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老年人休闲市场分析PPT,包括了休闲是,我国老龄化的现状,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北京市区老年人口休闲行为的时空特征初探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老年人休闲市场分析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中国老年休闲问题
陈圆 张冬冬
休闲是?
此处对休闲概念的理解(从活动的角度)
1、休闲是自由时间里发生的
2、休闲活动要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自愿选择的
二是能得到自由与愉悦的心理体验
三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
3、休闲活动是多样的,丰富的,因人而异的
我国老龄化的现状
按照联合国的相关标准,国际上习惯于把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作为老年型社会的划分标准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
60岁及以上:15340万人 11.6%
65岁及以上:10636万人 8.1%
(信息来源:中国人口信息网 )
————我国迎来了老龄化的浪潮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 而且在今后的十年里,老年人口数字将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
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这一人口变化趋势,一方面给社会、政府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孕育着无限的商机,老年市场己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
我国老年人休闲行为状况调查
《北京市区老年人口休闲行为的时空特征初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孙樱,陈田,韩英(2001,11)
受访对象50名。受访者年龄限制以法定退休年龄为限,即男性为60~90岁,女性为55~90岁。由于90岁以上老人很少能独立做户外休闲活动,故不列入。
调查样本年份为1999年,并以该年3月、6月、9月和12月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代表月份,共计122个调查日。其中公休日32天,另外还包含儿童节(6月1日)、端午节(6月18日)、中秋节(9月20日)和除夕(12月31日)。每日活动填写时段划分为4点~24点,每隔1小时为一填写时段。
填写内容包括该时段最主要的活动内容、活动地点、离家距离,以及活动伙伴等4项。需要指出的是,调查月份的选择避开了春节、“五一”、“十一”以及学校的寒暑假等长节假期的影响,目的在于使调查结果能够反映出受访者的日常休闲行为的一般规律。
在50个受访者中,除3人因故中途退出外, 47人均按要求完成填报工作
]
《杭州市老年人口休闲状况调查与分析———基于一个小样本的分析》(张祥晶2006,7)
本次调查按照老年化程度随机抽样,
在2004年5-6月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共发放问卷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3份,有效率92.27%;男性93人,占45.8%,女性110人,占54.2%。
调查对象总体上文化程度不高,小学和初中占一半以上,职业类型以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退休金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年均收入在5千到1.5万元之间,
大多数调查对象是和老伴一齐居住,住房多为60-90平方米中小型户型。
《西安老年休闲市场研究》(西北大学 马聃 2008,6)
问卷设计为四大部分:个人基本情况调查、休闲态度调查、休闲动机调查、休闲消费情况调查。共投放预测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97.5%
。利用SPSS统计工具进行分析研究。
《南京市老年人休闲动机与休闲制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 王玮,2007,6)
[研究以南京市为母群.以主城范围内9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对象,采用偶遇法的方式实施问卷调查。实施方式田研究者委托大学生在南京市各公园、学校、体育场、活动中心及社区等地方发放问卷。考虑到研究者的能力
与财力,本研究总计发出问卷500份,回收450份,去除无效问卷18份(包括数据不全和未认真填答的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32份,有效回复率达到86.4%。 SPSS软件统计分析]
《历史文化名城老年人口休闲行为研究
——以泉州市为例》
(华侨大学 陈金华;河南大学 李洪波,2007,3)
受访对象300名。受访者年龄以法定退休年龄为限,即男性为60岁以上,女性为55岁以上。调查时间为2005年11月,调查时间避开了大型的节日,以及学校寒暑假的影响,目的在于使调查结果能够反映出受访者的日常休闲行为的一般规律。
在发放的300份问卷表中,回收291份,其中无效问卷表6份,得到有效表285份,占总数的95%。
(南京、西安调查):楼嘉军(华东师范大学)《休闲新论》中对于休闲活动类型的分类,将休闲活动分为7大类,分别是消遣娱乐类、怡情养生类、体育健身类、旅游观光类、社会活动类、教育发展类和消极堕落类。
1、消遣娱乐类:
1、文化娱乐:歌、舞、影、视、上网、电脑游戏
2、吧式消费 :酒吧、陶吧、书吧、迪吧、水吧、咖啡屋、 茶馆等等
3、闲逛闲聊 :散步、闲逛、逛商场、当面闲聊、短信闲聊、电话闲聊等
2、怡情养生类
1、养花草宠物 花草树虫鱼鸟兽及其他宠物
