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ppt,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引流;引流管的一般护理;常见引流管的护理;管道脱落的原因及预案。主要用于需要长期导尿的病人,膀胱造瘘管相对尿管有利于降低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尿道括约肌损伤,并可以观察自主排尿情况。1.心理护理: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将手术的目的、必要性及术后可能取得的效果,向病人解释清楚。术后心理指导:应鼓励病人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保持造瘘口无异味,尿袋妥善放置。2.观察尿液及尿量变化,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冲洗尿路。3.观察瘘口处有无尿液渗漏,保持局部切口干燥。4.每日应用消毒液消毒膀胱造瘘口处皮肤。5.拔除造瘘管后,如有漏尿,应留置导尿数日,待造瘘口愈合后,再行拔管。6.造瘘管不宜持续放尿,持续放尿可使膀胱逼尿肌废用性萎缩,最终引起膀胱痉挛,一般2~3h放尿1次,以维持膀胱的自律功能,欢迎点击下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ppt哦。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疾病PPT类型的PowerPoint.
腹腔及脏器内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及脏器内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及脏器内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及脏器内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及脏器内引流管的护理
膀胱造瘘管
主要用于需要长期导尿的病人,膀胱造瘘管相对尿管有利于降低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尿道括约肌损伤,并可以观察自主排尿情况。
护理
1.心理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将手术的目的、必要性及术后可能取得的效果,向病人解释清楚。
术后心理指导 :应鼓励病人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保持造瘘口无异味,尿袋妥善放置。
2. 观察尿液及尿量变化,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冲洗尿路。
3.观察瘘口处有无尿液渗漏,保持局部切口干燥。
4.每日应用消毒液消毒膀胱造瘘口处皮肤。
5 .拔除造瘘管后,如有漏尿,应留置导尿数日,待造瘘口愈合后,再行拔管。
6.造瘘管不宜持续放尿,持续放尿可使膀胱逼尿肌废用性萎缩,最终引起膀胱痉挛,一般2~3h放尿1次,以维持膀胱的自律功能。
7.每周更换引流袋,定期更换造瘘管。
8.造口的护理:严密观察预防造口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保护造口周围皮肤干燥,肠造口粘膜的正常颜色为红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如颜色苍白或呈暗红色,变黑提示有缺血换死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保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体位
妥善固定
保持引流通畅
注意观察并记录
拔管指征及拔管后观察
脱管处理
健康宣教
体位
术后常置病人予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除,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妥善固定
将留有足够长度的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上
病人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并保持密闭
搬运病人前,双钳夹闭引流管,将引流瓶放在病床上以利搬运
保持引流通畅
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min 1 次
避免引流管受压、折曲、阻塞、滑脱
观察记录
观察水柱波动范围
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量、颜色、性状
隔日更换水封瓶并做好标记
引流观察
几种常见的异常水柱波动分析
水柱与水平面静止不动:提示水柱上的管腔有漏气,使之与大气相通或管道打折、受压
水柱在水平面上静止不动:多提示肺已复张,胸腔内负压建立
水柱在水平面下静止不动:提示胸腔内正压,有气胸
水柱波动过大:超过6~10cmH2O,提示肺不张或残腔大
深呼吸或咳嗽时水封瓶内出现气泡:提示有气胸或残腔内积气多
48-72h后引流液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
X线检查肺膨胀良好、无漏气
听诊呼吸音恢复
病人无呼吸困难
拔管后观察
观察病人有无胸憋、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
仔细交接班
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宣教,若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脱管处理
1.水封瓶损坏或连接处脱落: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放置管道意义及维护的相关注意事项:
床上翻身、坐起等活动时要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滑脱、打折、扭曲
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并保持密闭,摆动幅度不可过大
大便时要双折引流管,引流瓶低于胸腔出口平面,避免引流液返流;但对有气体逸出的患者,需始终保持引流管通畅,绝不可随意夹管
加强营养,若无禁忌症可予高蛋白饮食
加强深呼吸功能锻炼,鼓励咳嗽咳痰、吹气球训练
教会患者及家属管道滑脱的应急措施
指导患者肢体功能锻炼
加强护理观察 : 在引流管上做清楚标识,更清楚的了解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关系。如:腹腔引流液出现金黄色或黑绿色提示胆漏;腹腔引流液出现稀薄的肠内容物或粪便类的臭味或渗出物提示肠漏;放置胰周的引流管出现透明、清凉或大米汤样液体提示胰漏;术后48h内观察出血情况,出血的标准是:出血>300ml/h或12h出血量>3000ml,如无引流物引出可能管道被堵塞,如引流液为血液且速度快或多,并观察脉搏细速提示有出血现象。观察出现以上现象均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置,必要时做好二次手术准备。
定时更换引流袋 :更换前应先夹闭引流管,倾倒引流液。更换时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引流袋更换原则;检查引流袋有效期、有无漏气,将引流袋接头处保护帽取下,检查引流袋接头处是否通畅,连接无菌引流袋,更换完毕再次挤捏引流管,使引流液能够顺利通过接头处流入引流袋标示引流管有效。
盆腔引流管
1、 观察引出液的颜色和量,一般为淡红色,逐渐转为淡黄或无色。
2、 注意防止脱落,改变体位(比如坐起)时要注意勿牵拉引流管。
3、 保持通畅,注意引流管勿扭曲和受压。
4、膀胱切除小肠代膀胱(回肠膀胱术),可以通过引出物的量和性质,推断出吻合口的愈合情况。 如果3天后,盆腔引流量未见减少,且引出物混浊则有吻合口瘘的可能,告知医生。
