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囚绿记课文优秀教案PPT,主要是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主旨2、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绿的象征意义。3、学习本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欢迎点击下载囚绿记课文优秀教案PPT哦。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囚绿记课文优秀教案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语文课件类型的PowerPoint.
1.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指绿色的常春藤。 “囚绿”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3.本文以作者对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那作者对绿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 喜爱——囚禁——开释——思念 4、以“恋绿——囚绿——释绿——思绿”为结构,划分全文层次。 l-----7自然段为第一层 : 8---- 1 1自然段为第二层; 12---13自然段为第三层; 第14自然段为第四层。 5、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哪些语句体现了他对绿的深爱?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6、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向窗外的特征,你得到什么启示? 常春藤的枝条向一个方向即向着阳光方向生长的外形特点,显露了它不屈不挠、追求光明的性格特征,启示我们:人的生命和尊严不可侵犯;认的的自由不可剥夺;万物各得其所,人为不可干扰;如果真的喜欢某人或某物,就应该给他(它)自由,让其自然成长…… 7、从文中找出显示作者囚绿行为的句子,并说说对作者“囚绿”这个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 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但是,这也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 8、为什么最后作者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联系上下文,说说“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中“珍重”一词的深刻含义。 因为“绿囚”执著地向着阳光生长,作者被这种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所折服,最终把绿释放了。“珍重”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的敬畏。 9.文中称呼常春藤为“绿影”“绿友”“绿囚”和“囚人”,用词不同,含义有何不同? 10.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办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由作者“释绿”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这段作者的生平,你联想到什么?你认为这篇文章仅仅是在写 常春藤吗? “释绿”这部分是文章的主题所在,在这里,作者是在借物抒情,以小见大,他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仿佛也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作者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表明了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11.结尾一段仅仅是在思念绿色的常春藤吗?联系本文的表现手法,‘说说你的理解。 12、主题诠解: 本文的作者采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象征手法,借物抒情,以小见大。课文表面上写的是“囚绿"的故事,实际上是通过对“绿囚”的赞美,讴歌了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抗争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传达出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黑暗统治、重获光明的心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