2、业余爱好 琴、棋、书、画、茶、酒、牌、摄影收藏写作、设计发明等
3、美容装饰 (个人性)美容、美发、化妆、饰物佩戴、裁剪制衣等(家庭性)装修、装饰
3、体育健身类
1、一般健身 : 太极、体操、游泳、球类等各种需要健身器材的健身运动
2、时尚刺激型 :跳伞、狩猎、蹦极、漂流、探险等
4、旅游观光类
1、远足旅游 欣赏和体会异地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等
2、近郊度假 城市绿地、公园、广场、动植物园、园林、古镇、农家乐、度假村、田野游玩 等
5、社会活动类
私人社交:私人聚会、婚礼、毕业、生日、乔迁、获奖等
公共节庆:民族传统的各种节日、纪念日、旅游节、庆典、特色文化节、宗教活动等
社会公益:社会工作、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6、教育发展类
参观访问: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高校、民俗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宗教场所、工业园区、特色建筑及特色街道等
休闲教育:学习乐器、声乐、舞蹈、书法、绘画、插花等
7、消极堕落类: 破坏公共财物、赌博、吸毒、偷盗、嫖娼等
(北京、杭州、泉州调查):日常活动内容分为六类:即工作(W) (包括正式和临时性工作)、家务(H)、购物(S)、私事(P)、睡觉或小憩(L)以及休闲娱乐(R)。其中休闲娱乐活动细分为
益智型:棋牌、阅读、影视等、
怡情型:养宠物、制作与书画、收藏、逛市场等
康体型:球类、散步、专项健身等
交流型:包括访友、有组织的聚会、家人聊天等
公益型:包括社区管理、专项服务等
部分调查结果显示:
每日休闲时间(小时)
北京:6.75(其中,晚间用于看电视或与家人聊天的时间为2~3小时,白天用于户外休闲活动的时间为2小时多一点)
杭州:99%的调查对象能够在日常活动中抽出一些时间从事休闲活动。相对于老人传统的家庭角色———主要负责为子女照看孩子和做家务而言,
这一点有质的变化,说明老人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78.22%的被调查对象(158人)休闲时间在2-6小时;
有7人的休闲时间小于2小时,占4.5%;仅有2人每天忙于家务和为子女带小孩,没有自己的休闲时间,占1%;6小时以上35人,占17.32%(缺失1人)。
泉州:平均每日休闲生活时间大约为5.66小时。其中,晚上看电视或与家人聊天为2-3小时左右,白天到附近邻居和老年人活动室为1-2小时。
休闲地点:
北京:以家中休闲为主,每日平均为4·31小时,接近全天休闲时间的2/3。其次是在居住区附近活动,活动时间为1·38小时,约占总休闲时间的20%,占户外休闲时间的50~60%。而在公园和其他地点休闲的时间相对比较少,分别为0·58小时和0·49小时。
杭州:被调查对象一般处于中等收入水平,79.3%家庭中没有健身仪器等专门的休闲设施,仅有41人(占20.2%)家里有健身仪器。因而,大多数老人从事健身类的活动只能在户外,如在小区或附近的公园、景点和老人活动中心。在自己家中从事休闲活动一般是读书看报或种花
如果条件具备,150人次选择到社区外的公园、景点、老人活动中心去,114人次选择到自己所在的社区中,可以看出户外的休闲活动是老年朋友的首选,而且如果条件具备老年朋友希望走出社区,走向社会。绝大多数人喜欢和家中亲人及本社区老人在一起。近90%人次喜欢群体性的休闲活动,仅有47人次喜欢独自从事休闲活动。在群体性的休闲活动中,76.02%人喜欢和家人或本社区老人在一起,再次说明社区是当前老人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
西安:主要集中在公园广场绿地、家里和社区或单位活动中心,其活动的空间范围主要在城区内,较长距离的活动如外出到风景名胜区旅游按照频数排名在第五,占总样本的33%。24.1%人的认为休闲活动场所离家太远制约了他们参与休闲活动,另外37.4%的认为休闲活动场所收费太高,59.5%的人认为免费休闲活动场所太少,30.3%的认为居住小区休闲活动设施太少,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她们休闲活动的参与行为,只有18.5%的老年人认为休闲活动场所对自己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影响不大。因此,可以看出,免费的休闲场所太少、收费太高、社区休闲活动设施太少是制约西安老年人参与休闲活动的主要因素。
泉州:多数老年人选择在家中,每日平均为2.86小时,为全天休闲时间的50.5%。其次是在居住区附近活动,活动时间为1.02小时,约占总休闲时间的18.0%,占户外休闲时间的37.4%。而在公园和其他地点休闲的时间相对较少。
休闲活动类型:
北京:比较偏好益智型和康体型。尤其在晚间,选择阅读书报、看电视和玩麻将等益智型休闲活动的约占70%。可见书报、电视是老人接受社会信息、新知识的主要渠道。另外,出于健身延寿的考虑,散步、慢跑、健身操等康体型休闲活动也很受老人喜爱。休闲活动在早餐前的6~8点为康体型活动的高峰,上午逐渐递减,下午有一个从少增多、再减少的过程,晚饭后19~20点又形成一个活动的高潮
杭州:传统的休闲活动如散步爬山、种花养草、听广播、看电视等仍是当今老人们主要的休闲活动类型,
西安:老年人休闲花费较高的项目排名依次是体育健身(31.4%)、旅游度假(24.6%)、老年休闲玩具(24%)、节日庆典(9.9%)、收藏或琴棋画 (5.1%)、其他(3%)。上老年大学、培训班等项目所占比例最小,仅有7人选择此项,应答次数占总次数的2.1%。可见体育健身、旅游度假、老年休闲玩具是老年人的主要花费项目。
南京: 南京市老年久最喜爱参与的休闲活动依次为:社会活动型,怡情养生型、消遣娱乐型。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休闲动机因子是“保持身体健康”,最主要的休
闲制约因子是“休闲场所设施是否不方便或不安全” 有京市老年人相对而言,更加偏爱静态、有规律且易于实现的休闲活动,如: 家庭或朋友聚会,节庆,养花鸟宠物,琴棋书画,散步,看电视等而对于需要经过一定准备的,体育健身类和旅游观光类的动态休闲活动活动,选择的人数则相对较少,而教育发展类休闲活动选择参与的人更少。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参与各种休闲活动的兴趣逐渐降低。
