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美术ppt

简介 相关

截图

幼儿教师美术ppt

简介

这是幼儿教师美术ppt,包括了学前儿童美术的本质,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类型,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内容与选择,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作业,活动性原则——在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艺术素养,愉悦性原则——充满快乐的过程,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实施,作业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幼儿教师美术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美术PPT课件类型的PowerPoint.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一、学前儿童美术的本质: 1、是儿童生命需要的直接显现; 2、是儿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3、是儿童记录生活和表达观念、情感与需要的一种手段 4、兼具工作和游戏双重特性 二、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 1、是多感官共同参与的整体性过程 2、是一个不断构建和生成的过程 3、是一个通过模仿不断学习的过程 4、是一个不断对话、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 1、是具有艺术性的作品 2、有其独特的视觉样式和审美效果启示:我们的教育是在珍惜和保护儿童的艺术天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推进和促进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 四、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类型绘画活动手工活动美术欣赏活动五、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 (一)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1、涂鸦期(1.5岁—3.5岁) 圆形涂鸦 命题涂鸦 (涂鸦过程伴随故事) 启示: 1、重视涂鸦,不加以制止,创造条件; 2、发挥适当作用——鼓励、倾听、尊重 2、象征阶段(3.5岁—5岁)(1)造型特点: 典型代表“蝌蚪人” (2)色彩特点: 能辨认红黄蓝绿主要色相; 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自由涂抹;涂色杂乱; (3)构图特点: 罗列形象,无刻意安排 启示: 1、保证幼儿适当的绘画工具 2、保护兴趣、鼓励作画、口头赞赏 3、丰富幼儿生活和视觉经验 3、图式阶段(5岁--7岁)(1)造型特点:流畅线条、细节表现(2)色彩特点:色彩丰富、色调和谐、涂色均匀(3)构图特点:注意比例、位置关系,出现”透明画“、”基底线“ 启示: 1、多手段激发创作热情 2、提供机会加深对生活、世界的感知和体验,扩大创作与表现的的范围和主题 3、提供多种绘画工具材料让幼儿选择 4、幼儿绘画中独特的表现形式 (二)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 1、玩耍阶段(2-4岁)启示:(1)态度上鼓励;(2)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材料和工具(3)教给幼儿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 2、直觉表现基本形状阶段(约4-5岁) 启示:(1)鼓励并引导儿童使用不同材料工具;(2)增加儿童的成就感和活动兴趣。 3、样式化表现阶段(约5-7岁)启示:(1)鼓励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实现自己的创意;(2)鼓励同伴合作完成大型手工作品。(三)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 1、本能直觉阶段(约0-2岁)(1)对颜色的早期直接审美感知儿童早期对暖色、明亮的色彩比较喜爱(2)对形状的早期直接审美感知儿童早期对复杂图形比较偏爱这些本能反应为以后高层次的美术欣赏做心理准备 1、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约2-7岁)(1)关注作品内容多于形式欣赏作品时,首先感知的是作品的内容;但对作品内容的把握是浅表的。 (2)初步关注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对线条、形状的感知;对色彩的感受;对空间构图的感知;对情感表现性的感知。 蒙特芳丹的回忆 柯罗 (3)儿童对美术作品的偏爱和评价标准偏爱:再现性作品和能够识别出作品中所描绘对象的非再现的作品;判断标准: 1、作品画得像不像; 2、作品绘画技巧; 3、色彩、形状、整体的形式特征(形象简练、色彩丰富); 4、幼儿对作品题材的熟悉度。 百老汇的爵士乐 一、绘画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内容选择(一)绘画教育活动的内容 1、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2、绘画的各种形式语言: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 3、不同类型的绘画题材:来自幼儿生活和想象中的物、事、人。 (二)各年龄班绘画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小班: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事情,鼓励用简单线条或线条与图形组合的方法来表现。中班:幼儿观察过的、认识过的事物都可以选择。