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PPT课件

简介 相关

截图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PPT课件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PPT课件,主要介绍了海洋生物资源的概念;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现状;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海洋捕捞;海洋捕捞的开发历史;海洋捕捞的开发现状;近海捕捞业存在的特点及问题;远洋捕捞业;参考文献;海水养殖业现状;概述;主要养殖品种;养殖结构及产量;养殖方式及技术;存在问题,海洋生物资源的 开发现状及问题 王x、 贾 x、 陈x、潘xx 海洋生物资源的概念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生活在海洋的所有生命有机体。按生物学特征划分: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按生物习性划分:海洋底栖生物资源、海洋游泳生物资源、海洋浮游生物资源按资源利用类型划分:水产资源、观赏资源、药用资源、工业资源、生物遗传基因资源等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科学、合理、充分地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多样性,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现状总体来说,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我国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现状 2013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图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水产资源: 海上捕捞 水产养殖 药用资源 其他资源海洋捕捞 海洋捕捞是利用各种渔具、渔船及设备捕捞海洋鱼类和其他水生经济动物。海洋捕捞业从渔场利用方面划分:一般分为沿岸捕捞业、近海捕捞业、外海捕捞业和远海捕捞业作为我国海洋渔业组成部分的捕捞渔业, 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捕捞产量在总渔获量中比重大, 1983 年占84.19% , 1985 年达到91.16%。90 年代以来, 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比重有所下降, 但捕捞渔获量在快速增加, 自1992 年以来已跃居世界第一, 成为海洋渔业捕捞大国,欢迎点击下载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PPT课件哦。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PPT课件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科学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海洋生物资源的 开发现状及问题 王x、 贾 x、 陈x、潘xx 海洋生物资源的概念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生活在海洋的所有生命有机体。按生物学特征划分: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按生物习性划分:海洋底栖生物资源、海洋游泳生物资源、海洋浮游生物资源按资源利用类型划分:水产资源、观赏资源、药用资源、工业资源、生物遗传基因资源等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科学、合理、充分地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多样性,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现状总体来说,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我国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现状 2013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图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水产资源: 海上捕捞 水产养殖 药用资源 其他资源海洋捕捞 海洋捕捞是利用各种渔具、渔船及设备捕捞海洋鱼类和其他水生经济动物。海洋捕捞业从渔场利用方面划分:一般分为沿岸捕捞业、近海捕捞业、外海捕捞业和远海捕捞业作为我国海洋渔业组成部分的捕捞渔业, 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捕捞产量在总渔获量中比重大, 1983 年占84.19% , 1985 年达到91.16%。90 年代以来, 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比重有所下降, 但捕捞渔获量在快速增加, 自1992 年以来已跃居世界第一, 成为海洋渔业捕捞大国。 海洋捕捞的开发历史 海洋捕捞业是传统的海洋渔业,是海洋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洋捕捞业历史悠久。早在夏代, 我国沿海地区就采用钓具、网具开展海洋捕捞活动; 自秦代至清代, 我国的海洋捕捞已遍及中国近海渔场, 渔业技术日臻完善; 但在清末和我国解放战争时期, 由于受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我国海洋捕捞业日益衰落,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 才得以恢复并得到快速发展, 产量有大幅度的提高。海洋捕捞的开发现状海洋捕捞总产量变化:海洋捕捞的开发现状 以1999年为界分为1987年~1998年、1999年~2006年2个时间区间进行考察。 1987年~1998年保持正增长,但1994 年之后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1999年~2006年基本保持负增长或0增长,但增长率呈上升趋势,趋向于0。这表明海洋捕捞总产量在2000年、2001年连续下降后趋于稳定,基本保持在1400×104t的水平。