泉州:较偏好益智型和康体型。尤其在晚间,选择看电视、看报纸、听南音等益智类休闲活动占61.0%,除此以外,串门聊天也是老年人第二大类选择,占56.0%。当然,在一些社区老年人都较喜欢早上、傍晚散步、健身等活动
性别对休闲行为的影响:
北京:男性休闲时间高于女性——女性在家中较男性承担更多的家务和购物,花在这两项的时间明显多于男性。大概因为老年人已经习惯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角色分工,女性承担着大部分或全部家务。此外,女性的购物活动多还由于许多女性有逛街购物的嗜好。
男性活动范围大于女性。男性在公园的休闲时间明显高于女性,女性喜爱在居住小区内休闲。
男性在12点以前活动距离远远大于女性,因为很多男性老人有晨练登山的习惯; 12点至18点则稍微高出,一般下午喜欢在家附近遛弯; 18点以后就低于女性,晚上喜欢在家里看电视和书报的男性比例较大。
西安:月休闲花费:300以下水平段,女性为消费主体;301-1000段,男性为消费主体,男性是较高水平消费的主体。
南京:男性最喜欢参与的是社会型休闲活动,而女性最喜欢参与的是养生型休闲活动。
泉州:女性休闲时间达6.17小时,男性休闲时间则为5.63小时,女性高于男性0.54小时。这一调查结果与国内外相关研究[7]-[9]不一致,笔者在进一步调查、访谈中发现:泉州市私有企业发达,男性老年人多有兼职,有些还操劳家务。男女老人休闲方式不同,女性偏好逛街和购物。男性老人的活动范围大于女性,其中,男性到公园休闲的时间高于女性,而女性喜欢在居住小区休闲;男性较喜欢益智型活动,如下棋、看书报等。
年龄对休闲行为的影响:
北京: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健康状况会有所下降,因此在选择休闲活动的类型时,低龄老人喜爱旅游、练书法等怡情型休闲活动(60岁以下花时间最长),而高龄老人(71-75)则喜欢与家人朋友聊天、看电视书报等交流型或益智型休闲活动,康体型活动在66~70岁组的老人中开展最多。公益型活动少,只在三个年龄组中间出现,最多的是61~65岁组的老人,平均每日仅0·10小时。
南京:60-70最喜欢参与养生型;71-80更喜欢娱乐型 ;80岁以上中意于社会型
泉州:不同年龄组日休闲时间差别不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日平均活动范围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从休闲活动类型看,尽管不同年龄组的老人都把电视作为看主要的休闲活动类型,但是年龄较长的老人更喜爱听南音、串门、玩棋牌等。
文化程度的差异:
北京:老人的受教育程度主要影响他们对休闲活动类型的选择。调查显示,怡情型休闲活动几乎不受文化程度的影响,日活动时间平均约为20分钟。益智型活动时间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本科以上组的老人日休闲时间最长,达4·50小时,比初中组的老人高出约0·70小时;本科和本科以上两组老人在康体型活动时间上明显低于另外两组;本科组老人在交流型活动时间上远远高出,约是其它三组的2倍,达到日均0·88小时;公益型活动则是本科以上组老人的休闲内容,日均0·13小时
杭州:从参与益智类活动的内部构成类型来看,则有一定的区别: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其以上的老人多数从事读书、看报(杂志),在初中以下的多数看电视和听广播。年均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老人以看电视、听广播和打麻将、打牌为主,收入在1.5万元以上的仍以读书、看报(杂志)为主。这种差异的解释是读书、看报对个人的文化程度有所要求,而收入水平又与文化程度正相关。同时也说明文化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会影响老人参加休闲活动的类型。
西安:月休闲消费50元以下的老年人,大部分为高中、中专或初中以下,分别
占50.6%和34.1%。同时高中、中专毕业的老年人也是50一150、301一500元水平段的消费主体,分别占到59.7%和66.7%。500一1000元水平段上,学历为高中、本科和硕士及以上的老年人是主体,分别占到33.3%、44.4%、22.2%。
南京:小学含以下学历的老年人与高中,职高,中专学历的老年人最喜欢参与养生型休闲活动,初中,大专,硕士以上老年人最乐于参加娱乐型休闲活动;而本科学历的老年人更喜爱社会型的休闲活动。
泉州:怡情型休闲活动几乎不受文化程度的影响,日活动时间约15分钟。益智型活动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大专以上组的老年人休闲时间最长,而高中(中专)组以下组则康体型活动时间较长, 高于大专以上组0.41小时。
收入水平的差异
北京: 老人个人月收入越高,所能承受的休闲消费越高。同时,收入越高,老人的活动范围相对越大。另外,老人所在家庭的收入状况也影响老人的休闲行为。调查发现,家庭收入越高, 老人去公园的次数越多,外出旅游的频率越高。家庭收入在3 000元以上的老人平均每月去6·5次公园,差不多一个季度外出旅游一次。而家庭收入低于1 000元的老人平均每月去3次公园,一年多才外出旅游一次。
杭州:高收入群体(年收入在3万以上)与朋友聚会的参与率高与低收入群体对于这个差别的解释是,聚会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西安:月休闲消费50元以下的老年人,收入水平集中在1000元以下和1000一2000元之间,分别占63.5%和32.9%。50一150、151一30()、301一500元水平段上,月收入1000一2000元的老年人是消费主力,分别占到46.3%、52.2%、55.6%。500一1000元水平段上,月收入3001一4000元的老年人是消费主力,占到55.6%。
南京:无收入者与收入为1001一2000元、2001一5000元两个收入层的老年人都最喜爱社会型休闲活动;收入在500元以下者更喜欢参加娱乐型和养生型的休闲活动;收入在501一1000元者最乐于参与养生型休闲活动;而收入在5001元以上的高收入者最喜欢参与娱乐型的休闲活动。
泉州:泉州市老年人收入总体不高,与泉州市人均收入水平相比, 属于较低的一族,因为他们中属国家企、事业退休人员的比例仅为四分之一,因此,这些老年人生活较为节俭。收入较高的老年人所能承受的休闲项目越高档,活动范围相对也较大。此外现家庭的收入影响老年人休闲活动,家庭收入越高,老人去公园的次数越多,外出旅游的频率也越高。