还可针对性选择运用图形组合、图案花纹等让幼儿练习。大班:可以选择比较复杂的建筑物、动植物、生活场景和情节等作为创作内容。还可以安排写生活动。 二、手工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内容选择(一)手工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1、手工工具、材料及其性质 2、手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3、手工的题材:玩具、节日装饰物、游戏饰品、日常装饰用品、贺卡 (二)各年龄班手工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选择 1、泥工小班:认识简单工具材料、良好手工活动习惯;培养兴趣为主中班:以单个物象的造型为主,能按意愿大胆塑造大班:会使用简单工具和辅助材料塑造形象的突出特点和某些细节,表现主要的情节。 2、纸工小班:培养兴趣为主,初步学习简单知识和技能;主要是玩纸、撕纸和粘贴等中班:折纸基本折法、剪贴、复杂材料的粘贴大班:熟练使用工具、组合折纸、折剪等 3、自制玩具中班: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粘贴造型大班:纸、布、木、石子、沙子、废旧材料等制作简单玩具,侧重于幼儿独立完成制作过程,并综合运用各种操作技能和工具材料表现立体玩具 三、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内容选择(一)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1、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 2、一定的欣赏知识和技能(1)绘画作品(大师经典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 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1)绘画作品(大师经典作品)如:毕加索《哭泣的女人》 梵高的《向日葵》 (2)雕塑作品:形象生动并有一定想象空间的 唐三彩陶俑 掷铁饼者 城市雕塑 (3)建筑艺术:古代雄伟建筑、各地不同风格民居、世界著名建筑 长城 福建土楼 巴黎圣母院 (4)工艺美术:艺术性用具、陈设欣赏品、标志、包装、贺卡、服饰 餐具 壁挂 小商品包装 (5)民间美术作品:民间绘画作品、民间雕塑作品、民间工艺品 杨柳青年画 泥人 剪纸 (6)儿童美术作品如“幼儿园绘画大赛”优秀作品 同伴作品(7)周围环境、自然景观的美等 (二)各年龄班美术欣赏活动内容的选择小中班:渗透式的,即使有专题欣赏活动也要简短。大班:专题欣赏,用多种方式、材料来表达感受 作 业分析这幅儿童画的作者的年龄阶段及美术发展能力。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 原则、方法与组织实施美术教育活动实施的原则一、审美性原则——对美的发现和感受依据:美术教育的本质特点、美术的社会功能具体要求: 1、环境的创设应符合和提升幼儿的审美需要; 2、引导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感知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如:《哈里昆的狂欢》 除了欣赏作品内容外, 还可欣赏色彩、线条、 构图等形式审美要素。 二、创造性原则——艺术创造的主动性依据:创新是美术的生命力、儿童天生有创造潜能具体要求: 1、创设有利于激发幼儿创造意识的环境 2、丰富幼儿的经验:亲身感受大千世界、参与环境布置、外出活动中积累审美经验 三、活动性原则——在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艺术素养依据:美术教育的要求具体要求: 1、为全体幼儿提供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 2、让美术教育和其他领域互相渗透 四、愉悦性原则——充满快乐的过程依据:心理学要求具体要求: 1、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帮助幼儿获得成就感 2、采用生动形象的游戏化语言 五、个性化原则——尊重幼儿个性依据:审美就是个性化的、幼儿本身有独特个性具体要求: 1、创设有利于幼儿个性发展的环境 2、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方法和评价手段美术教育活动实施的一般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一)讲授法: 讲述(描述和说明)、讲解(分析和解释)注意点: 1、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教育性 2、讲授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感,体现出艺术性 (二)对话法:教师、幼儿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式的关系注意点: 1、对话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让幼儿有自己的解释 2、教师提问要注意启发性和艺术性 3、对话过程中伴随有教师适时的追问 4、引导幼儿学会发问 (三)讨论法:适合大班注意点: 1、做好讨论的准备:师幼要有前期知识准备 2、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幼儿讨论:宽松心理环境、不急于下结论 3、教师根据幼儿讨论情况小结,不强求标准答案,多元、开发的观点概括。