海洋捕捞的开发现状海洋捕捞渔获物结构变化海洋捕捞的开发现状海洋捕捞渔获物结构变化海洋捕捞的开发现状主要鱼类产量变化海洋捕捞的开发现状主要鱼类产量变化海洋捕捞的开发现状主要鱼类产量的鱼种结构变化情况海洋捕捞的开发现状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海洋捕捞产量稳定在历史最高水平;我国捕捞产品产量主要来自于东海,其次是南海和黄海,渤海和其他海区的捕捞量较少;渔获物大类构成总体趋向稳定,主要鱼类渔获物结构趋向均化。这表明海洋渔业资源整体上已处于充分利用状态。 近海捕捞业存在的特点及问题一.机动渔船数量增加迅猛, 大功率渔船有所发展, 捕捞队伍迅速扩大, 作业布局集中在近海, 群众性远洋渔业处于探索阶段。二.作业方式有所变化, 但拖网作业仍是主要作业方式。 网具结构不合理, 拖网渔船的比例过高,幼鱼和小杂鱼渔获率高三.违规作业严重。 管理力度不够, 许多拖网渔船在禁渔期、禁渔区捕捞, 个体渔民的非机动船、杉竹排偷捕、偷捞更是屡禁不止。休渔后渔民掠夺性捕捞的新问题也应引起注意。远洋捕捞业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使得世界上海洋渔业资源的90%成为沿海国主权管辖和支配的资源。 2000年、2001年、2004年相继生效的中日、中韩、中越双边渔业协定,使我国东海、黄海和北部湾渔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海洋捕捞业从此由领海外自由捕捞过渡到专属经济区范围内的捕捞。过度捕捞不仅直接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而且影响了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导致许多传统的经济渔业种群严重衰退。 远洋渔业指远离本国渔港或渔业基地,在别国沿岸海域或深海从事捕捞活动的水产生产事业。目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受到了资源、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发展远洋渔业,参与公共海洋资源的开发,充分开发和利用国际海洋资源,特别是公海资源,实施资源替代,对于解决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短缺,缓解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的压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远洋捕捞业的开发现状 1985 年3 月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开赴西非捕鱼, 标志着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开始。经过20 多年的发展, 我国的远洋渔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截至2010年,获得农业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的企业达111 家,经批准作业渔船达1 989艘,远洋渔业总产量、总产值分别达到111.61 万t 和119.2 亿元,运回国内自捕水产品60 万t。作业海域从最初的几个西非国家近海发展到35 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公海及南极海域,在海外建立了100 多个代表处、合资企业和后勤补给基地,外派船员达3.4 万余人。远洋捕捞业的开发现状一是远洋渔业作业能力显著增强。 各种捕捞船只1900余艘, 大型拖网加工船11艘,鱿鱼钓船3 51 艘, 船舶数量排在世界第一; 金枪鱼船301艘, 其中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136艘, 金枪鱼围网船12 艘, 船队规模仅次于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 居世界第三位。5艘大中型冷藏运输船, 成立了我国第一支大型冷藏运输船队, 填补了产业链条中的弱项。二是远洋渔业产值增加较快。 近三年来, 远洋渔业总产量年均都在百万吨以上, 年均产值逾百亿元, 不仅为国内市场提供了大量水产品, 丰富了国内水产品市场, 而且缓解了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开发的压力, 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 带动了渔业相关产业和科技教育的发展。 远洋捕捞业的开发现状三是公海渔业得到优先发展。 发展大洋性渔业, 开辟新的渔场,大洋性渔业产值占整个远洋渔业产值的比重由2 000年的27%提高到20 07年的62% 。四是过洋性渔业稳步推进。 已在32个国家的海域, 发展远洋渔业, 成功参与西非、南亚、东北亚、 南美等全球区域性渔业经济合作体系。五是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在各类资源养护组织中的话语权逐步扩大, 体现了我国在国际海域的实际存在, 维护了国家的海洋权益。六是与相关国家的友好合作得到巩固。远洋捕捞业业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一.远洋渔业装备仍较陈旧, 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公海作业船舶基本上是购买国外旧船或是将近海渔船改造后投入公海使用,国远洋渔业企业在境外普遍缺少渔业作业基地等配套设施。二.研究开发投入少, 科技支撑严重不足 在深海探测技术 、海洋生物基因技术 、深海装备工程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三.远洋渔业企业总体实力不强, 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较低 在世界各国重视抢占资源的情况下, 我国远洋渔业企业目前数量虽多, 但形不成规模优势。四.远洋渔业产业杭风险能力弱 远洋渔业属于高风险行业, 受自然 市场 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大。由于远洋渔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设备陈旧老化, 科研水平不高, 资源研究不够, 因此, 抗风险能力较弱。参考文献: [1]唐议,邹伟红,胡振明.基于统计数据的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及管理分析. Resources Science:2009,31(6):1061-1068. [2]刘瑞玉.关于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 科学导报:2004,11:0028—04. [3]王立鹏,张斌. 