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消化道大出血教学查房ppt,包括了病例简介,给予AB型RH(+)性红细胞10单位静点及多巴胺原液5毫升/小时持续泵入,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消化道大出血教学查房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消化道出血教学查房
病例简介
19:10患者出现大量呕血,量约300毫升。
19:30消化科会诊,给予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
20:00患者出现呼吸浅快,颜面青紫,SP02 80%。给予气管插管。气管插管距门齿23厘米,呼吸机辅助呼吸,模式A/C才,潮气量400毫升,呼吸频率13次/分,吸氧浓度60%。同时留置锁骨下静脉置管。
20:10给予AB型RH(+)性红细胞10单位静点及多巴胺原液5毫升/小时持续泵入。
20:30患者出现躁动,给予安定10毫克静注。躁动缓解后行床旁胃镜硬化治疗。
20:40患者P77 BP121/66,继续给予止血补液治疗及AB型RH阳性红细胞2单位静点。
22:35呼吸机模式调为SIMV+PSV,呼吸频率12次/分,氧浓度50%,压力支持5厘米水柱。
;
10:20患者P90 BP120/70 SPO2 98%嗜睡状态,呼之能应。
收入消化内科继续治疗。
诊断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失血性休克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者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在临床上也应考虑一些少见或罕见的病因,以免造成漏诊与误诊。病因归纳一下几点:
上胃肠道疾病
(1)食管疾病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非甾体消炎药如乙酰水杨酸、保泰松、吲哚美辛等或嗜酒引起的急性胃粘膜损害),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胃手术后病变(胆汁反流性吻合口炎与残胃炎、缝线引起吻合口与残胃粘膜糜烂、残胃癌)。
(3)空肠疾病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
门静脉高压
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1)结节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胆汁性肝硬化等。
(2)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3)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全身性疾病
(1)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
(2)尿毒症。
(3)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Rendu-Osier-Weber病),弹性假黄瘤等。
(4)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或其他血管炎。
(5)应激性溃疡败血症,创伤、烧伤或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脑病变,肺气肿与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心衰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上消化道出血的多种诱因
在上消化道出血中,以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为诱因的比例最高,而导致此
病发生的原因又多与人们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比如不 遵医嘱长期大量
服用可的松、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这些药物会促使胃酸分泌旺盛,导
致胃黏膜屏障损害,引起急性溃疡的形成,或使已有的溃疡活动化而诱发大出血。
另外,处于严重烧伤、损伤、大手术之后的病人,由于人体处于应激状
态,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皮质激素,而导致胃酸分泌增加,黏液减少,引起胃黏膜损伤,导致胃或十二指肠急性溃疡;此外,胃切除术、
门脉高压症、糜烂性胃炎、胃癌、肝肿瘤等也可引起出血现象。
诱因
高龄病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大,出血导致的死亡可达10%以上。上消化道主要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胆道等,出血的临床表现为呕血或便血。如果成年人一次失血量在500毫升以上,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就可出现休克。
专家认为,造成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原因与情绪紧张关系密切。因此,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是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
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1、呕血与黑便
其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上消化道出血者均有黑便,但不一定有呕血,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便,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便。
2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由于循环血量急剧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相应不足,导致心排血量降低,常发生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病人可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出汗、口渴、晕厥和休克等一切组织缺血的表现。
3、发热
大量出血后,多数病人在24小时内出现发热,一般不超过38.5度,可持续3—5天。
4、氮质血症 可分为肠源性氮质血症 ,肾前性和肾性氮质血症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肠道中血液的蛋白质消化产物被吸收,引起血中尿素氮浓度增高。
5、血象的变化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均有急性失血性贫血。
辅助检查
(1)X线钡剂检查:仅适用于出血已停止和病情稳定的患者,其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阳性率不高。
(2)内镜检查
(3)血管造影
(4)放射性核素显像:近年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法来发现活动性出血的部位,其方法是静脉注射99m锝胶体后作腹部扫描,以探测标记物从血管外溢的证据,可直到初步的定向作用。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
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
出血量的评估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数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护理措施
1. 安静卧床,保温、防止着凉或过热,一般不用热水袋保温过热可 使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呕血时应立即将 病人头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呛入气管而造成窒息。2、给予精神安慰,解除病人恐惧心理。3、立即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同时争取时间尽快用输血器进行输液。开始输液宜快,下述征象提示血容量已补足:意识恢复,四肢末端由湿冷、青紫转为温暖、红润,肛温与皮温差减小(1 ℃) ,脉搏由快弱转为正常有力,收缩压接近正常,脉压差> 30 mmHg ,尿量> 30 mL/ h ,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一般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液加乳酸钠,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同时做好血交叉试验,准备输血
护理措施
4、止血措施: (1)按医嘱给止血药, ①缩血管药物,如垂体加压素、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以及β- 受体阻滞剂,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内脏血管收缩,减少门静脉血流,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 ②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盐类、哌唑嗪、可乐定等,通过扩张肝内和侧支血管,降低门静脉阻力,还可通过刺激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静脉侧支血流,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 ③第三类药物通过降低循环血容量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作用,由于其降门静脉压力作用有限,故必须与上述两类药物合用,才能起到预防出血的作用。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3.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保证身心休息。应戒烟、戒酒,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勿自我处方。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
4.病人及家属应学会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或呕血、黑便时,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身体活动;呕吐时取侧卧位以免误吸;立即送医院治疗。慢性病者应定期门诊随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