我国老年休闲总体情况分析
(一)老年人休闲消费总体特征
1、粗放型休闲消费主导
消费者收入水平不高,休闲活动只是量的扩大,而不是质的提高。由于我国城乡差距,收入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在一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及部分高收入老人实际已经具有了集约型的消费特征。他们的休闲消费频率逐渐上升,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日趋增强,对个性化休闲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2、三重三轻:基于消费内容的分析
首先,重消遣性、娱乐性休闲消费,
轻发展性、智力性休闲消费。
娱乐性、消遣性休闲消费主要指以休息放松、娱乐消遣为目的的休闲,诸如“看电视’,、“聊天”及“散步”、“逛公园”、“玩棋牌”等休闲活动。
“发展性和智力性消费是指居民在休闲时间内以提高和发展自身素质为主要目的的进培训班、听讲座、观看展览、逛书店、进图书馆等休闲消费项目。据调查,看电视是我国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方式,电视,聊天、逛公园等消遣娱乐型休闲活动仍为老年人休闲生活的主要内容。而由于我国休闲教育的投入普遍不足,听讲座,进培训班、上老年大学等学习型、发展型的休闲活动,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
其次,重自给型和社会供给型消费,轻市场供给型消费。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休闲活动主要集中在家里、公园、社区活动中心场所,所进行的休闲消费也主要是在家看电视、在公园里健身、在社区活动中心打牌等自给性和社会供给型的消费。而如旅游、观看演出、在商业性的健身场所健身等需要大量货币支出的休闲消费所占比例很少。
再者,重被动性休闲消费,轻主动性休闲消费。
根据休闲主体对消费活动的控制程度进行划分,
所谓主动性休闲消费,是指休闲主体有明确的休闲目的,并能或多或少地控制休闲活动的进程和结果的消费活动,如登山、旅游、打球、上网、弹琴等。
被动性休闲消费则是指休闲主体处于旁观和被动接受状态,不能控制休闲活动的进程和结果的消费活动,如在家里收看电视节目等。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老年人的主动性休闲消费与被动性休闲消费处于不均衡状态,大多数休闲活动缺乏主动的选择和明确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休闲电视化”趋势的日益加剧。伴随着电视的普及和电视节目的日益丰富、社区中邻里的陌生化和距离化,以及家庭规模的日益缩小,“看电视”成为老年人最主要的消遣方式。“休闲电视化”反映了我国老年人休闲消费的被动性和无目的性。其实,老年人不仅有着极高的休闲热情,而且消费的意愿也是非常强烈的,
(二)发展老年休闲存在问题
1、满足老年人休闲需求的休闲产品开发不足
目前文化娱乐产业提供的产品可为琳琅满目,但有非常明显的高档化倾向
高投入、高消费、高利润的高档休闲产品充斥市场。一方面是重复建设各种高档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有限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庞大的老年人消费群体的需求无法满足。很少有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开发出的文化娱乐产品。报刊杂志、文学
作品、影视、舞蹈、戏曲等文化艺术形式远离老年人,使得老年人的精神极度匾乏。
老年休闲旅游市场供求不平衡,发展后劲不足。
2、商业性休闲场所和公益性休闲场所发展不平衡
目前各种商业性休闲场所发展迅速,各种酒店、餐厅、休闲会所、影剧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对于消费比较保守,消费水平较低的老年人来说,持续性的消费仍有困难。相对而言,公益性的休闲场所和设施,如公园、广场、
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社区公益性休闲场所,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但很多休闲项目是针对年轻人设计的,如很多游乐设施、健身设施等,适合老年人的休闲设施很少。
3、休闲产业发展不平衡
相对于其他休闲产业而言,旅游产业的发展可谓一枝独秀。近年来由于假日经济的带动,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文化产业、娱乐产业、体育产业等无论从规模、基础设施还是关注程度来说都发展滞后。
老年休闲产品的开发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随着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老年人收入日渐丰裕,老年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在购买力。到2010年仅退休金一项就将增加到5383亿元,2020年上升为28145亿元,到2030年增加到73219亿元。如果仅拿出10%作为休闲消费,这个市场至少也有几百亿元,而且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还有退休金之外的收入,老年休闲市场发展的前景看好。
目前,我国对老年人生活的关注还没有提升到休闲生活这个层次上。
关于老年休闲的研究还刚起步,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老年休闲旅游方面,为老年人提供的休闲理念和休闲方式很少,企业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休闲产品缺乏。因此,亟需深度开发老年市场,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变“安度”为”欢度”
开发老年旅游市场