拔管后护理 :拔管24h内应指导患者健侧卧位,注意观察敷料是否清洁、干燥,观察局部有无渗出、出血、血肿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置。
肾造瘘管的护理
术后常规放置肾造瘘管,应妥善固定。告之患者家属,翻身、活动时,勿牵拉造瘘管,以防造瘘管脱出。勿折叠造瘘管,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一般不做冲洗,如管道欠通畅,及时检查有无折叠、成角等,必要时低压少量冲洗(发现引流不畅时,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但压力宜低,每次冲洗量不超过10ml)。观察引流管液的颜色、性质、量等,并做好记录。
如造瘘管引流液成鲜红色血性,应考虑出血,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经皮肾镜是微创手术,但患者仍有1个或2个肾造瘘口。注意观察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湿,立即更换;如伤口敷料血性渗出多,应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拔除肾造瘘管后,指导患者健侧卧位6h,促进引流口愈合,减少渗液。
输尿管内支架管(双J管)
双J管的护理:放置的“双J管”通行输尿管的全长,上端位于肾盂,下端位于膀胱,“双J管”本身有许多侧孔,在输尿管内放置双J管,其目的是起支撑输尿管及内引流的作用,有助于保护和恢复肾功能,有利于肾积水、积血的引流。经常检查手术区域有无渗液,对留置导管有强或较强刺激者,经变换体位后症状可减轻或缓解;如症状无改善者,考虑导管移位或放置不当引起,报告医生处理。指导患者置管期间预防便秘,避免用力咳嗽等腹压增大动作,不做剧烈弯腰、下蹲动作及重体力活动等,避免双J管移位,以及“双J管”刺激输尿管黏膜发生出血。另外,置“双J管”后,病人由于膀胱输尿管抗反流的机制消失,尿液容易随着膀胱与输尿管、肾盂的压力差反流,导致逆行感染,故术后指导患者多饮水、不憋尿。于术后1个月复查时,在膀胱镜下拔除双J管。
胃肠减压术
主要目的:
利用负压作用,将胃肠道中积聚的气体、液体吸
出,减轻胃肠道内压力。用于消化道及腹部手术,减
轻胃肠胀气,增加手术安全性;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
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协助诊断。
护理措施:
(1)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饮,一般应停服药物。
如需胃内注药,则注药后应夹管并暂停减压0.5
~1小时。适当补液,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
质的平衡。
(2)妥善固定: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脱出,
尤其是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胃管一般置于胃肠
吻合的远端,一旦胃管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切
勿再次下管。因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而引起吻
合口瘘。
(3)保持胃管通畅:维持有效负压,每隔2~4小时用
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一次,以保持管腔通
畅。
(4)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
流液总量。观察胃液颜色,有助于判断胃内有无
出血情况,一般胃肠手术后24小时内,胃液多呈
暗红色,2~3天后逐渐减少。若有鲜红色液体吸
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并通知
医生。引流装置每日应更换一次。
(5)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
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湿润
及通畅。
(6)观察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12
小时即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利于胃肠功能恢
复。
(7)胃管通常在术后48~72小时,肠鸣音恢复,肛门
排气后可拔除胃管。拔胃管时,先将吸引装置
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吸气并屏气
,迅速拔出,以减少刺激,防止病人误吸。擦
净鼻孔及面部胶 布痕迹,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
置。
管道分类
一类导管:胸管、T管、口鼻插管、动脉置管、脑室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等。
二类导管:负压管、造瘘管、三腔管、深静脉置管等等。
三类导管:胃管、尿管、吸氧管等等。
导管滑脱发生的原因
导管因素
1.导管的理化特性
2.导管的置入位置
3.导管置入的固定方法
4.导管的标识
患者因素
1.知识缺乏
2.舒适度差
3.无法与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原因:导管能力评估不足,护理观察不到位
原因:专业知识及技术缺乏,医疗护理操作不当
原因:健康宣教不到位
患者导管滑脱鱼骨图分析
导管脱落防范与应急处理应急预案
【防范措施】
(1)所有管道必须妥善固定,由置管者做好标记,详细记录管道名称、留置时间、部位、长度,观察和记录引流管引流液的性质、量,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加强对高危患者(如意识障碍、躁动、有拔管史、依从性差的患者)的观察,作为重点交接班内容详细交接。
(3)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其防范意识及管道自护能力。
(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治疗、护理中动作轻柔,注意保护导管,防止导管脱落。
(5)加强培训,提高护士防导管脱出移位的风险意识。如PICC置管,穿刺时尽量避开肘窝,以透明敷料固定体外导管,也可使用固定翼加强导管固定;更换敷料时,避免将导管带出体外。
【处理措施】 根据脱落导管的类别采取相应的措施,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和交班,防止再次脱管。
伤口引流管脱落 立即报告医师,将脱出的引流管交医师查看是否完整,如有管道断裂在体内,须进一步处理;观察伤口渗出情况,需要再次置管时,协助医师做好相关准备。
(2)胸腔闭式引流管脱落 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夹闭引流管并更换引流装置;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
(3)“T”管脱落 立即报告医师,密切观察腹痛情况,告知患者暂禁食禁饮,必要时协助医师重新插管。
(4)胃管脱落 观察患者有无窒息表现,是否腹胀;如病情需要,遵医嘱重新置管。
导尿管脱落 观察患者有无尿道损伤征象,是否存在尿急、尿痛、血尿等现象;评估患者膀胱充盈度、是否能自行排尿,必要时遵医嘱重新置管。
气管导管脱落 对气管切开患者立即用止血钳撑开气管切开处,确保呼吸道通畅,同时报告医师,给予紧急处理。
【应急处理程序链接】
发生脱管 应急处理并报告医师 协助医师处理,必要时重新置管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查找原因 做好记录及交接班 防止再次脱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