浅析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J]. 中国水运, 2008,3. [4]于大江. 近海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1: 128. [5]高健, 平瑛. 制约我国海洋捕捞渔业人力资源流动因素的探讨[J]. 中国渔业经济, 2002, (5): 16~17. THANK YOU 目录 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开发陈x 海洋药物的发展概况我国是最早将海洋生物用作药物的国家之一,可以追索到3000多年前。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筛选抗肿瘤物质 70年代以后扩大到抗病毒、免疫抑制、强心、抗炎等物质的筛选 80年代以抗菌、抗霉菌为多随着新的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促进了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至90年代,海洋生物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研究学科,为海洋药物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际海洋药物研究现状当前世界上海洋天然产物的开发研究正方兴未艾,走在这一领域前列的是美国,日本及欧共体的成员国。 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国立癌症研究所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各为5000多万美元;近年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海洋药物研究资金已增加到全部研究资金的11% 以上,与合成药、植物药基本持平。 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及日本海洋科学和技术中心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约为1亿多美元。 欧共体,海洋科学和技术(简称MAST)计划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约为1亿多美元。 FDA(EMA)批准上市的海洋药物处于各期临床研究的海洋药物我国目前已批准上市的海洋药物 海洋药物的研究应用 1、抗菌药物 2、抗病毒药物 3、抗肿瘤药物 4、抗心血管药物 5、消化系统药物 6、消炎镇痛药物 7、泌尿系统药物 8、海洋非食用资源的开发利用 9、传统海洋中成药和中药材的开发利用 10、功能食品 海洋保健品及功能食品 20世纪80年代,食物纤维和海洋生物中的EPA和DHA的保健价值被发现后,才对“药食同源"的观点有了深化的认识,加强了该领域的研究和探讨。自此,中国海洋保健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基本上结束了民间的、分散的、缓慢的研究开发历史,进入了发展新时期。同时,中国海洋保健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开始纳入国家计划,促进了全国海洋保健食品业的快速发展。 大致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80年代:起步阶段 中国现代保健食品的发展起步较晚,开始于80年代初,1980年,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还不到100家。 2、90年代和90年代中期:快速、无序阶段1992年,生产企业已近千家,产品2000多种,年产值25亿人民币。 3、90年代中期至今:快速、有序阶段1996年3月,卫生部发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6年11月获卫生部首批批准的保健食品厂家仅59家。 目前全国各地开发的海洋保健产品系列有:鲨鱼软骨系列、海藻系列、鱼油产品系列、贝类产品系列、甲壳资源产品系列、补碘系列、珍珠及活性钙产品系列等,其他方面还有“深海角鲨烯”、“金海马养生液”、“海康”等。 鱼油系列:是基于鱼油为主的海洋油脂,具有防止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功能,ω-3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致病因子的作用一直成为研究的焦点。 海洋蛋白系列:海洋蛋白功能食品一般由海洋鱼、虾、贝类及其加工下脚料制成,是海洋功能食品的另一个研究热点。 海藻系列:海藻长期以来就是人类喜爱的食物,素有“ 海洋蔬菜”之美誉。 海藻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其低热量、低脂肪等特点引人注目,所谓海藻绿色食品已风靡世界、目前广泛食用的海藻有60 余种。如紫菜,褐藻酸等。微藻系列:如螺旋藻。 生物技术在海洋药物的应用海洋生物种类繁多, 但活性物质含量低微, 所以其提取技术在进过多年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 1、分离提纯 2、大规模筛选系统 1)基因芯片技术,2)基因敲除以及基因导入技术 3、基因的克隆技术国际海洋药物发展趋势 1、药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逐步从近海、浅海向远海、深海发展。 2、各种高新技术在药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中得到充分和有效利用。 3、以企业为主导的海洋药物研发体系为主流 我国海洋药物研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海洋先导化合物和海洋创新药物技术”已列为“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点发展主题。上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瓶颈,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1、资源层面————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十分有限 2、技术层面————基础薄弱,关键技术亟待完善与集成 3、产品层面————品种单一,创新能力不强 参考资料gql红软基地

展开

同类推荐

热门PPT

相关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