老年旅游,也被称为“银发旅游”。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银发旅游”市场必将越来越大。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近年来,老年旅游在旅游市场上异军突起,并呈持续升温态势。据国家旅游局相关资料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旅游业年收入超过4000亿人民币,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这包括老年旅游消费。
2004年老年人旅游的份额占旅游市场的20%左右;2005年老年旅游的份额占旅游市场的25%以上;2006年仅国内旅游总收入6230亿元,可见老年旅游收入已达到1000亿人民币以上。(晚辈尽孝的方式,子女的支持,闲暇时间,经济能力)
老年旅游的发展历史 :上海老城隍庙旅行社1999年在沪上首创“夕阳红老年之旅”以来,。目前,我国专业老年旅行社大约有40家,比较有名的是上海春秋旅行社、上海城隍庙老年旅行社、广州华龄美老年国际旅行社、广州万年轻公司、四川成都旅行社和深圳国旅新景界长者旅游俱乐部等。以上这些旅行社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开展老年旅游的专业水平,一些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旅游线路受到广大老年旅游者的欢迎。
由于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绝大部分旅行社已经关注到老年旅游市场。但是由
于老年旅游市场在操作上有更高的要求,在考虑到开发成本和风险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时,不少旅行社由于缺乏营销经验,还是处于观望的态度。这无疑形成了我国老年人旅游市场供求不平衡的现状,
老年旅游的特点
1、需求上升
2、动机多样:排遣孤寂人际交往和建立自信的需要,求新求异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满足怀旧心理的需要和疗养健身的需要(候鸟游)
3、淡旺季不明显:老年旅游者不受时间的限制,因此不会集中在某个季节或节假日出游,而是综合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时间安排和旅游价格、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计划旅游。
4、停留时间长
5、购物潜力大
6、要求高
7、品牌忠诚
老年旅游产品设计和开发中的问题及原因
在老年旅游市场产品设计和开发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产品数量少
目前的老年旅游市场缺少适销对路的多品种线路,专为老年人设置的
旅游线路和产品实在是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制约了老年旅游者
出行,这也许能解析老年人的旅游欲望很强,出游率却并不高的原因。
适合老年旅游者的旅游产品不多,体现为一般旅行社同时推出的只有一、
两条针对老年旅游者的行程路线,老年旅游者在进行旅游决策时,可选择
的范围很小,甚至有时侯没有选择的余地。
二、产品倾向于同质化
老年旅游市场产品的差异化不足,互相模仿。尽管不少旅行社推出所
谓“夕阳红老年团”,可无论行程、服务都较常规路线大同小异。由于对
老年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分析都做得远远不够,不能体现老年旅游的
特点,体现在行程上没有科学的安排,观光场景多,很多老人经常在旅游
中疲惫不堪,而且现有的互动型旅游活动又大部分不适合老年人参与。
三、专业化产品开发滞后
许多旅游企业在设计老年旅游产品时只是简单地将传统产品的“旧瓶
子”贴上老年旅游的“新标签”,经过简单包装就推向市场销售,老年旅
游者参团后便会发现实际的旅游活动与预期的存在很大差距,造成很大的
心理落差,严重的影响了老年旅游者的旅游体验、重游愿望和口碑宣传。
专业化的老年旅游产品开发滞后已成为介于老年旅游需求与购买决策之间
的“瓶颈”。
另外缺乏专业化的产品还体现在很多老年旅游者只能参加大众的旅游
团,包含老、中、青、幼各个年龄段的旅游者,而不是针对老年人专门开
发的旅游线路。这样的旅游反馈常常是老年人过于疲劳,得不到应有的照
顾和休息,也不能在旅游中实现互相的交流和心理的愉悦。
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旅游企业忽视了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使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多是形式雷同的大众团,不合老年人的口味。其次,由
于对老年旅游存在营销观念上的误区,认为成本很高,收费却低,利润少,
使很多旅行社对这块市场开发掷镯不前。此外,一些旅游企业不愿设计专
门设计老年旅游产品的的顾虑是风险大,如安全问题难以保证,拥挤的交
通、社会治安等安全问题都会让老年人望“游”止步。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旅游企业认为老年人一贯节俭,因此旅游消费水平低,体现在旅游路途求近、价格求廉、不喜欢购物等。
实际上从老年人的消费水平来看,在旅游人群中,其消费水平并不低,而且消费潜力大。这在发达国家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在我国,老年旅游长线游、出境游、高端游也呈升温趋势,老年旅游的购物潜力也越来越体现出来。因此,没有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是产生这种观念误区的主要原因。
目前比较流行的老年旅游方式有:
1、异地疗养游
随着各地老年公寓服务内容的不断完善,老年人要求异地旅游和疗养
的愿望日益突出。我国一些旅行社与旅游目的地的老年服务机构及疗养院
合作,开展交流服务,使双方的老人可以有机会进行异地旅游、疗养。
2、休闲观光游(主要的产品)
这在老年旅游者中是最受欢迎的旅游项目,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旅游地。
