调饮食降尿酸治疗,拒绝和忽视药物降尿酸治疗。 7. 接受降尿酸治疗,滥用或不用碱化尿液治疗。 8. 随意选择降压、降脂药物治疗,不关注药物对尿酸代谢的影响。 9. 误认为痛风性关节炎是细菌性炎症,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 10.不知道痛风分期治疗的意义,误认为任何时期痛风的治疗都是一样的。XMo红软基地

展开

同类推荐

热门PPT

相关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