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丙型肝炎治疗ppt,流行病学;传播途径;HCV病毒;诊断方法;HCV核心抗原临床意义。全球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呈世界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WHO统计表明: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病例约3.5万例。丙肝病毒感染全球流行概况我国丙肝流行病学的状况 1992~1995 年,我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CV 感染者已约有3800 万人,感染率为3.2% ,高于全球感染率的平均水平。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2009 年我国报告HCV 感染131849 例, 感染率比上年增加20.98%,欢迎点击下载丙型肝炎治疗ppt。
丙型肝炎治疗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疾病PPT类型的PowerPoint.
丙型肝炎
全球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呈世界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
·WHO统计表明: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病例约3.5万例。
丙肝病毒感染全球流行概况
我国丙肝流行病学的状况
1992~1995 年,我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CV 感染者已约有3800 万人,感染率为3.2% ,高于全球感染率的平均水平。
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2009 年我国报告HCV 感染131849 例, 感染率比上年增加20.98% 。
中国CDC报告的丙肝病例逐年大幅增长
中国报告的丙肝病例在最近6年内翻了3倍。
丙肝在我国漏检率最高
丙型肝炎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漏检最高的一种传染病
国内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250家医疗机构,采样15501例,有效13714例。
我国丙肝流行病学特点(“三高”“三低”)
① 感染HCV 后发展成慢性丙型肝炎的比例较高。
② 经血传播比例较高,特别是一些高危人群。
③ 慢性丙型肝炎的症状比较隐匿,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所以漏诊率较高
我国HCV流行病学特点(“三高” “三低”)
① 认知程度低,我国对丙型肝炎的健康教育较少,因此一般公众对丙型肝炎的认知程度较低。
② 诊断率低,因为认知程度低,起病隐匿,导致诊断率比较低。
③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低,目前只有不到2% 的患者进行了抗病毒治疗。
高危人群
经常接触血液或血制品者
血友病患者
静脉药瘾者
血液透析者
骨髓和肾移植者
心外科患者
经常静脉注射患者
同性恋、异性恋及性滥者
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下列途径不会传播HCV
预 防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供丙型肝炎预防
预防措施
严格筛选献血员 切断性传播途径 预防母婴传播
HCV病毒体
HCV病毒体呈球形,直径小于80nm(在肝细胞中为36~40nm,在血液中为36-62nm ),为单股 丙型肝炎病毒正链RNA病毒,在核衣壳外包绕含脂质的囊膜,囊膜上有刺突。
HCV基因结构
丙肝病毒的增殖
HCV-RNA 多聚蛋白前体
HCV 生活周期
免疫性
HCV潜伏期2~17周,平均10周,由输血或血制品引起的潜伏期更短。感染后,患者体内先后出现HCV的IgM和IgG型抗体,但出现的时间较晚,感染后平均82天才出现抗HCV抗体。由于在同一个体内HCV感染不断出现HCV的免疫逃逸株,故抗HCV抗体的保护作用不强。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HBV和HCV可同时感染,常导致疾病加重。
HCV慢性感染与体液免疫
HCV不能诱导保护性免疫
HCV感染后恢复期的黑猩猩不能防止8种同种或异种HCV再感染
HCV慢性感染的人或黑猩猩可多次发生急性丙肝或异种HCV重叠感染
HCV诱导的持续慢性的机理
宿主因素,如不能诱发保护性免疫
病毒因素,如病毒变异
与HCV-RNA整和到宿主基因无关
HCV诱导的宿主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不能预防及清除HCV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相关指标的优缺点
丙肝多指标联合检测结果模式及其临床意义
如何确诊丙肝
·HCV抗原和抗体检测为双阳性结果,可诊断丙肝。
·HCV抗原和HCV RNA检测为双阳性结果,可诊断为丙肝。
·HCV抗体和HCV RNA检测为双阳性结果,可诊断为丙肝。
· HCV RNA检测连续两次抽血检测结果为阳性,可诊断为丙 肝。
HCV核心抗原临床意义
HCV感染的早期诊断
用于献血员筛查
抗-HCV补充试验
慢性HCV感染诊断
高危人群监测
用于免疫功能障碍人群的HCV感染诊断
鉴别HCV既往感染抑或现症感染
用于抗病毒疗效的预测和监测
化学发光法基本原理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