3、探亲访友游
老年人退休之后,探亲访友成为充实生活的一种常见方式,而且在去异地拜访亲人和朋友的同时,也达到了旅游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4、怀旧故地游
很多老年旅游者生活阅历丰富,又富有“怀旧”情结,喜欢故地重游
曾经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和昔日老友,聊天叙旧。因此,老年旅
游者对组织老同志、老战友、老同事等重回故里的“怀旧”游览的旅游产
品也很感兴趣。如无锡市各旅行社曾经开展“寻根祭祖游”,结合吴文化进行宣传,缅怀祖先功绩,参加寻根祭祖游的游客75%都是老年人。
一般认为,老年旅游产品线路应以短线为主,因其支付能力有限。但是无锡市一些眼光比较长远的旅行社敢于创新,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细分老年旅游市场。在细分老年旅游市场时注意到两点:一是无锡良好的经济条件;二是相对低龄的身体素质好的老人。因此大胆进行旅游目标市场定位的转变,创新实践,推出特色旅游项目。从开始的“千名老人游三峡”、“老人专列到延安”到“百位老人潇洒东南亚”、“千位老人潇洒韩国游”、“百位老人包机双飞游桂林”,直到2005年的“夕阳红”百名健康老人欧洲行,这些大型老年旅游活动几乎都出现了报名人数太多,供不应求的现象。这些产品有些已成为精品,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要打响“老年之旅”品牌,应不断丰富“老年之旅”的形式和内涵,以风光游、瞻仰游、生态游、科普游、都市游、农家游、度假游、金婚银婚游等内容,逐步提升“老年之旅”的专业水准,同时也树立“老年之旅”长短线结合、以短为主,实惠游和豪华游结合、以实惠游为主,传统游和特色游结合、以特色游为主的独特风格。
注重开发休闲养生的老年旅游新概念品牌
开发老年旅游新概念品牌的意义有三点:
一是有效地均衡了旅游淡旺季。一般旅游者的“假日游”多是集中在节假日,这种旺季旅游导致各个景点人流拥挤,住宿、交通供不应求,不利于老年人出行。而淡季对老年旅游者十分有利,因为老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可供支配。在淡季推出个性化的、适于休闲养生的新概念品牌,会备受青睐。
二是可以消除淡季旅游设施利用率下降的因素。由于老年人在旅游目的地停留的时间较长,不仅可以提高餐饮业、宾馆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景区和旅行社的淡季经营提供一定的保障,补充一定的业务量。
三是可以拉动亲情式家庭旅游市场。
旅游企业可以与老龄工作部门、房地产租赁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帮助老年人更便捷、更实惠、更有保障地享受这种旅游生活方式,还可以开展连锁型异地置换养老服务。连锁式异地置换型老年旅游产品是指各地老年公寓间的一种合作养老方式,老年人可以选一个自己喜爱的城市居住数日,充分感受和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注重老年旅游产品文化创新
旅游企业应通过不断的市场调研,挖掘老年旅游市场热点和亮点,努力提高老年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将各种类型的旅游活动与老年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密切结合起来,开发老年“兴趣爱好旅游”或“专门知识型旅游”等老年文化旅游产品。
许多老年人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他们希望与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互相交流。对此,在旅游过程中应根据老年人的爱好,开展一些有个性的旅游文化延伸服务项目,如组织书画交流、绘画、摄影比赛、花卉欣赏、垂钓、老年文艺创作表演、与当地老年人联欢等,或者开发融入旅游目的地的历史、地理知识、新科技知识的旅游产品,将老年人旅游由纯粹的观光型转变为文化型,使老年人的旅途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情趣。这也正在成为老年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因此发展老年旅游,必须在产品方面紧随这些趋势
在这方面,南阳国旅和上海银发旅行社对老年旅游市场的产品开发策略很值得借鉴。2004年4月,南阳国旅推出了“千名老人游江南“旅游活动。在游船上组织书法比赛、赋诗、猜谜语、歌舞、文化娱乐等有奖活动,深受老年游客欢迎。
上海银发旅行社曾经组织的千名老人老年拳操休闲游、关怀老人特色体验游、科普游、风光新貌游、长江三峡游等文化旅游也博得了广大老年游客的好评。
突出“新产品,老人游”
旅游企业发展老年旅游需要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设施和服务进行重新组合。无论是旅游目的地的选取,还是旅游行程、旅游食宿的安排,都应做到以老年旅游者的需求特点为核心,始终贯穿“新产品,老人游”的理念,不断创新老年旅游产品,突出产品特色,实现产品的差异化。
如:老年旅游产品的创新可以将体育锻炼与旅游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激发老年人旅游的热情。因为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老年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旅游企业可根据气候的不同,适时的组织体育活动。还可以推出以疗养健身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既可以欣赏自然美景,又可以疗养身体,达到身心健康的效果。例如:温泉浴、海水浴、登山、游泳、同病种异地疗养的专门医疗旅游等。旅游企业还可以与社区合作,组织社区旅游,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要。同邻居、同事一起出游的社区旅游可以增加老年旅游者沟通、交流感情的机会,增强安全感,消除孤独感,还可以在旅途中互相关心照顾