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形象、直观、具体、真实(一)观察法: 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的观察注意点: 1、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 2、教师要恰当选择观察对象 3、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先大体印象后局部特征,从整体去观察物象、有层次地观察等 (二)演示法: 展示、示范、多媒体视听注意点: 1、选择适宜的演示对象 2、演示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3、演示要与讲解有机结合 三、以指导练习为主的方法:实践活动模仿练习、创作练习(整体和分段、个体和集体)注意点: 1、教师指导要有目的性,及时发现共性和个性问题 2、练习方法多样化:变换主题、材料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 四、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对话法为主(一)音乐匹配法注意点: 1、配乐尽量和活动中的意境、情感基调相匹配 2、平时善于积累各种风格和表现方式的音乐作品 (二)动作模仿法 拾穗者 模仿后提问:感觉怎样等 注意点:要模仿那些对理解作品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动作 (三)对比法:同类作品,不同表现手法的对比;同作品经修饰后与原作对比;同手法不同作品的对比注意点: 1、选择的作品对比特征要鲜明 2、作品出示时要注意孰先孰后 (四)联想法注意点:注意情感基调的营造:情景的创设、语言的表达力、音乐的表现力等如《蛙声十里出山泉》引导幼儿想象:泉水哪儿留下来?会流到哪里?小蝌蚪哪来的?青蛙在哪里?我们听到什么声音? (五)情境法:创设生动形象学习情境注意点: 1、情境要新颖、多变,能引发幼儿好奇和兴趣 2、创设情境要与作品基调匹配 3、情境要具有启发性 米莱《缠线》 师幼演唱《鞋匠舞》边表演 绕毛线,感受劳动快乐…… 五、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师引导,幼儿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一)尝试法: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二)探究法注意点:教师要有开发的教育观念;探究讨论;设置情境;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启示: 1、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离不开教师对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的把握; 2、“教无定法”,教师根据情况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一、 美术操作活动的组织实施(一)“感知与体验”环节作用:帮助幼儿仔细观察丰富表象经验实施要点: 1、提供给幼儿感知的作品要典型性和多样性 2、提供给幼儿感知的作品要与操作主题相匹配 3、尽可能调动幼儿多种感官进行体验 (二)“探索与发现”环节作用:对美术操作技法或各种工具材料探特性及使用方法的探究与尝试,有利于探究精神的培养。实施要点: 1、为幼儿提供与操作材料充分接触的和使用的机会 2、以幼儿自主探究、自我发现为主,教师观察发现问题,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升和推动 3、不是所有的操作活动都适用幼儿自我探索与发现 (三)“创作与表现”环节作用:将自己的经验、想法或情绪情感用艺术手段表达出来。分艺术构思与设计和操作与装饰两个阶段。实施要点: 1、创作前教师要交代操作的要求 2、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尊重幼儿创意为主 3、引导幼儿将临摹、仿制与独创结合起来 (四)“欣赏与评议”环节作用:幼儿对自己和同伴的新作品欣赏、评议过程实施要点: 1、作品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2、采用幼儿自述、教师引导、同伴欣赏等相结合方法 3、评价活动要关注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也要关注幼儿行为习惯、意志品质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 二、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实施(一)整体感受,自由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或感觉这一环节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欣赏,然后让他们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实施要点: 1、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作品 2、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3、营造相应的物质、精神审美情境 4、正确对待幼儿对第一印象的表达 (二)要素识别与形式关系分析 两者融合在一起要素识别:点、线、形、色形式关系分析: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所表现美的形式实施要点: 1、教师自己要有一定理解与欣赏的能力;会用启发诱导性语言引导幼儿感知、体验 2、幼儿对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和形式美原理的认识可以经由美术创作来获得 (三)再次整体感受,较深入地讨论作品给人的感觉涉及作品背景、蕴义、创作者情感、象征符号等;可通过给作品命名方式反映整体感受实施要点: 1、“部分理解整体,整体理解部分”循环反复过程 2、允许幼儿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四)心理回忆与构思 已欣赏作品的回忆和将要创作的东西进行构思,承上启下环节实施要点:留给幼儿一定的心理回忆和构思的时间,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五)创作与表现 根据欣赏内容定需要不需要、和一般美术创作稍有不同实施要点:教师尽可能提供多样化、富有表现力的工具和材料,使幼儿能自由运用媒介和材料进行创作。fKS红软基地

展开

同类推荐

热门PPT

相关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