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满井游记公开课课件的PPT素材,熟练诵读课文,熟记重点词义,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概括文段大意。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入京,作顺天教授、国子助教,事务很清闲,便于次年初春,游览满井,写下了这篇情致盎然的游记。燕 (yān) 地寒,花朝 (zhāo) 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lì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é )返。
满井游记公开课课件的PPT素材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语文课件类型的PowerPoint.
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
“之”字的用法
一室之内
脱笼之鹄
倩女之靧面
学以致用
1.画线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饮少辄醉 未百步辄返
B.波色乍明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于时冰皮始解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冻风时作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E.风力虽尚劲 游人虽未盛
2.与“娟然如拭”中的“然”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3.选出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①冻风时作 ②于时冰皮始解
B.①呷浪之鳞 ②鳞浪层层 C.①于时冰皮始解 ②始知郊田之外
D.①欲出不得 ②偕数友出东直
4.选出加粗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 ]
A.①娟然如拭 ②悠然自得
B.①游人虽未盛 ②风力虽劲
C.①未之知也 ②曝沙之鸟
D.①泉而茗者 ②红装而蹇者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①冷光乍出于匣也。
翻译下列各句: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5、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3.课文第二段抓住哪些景物,通过哪些关键字词来表现季节特征?
比较阅读
1.这个单元有四篇文章均为山水游记,试将本文与前三篇课文比较,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2. 本文表达作者的情感与《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相比为什么会不同?
因为《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都有抱负未酬和被贬谪的遭遇,因此在文中流露出某种忧愁和愤懑,而《满井游记》的作者只是官小、职务清闲,并无被贬的遭遇,性情又比较达观,乐于闲于山水中,所以不仅没有忧愁,甚至为此而庆幸、自慰。
中考链接
9.(2011•广西省桂林市) 阅读《满井游记》一文(节选 廿二日天稍和,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4.解释下列句中斜体字的意思。(2分) ① 廿二日天稍和 ② 泉而茗者 ③ 柳条将舒未舒 ④ 呷浪之鳞
15.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2分) ① 若脱笼之鹄 ② 娟然如拭
16.将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译文: 17. 文中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 , 其特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8. 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3分)
(2011)舟山 (二)满井游记(节选)(9分) 柳条将舒未舒,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风力虽尚劲 (2)呷浪之鳞
20.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