在旅游活动中可以安排具有特色的老年服务场所,如设有秦腔表演的茶馆,具有传统特色的针灸推拿馆等,提高老年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享受成分。
旅游企业可以利用中国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特殊节假日、老人节、父亲节、母亲节、中秋节等推出“家庭旅游套餐”,鼓励、引导子女与父母同游,陪伴、照顾老年人,
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应遵从:
1、安全性
要有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随团一定要配医生(可从老年医院等医疗机构聘请兼职随团医护人员),备有应急药品,及时与旅游途中和目的地的医院挂钩,对于高龄老年游客一定要多加关照等。
2、保健性
在吃、住、行方面需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细心安排。如在饮食上,要考虑老年人的肠胃和身体特点,以清淡爽口为主,少盐、少辣、少油腻,尽量安排香、脆、软和含糖少、营养高、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让老人吃饱吃好;在住宿选择上,强调清静、闲适、干净、通风,要考虑地板、楼梯、卫生间等设施是否防滑防磕碰。中午可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安排短时间的午休,保证老人们得到充分的休息以消除旅途疲劳。
3、方便性
在老年旅游行程安排和旅游途中,应处处体现方便性,为老年旅游者提供方便的服务。如提供舒适便捷的交通工具,尽量以车代步,减少劳累。许多韩国老人之所以十分喜欢到日本旅游,就是因为从汉城到东京的飞机时间较短,不到3小时,行程方便,身体可以承受,而且日本的温泉较多。此外,还可提供给每位老年旅游者旅游地图、景点相关简介、酒店联系卡、24小时联络电话等。
开发老年旅游产品应注意的问题
(二)制定相关老年旅游服务规范,使老年旅游服务标准化
根据老年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点,老年旅游服务的要求应该不同于其他年龄的旅游者,应该有一套规范化的接待操作流程和服务体系,有适合老年旅游特点及规律性的标准。因此,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针对老年游客特点,制定与之相符的老年旅游合同和老年旅游服务规范,制定更
多对老年人关爱有加的条款,切实维护老年人在旅游期间的利益,为老年旅游者提供完善上乘的服务。这既是规避旅行社风险的要措施,也是解老年旅游者后顾之忧,以诚信吸引老年旅游者的有力保障。
(三)争取社会相关力量的支持
旅游企业在开发老年旅游产品时应注意和当地相关老年服务机构、老年组织的合作。
1997年中国康辉无锡旅行社与无锡市老龄委联合作了开辟老年旅游市场的调研,于1998年率先实施了开辟老年旅游市场的重大举措“千位老人游三峡”。2000年中国康辉无锡旅行社与无锡市老年组织共同策划开发了全国首创的老年人出国旅游的新品牌“千位老人潇洒韩国游”
例:“夕阳红”旅游超市开市
重阳节上午,中国老年旅游联合体组织的“夕阳红”旅游超市在豫园商城中心广场举行了开市仪式。 “中国老年旅游联合体”是上海老城隍庙旅行社与国内40多家专业老年旅行社于2002年9月共同发起组建的,两年多来已成功举办了多次大型主题旅游活动。此次推出的“夕阳红”旅游超市是又一个新的尝试,由老庙旅行社首先试点,在会景楼六楼设立“夕阳红”旅游超市接待中心,并每月15日在豫园商城中心广场开展咨询活动,推出各老年旅游团体的品牌路线和多样旅游产品,旨在进一步提升为老年游客服务的质量和内涵。
开市仪式还专门制作、展出了一个一米见方的特大型重阳糕,由包括一名96岁“老寿星”在内的老年游客们一起分享、品尝,使广场上充满了浓浓的欢快气氛。
开发老年体育健身市场
体育健身是老年人参与频率最高的休闲项目,但市场供给却并不乐观。厂家不想做,商家不想卖,顾客无处买,是目前老年体育市场的真实写照。“买不到”与“卖不掉”并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还没有足够重视老年体育市场,没有充分注意到老年人需求的新变化。老年人的需求不只是特殊规格的体育服装,还有保健培训、体育彩票、时尚健身器材等等。老年体育市场的产品开发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重点开发老年体育用品市场。
老年体育用品市场面临诸多问题,生产厂家数量少、规模小、品种不全、市场占有率低,面向老年人的体育产品很少。据有关专家介绍,老年群体巨大的资金储备能否进入市场消费,关键看有没有适应老年人需求的产品。上海市做过一次调查,结果令人诧异:对于老年用品市场的现状,被调查的老年人中回答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占了47,认为一般的有41,只有2%的表示还算满意。企业在开发老年体育产品时,必须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注重其实用性、方便性和保健性。
老年体育用品要求具有实用性。老年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形成消费心理定
式,追求物美价廉的商品。因而,老年体育产品应避免高档、奢华、追求时尚。
另外,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增加款式和颜色,以便增加老年人参加集体活动的选择,使其不会有被社会遗忘的感觉。老人们的锻炼方式基本上是散散步、伸伸胳膊、踢踢腿等,锻炼方式比较单一,他们特别需要一些适合老年人用的健身及运动用品。这样,既可以提高老年运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也可以增强老年人健身型的锻炼质量。但是,目前市场上除了健身的“柔力球”、“太极剑””汽排球”等,很难看到别的适合老年人的健身、运动器材。
老年体育用品要求具有保健性。由于老年人健康状况日趋下降,所以他们追求能延年益寿的保健产品,来弥补健康方面的不足,产品应满足老年人防病、治病等方面的要求。因此,银色体育市场宜以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丰富晚年生活开办诸如老年健身娱乐室、老年健身馆、老年文化站、老年俱乐部,开展老年体育健身咨询、康复咨询、运动处方、气功养身等活动。通过老年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使老年人健身娱乐活动更加多样化。
