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初中生唐诗ppt课件,包括了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王维生于公元701年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初中生唐诗ppt课件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译文: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荡。
对偶的认识:
赏析:这首诗全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人闲”,也就是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思想: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诗意: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高洁的品质。
词语释义:
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小路。
4、娇:可爱的。
5、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6、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7、江畔:江边。
诗意: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
《石灰吟》是我国明朝时期的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该作品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闻名遐迩,脍炙人口
注释:
石灰吟:石灰赞歌。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击:撞击。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随便清白:指高尚节操。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击开凿。人间:人世间。
诗意: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一、 郑燮其人
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性情落拓,不拘小节,人多目为狂士。清潍县知县,“扬州八怪”之一。应科举为清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清乾隆七年(1742年)春,任范县知县。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知县。郑板桥任潍县(今潍坊市区)知县7年,最大的政绩是救济灾民。当时潍县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大批灾民流离失所。“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是当时的写照。他采取果断措施:一面先行开仓赈贷,令百姓具券借粮,一面向上呈报;对于积粟之家,不分绅商,尽行封存,责其平粜。还修筑城墙,疏浚城河,以工代赈。“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处处关心百姓,千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此触犯了豪绅巨贾利益,遭诬告罢官。
二、 郑燮其事
郑板桥诗、书、画皆有成就,号称 “三绝”。其画秀丽苍劲,随意挥洒,笔趣横生,尤善兰、竹、石;诗文讲究真情,傲放慷慨,恻恻动人;书法则揉楷、行、草、隶而为一,圆润古秀,自号“六分半书”。著有《板桥文集》、《板桥家书》、《板桥诗钞》等。郑板桥在中国文学史、美术史上有一定地位。徐悲鸿先生说:“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章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与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且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注释: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诗意及思想内容:
内容:《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思想: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 。
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官军:唐王朝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初闻:乍听到。涕泪:眼泪。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漫卷:胡乱地卷起。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春天。指春光明媚。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襄阳:在今湖北襄樊。
诗意: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并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己亥杂诗 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道光十九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夕。当时朝政日非、边事日紧,而举国上下却“人心混混”,用龚自珍自己的话说:朝廷无“才相”,兵营无“才将”,学校无“才士”,田野无“才农”,工场无“才工”,街市无“才商”,甚至连“才偷”、“才盗”也没有。痛感于这种“衰世”之际才乏人庸的情形,胸怀大志而又无地施展的龚自珍只得仰天叹息,向苍天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的呼吁,希望打破这种人材匮乏、万马齐喑”的局面。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思想:
龚自珍是中国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经进入“衰世”,是“日之将夕”;他批判封建统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会没落趋势、呼唤改革风雷的风气。《己亥杂诗》中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此诗揭露社会弊病,抨击官僚制度,表现作者火一样的热情,给人以鼓舞和激发。表达了作者一种渴望社会变革的急切心情。全诗充满了诗人关注社会政治的激情,满腔爱国热情跃然诗中。他们对死气沉沉的社会砰然一击,惊醒很多世人的沉梦,促使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向勇。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还表达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注释:
蕲:地名
萧萧:同潇潇,雨声。子规,杜鹃的别名。 休将:不要。白发,指老年。
浸:泡在水中子规:布谷鸟。
白发:老年。
尚:还
译文: 游历蕲水清泉寺,寺临近兰溪,溪水向西流去。 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苗,浸泡在溪水之中,松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变得年轻?你看门前的流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不要再发白发暮年时光流逝这样的感慨了。
赏析、思想:
思想:这是一首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赏析: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作者尾句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情,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情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王观简介:
王观 (公元1035-1100年)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知扬州江都县事。在任时作《扬州赋》,神宗阅后甚喜,大加褒赏。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黄金殿里”词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认为亵渎了神宗赵顼,第二天便被罢职,遂自号逐客。最后为一介平民。其词学柳永,情景交融,生动风趣,近于俚俗,却又谑而不虐。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像美人蹙起的眉毛。
真想问问路人儿要到哪个方向?
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家乡。
如果还赶得上江南迷人的春色,
千万住下来过过美好的日子,可别急着走啊!
赏析、思想:
思想: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及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赏析:此词送别友人,构思新颖。没有送别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开头便着眼于山、水。水是横着的眼波,山是皱着的眉头,将离人的形象放得无穷大,以眉眼盈盈喻山川之美,故乡山河之美。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水两组意象重复叠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上阕将“送君归”与“送春归”叠合,忽生“到江南赶上春”的奇想,又叮嘱:“千万和春住”。一扫千古惜春佳句,独具创新之佳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