开发老年文化娱乐产品市场
近些年,在城市的老年人群中流行一些中国的传统活动,如扭秧歌、踢毽子、放风筝等。下图是公园晨练时舞扇子和抖空竹的老年人,这些是现在常见的老年人用以活动锻炼,增强体质的娱乐产品。
老年人对文化娱乐用品的需求主要是有益于身体健康和调节衰老。许多老年人喜好琴、棋、书、画,也有一些老年人喜欢扭秧歌,当戏曲票友。然而,报刊杂志、文学作品、影视、舞蹈、戏曲等文化艺术形式远离老年人,使得老年人的精神食粮极度匾乏。
反映老年人生活、符合老年人欣赏习惯的文学作品很少,即使偶然有合他们口味的演出,又因为价格太高、演出场次少、演出地域的限制而无法如愿。目前全国的老年报刊虽然近百家,老年电视、广播栏目也不少,但在内容和形式都在一个方面上重复和雷同,缺少多元化和深层次,而适合老年人的图书,影视及其他艺术门类更少得可怜。许多老年人戏称:“面包虽有,精神却时时感到饥饿。”因而,休闲生活的质量较低。
日本电信运营商“NTT多科摩”公司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新手机除了具有大按键和大显示字体设计外,还拥有“降低语速”和“消除杂音”两项功能。前者可以降低来电的通话语速,以保证听力不好的老人能听清来电;后者能够降低环境噪音,使声音更加清晰。另外,针对老年人读取短信比较困难的问题,这款手机能够将短信等手机上的文本信息,通过扬声器朗读给手机用户听。当老年人外出锻炼时,它还可以记录锻炼时间、计算运动量。
在美国,40%的玩具都是为老年人设计的。玩具一方面可以缓解孤独,消磨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活动大脑,使老年人保持思维活跃,陶冶性情。而在国内,
目前我国还较少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玩具,有一些如九连环、孔明锁 、七巧板等 益智型。这一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据介绍,老人玩具就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研制开发的玩具,有的可以帮助老年人活动手腕、腰肢,有的还有益智功能,可供老人动手动脑,延缓思维的退化,预防老年痴呆症。
国外老年娱乐产品一观
(1)健身型娱乐产品
休闲乒乓球:瑞典市场上有一款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乒乓球一一“休闲乒乓球”。这是一种比普通乒乓球体积大一倍的乒乓球。因为它的体积大,来回速度比较慢,因而可保证老年人从容击球,以此消遣娱乐,更锻炼身体。
慢速棒球:日本老年体协专门为老年人设计了一款“慢速棒球”。这种棒球表面粗糙,球棒采用铝合金为原材料,因此击出的棒球速度大大减慢,因而被老年人戏称之为“安全棒球”。
(2)智能型娱乐产品
机器人宠物: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研制的一款针对老年人的智能娱乐产品一一机器人宠物。此款机器人宠物有猫、虎、狗等形象,拥有人工智能和动物机体活动的双重功能,能对声音、光线、触摸等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当被人触摸时,它会微笑并致以问候,甚至能在紧急时挽救主人的生命。智能宠物具有与主人互动的能力,按照预先编制的程序,当房间安静时,机器人宠物就会开始提问并帮助监护主人,如果主人长时间的沉默就会触发宠物通过移动电话,告诉主人的亲朋好友主人可能出了问题。
“克隆人”玩具日本一家玩具公司推出的“克隆人”玩具一面世就风靡市场,只要老人们提供孙子、孙女的照片、录像带等详细资料后,该公司就可以“克隆”出与客户要求完全相符的“克隆人”玩具,它具有语音识别和发声功能,可以陪老年人聊天、唱歌、祝福节日等功能,成为感情的“生命”,满足了老年人对子孙和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3)排遣寂寞型娱乐产品
日本老年人拼图:为了满足日本老年人念旧、孤独的心理需求而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拼图,拼图的题材是老年人原有故乡的街景、老建
筑等布置的原貌,通过拼图给老年人再现旧时故乡的街道布置等,一方面满足老年人怀旧的情慷,让他们的回忆有一个很好的依托方式,另一方面也为老年人群的交流提供了机会。
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1、农村老年人的休闲问题……
2000年,农村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末日黄昏,夕阳西下”?
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2、老年人“再就业”……
公益性:银龄行动
“银龄行动”是全国老龄委倡导和组织以东部地区为主的大中城市离退休老年知识分子,支援西部大开发的智力援助行动。其全称为“老年知识分子援助西部大开发行动”,鉴于老年知识分子大都已“华发如银”,故名。“银龄行动”启动两年来,全国先后有500名70岁以下身体健康的老年知识分子积极参加了该活动,利用自己的经验知识,为西部各省市的建设发展作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
其他推荐书目及文献
岳俊芳(2005)《浅谈我国老年休闲市场的开发》
徐诺夫《让老年休闲成为时尚一实施积极老龄化理念的应对措施》
马惠娣,邓蕊,成素梅.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的休闲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5).
马惠娣等(2004)《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
楼嘉军(2005)《休闲新论》
老年旅游网
http://www.xyhtrip.com/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