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早产儿护理ppt课件,主要介绍了早产儿定义、早产儿与足月儿的区别、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早产儿护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早产儿的动脉导管关闭常常延迟,可导致心肺负荷增加,引起充血性心衰、肾脏损害以及NEC。由于血容量不足或心肌功能障碍,容易导致低血压,因而定期监测血压,维持平均动脉压至少在30mmHg以上。早产儿室:条件应与足月儿有所不同,除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该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欢迎点击下载早产儿护理ppt课件哦。
早产儿护理ppt课件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疾病PPT类型的PowerPoint.
学习目标
早产儿定义
早产儿与足月儿的区别
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早产儿护理
健康教育
(一)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外观特点
足月儿 早产儿
皮肤 红润 ,皮下脂肪丰满 红嫩、发亮、水肿
胎毛 少 多
头发 分条清楚 细、乱而软
耳廓 软骨发育好、耳舟成形和直挺 软、缺乏软骨和耳舟不清楚
乳头 有乳头结节 >4mm 无结节或结节< 4mm
指甲 充分形成 达指尖 不充分形成,未达指尖
足纹 布满足底、较深 少
睾丸 下降至阴囊 未下降
小阴唇 大阴唇能覆盖 不能覆盖
肌张力 四肢呈屈曲状 肌张力
生活力 正常表现 较差、差
(哭声大、吸吮有力)
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
★ 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浅表、频率快、节律不规则;
★早产儿更易出现呼吸暂停(呼吸停止在15-20秒以上,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紫绀及肌张力的下降);
★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PS缺乏,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有宫内窘迫史者,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2. 心血管系统:
早产儿的动脉导管关闭常常延迟,可导致心肺负荷增加,引起充血性心衰、肾脏损害以及NEC。由于血容量不足或心肌功能障碍,容易导致低血压,因而定期监测血压,维持平均动脉压至少在30mmHg以上。
3.消化系统
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易呛乳发生吸入
胃贲门括约肌松弛
幽门紧张
胃呈水平
胆酸分泌少、脂肪消化吸收差
胎粪形成少、肠蠕动缺乏
肝脏不成熟
黄疸重,时间长
肝内Vit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少
肝内储存糖原少
合成蛋白功能不足
4、 泌尿系统:肾结构发育完成,但功能不成熟
5、 血液系统:
1)血象:出生时,各血细胞值都高, RBC 5-7×1012/L
Hb 150—220g/L
WBC 15—20×109/L
PLT 200-300×109 /L
2)血容量:
足月儿:50-100 ml/kg(85 ml/kg),
早产儿:89-105 ml/kg 。
3)生理性贫血:因血容量快速增加导致血红蛋白稀释,红细胞生成素对贫血的反应低导致。
6、 神经系统:
(1)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睡眠时间长。
(2)原始反射:
觅食反射
吸吮反射
握持反射
拥抱反射
病理反射(巴氏征、克氏征)正常
(3)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易致颅内出血。
7、 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
2)体温不稳定,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易导致硬肿症。
8、 免疫系统:
1)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功能 :皮肤粘膜薄嫩易损伤 ,脐带未愈,细菌易进入血液;新生儿网状内皮系统和白细胞吞噬功能差。
2)特异性免疫功能 :
细胞免疫功能不成熟( IgG、 IgA、IgM )
早产儿的护理
护理评估
早产史
身体状况
社会心理状况。
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 与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早产儿摄入不足及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4.不能维持自主呼吸 : 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
5. 家长焦虑
预期目标
1、体温调节无效: 体温稳定在正常范围
2、营养失调: 获得所需营养,体重增加
3、有感染的危险: 无感染疾病发生
4、不能维持自主呼吸:呼吸正常,无呼吸暂停
及青紫
5、焦虑: 父母焦虑程度减轻,学会护理早产
儿
护理措施
早产儿室 条件应与足月儿有所不同,除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该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
1、维持体温稳定:
(1)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4~6h/次。
(2)一般体重小于2000g者,应尽早置 新生儿培养箱保暖,并根据日龄、体重选择适中的温度。
(3)体重大于2000g在箱外保暖者,还应给予戴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
(4)如果要进行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须解包时,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
出箱条件
1.患儿体重大2000g或以上,体温正常。
2.在室温24~26℃的情况下,患儿穿衣在不加热的温箱内,能维持正常体温。
3.患儿在箱内生活了1个月,体重虽不到2000g,但一般情况良好。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中性温度
出生 温 箱 温 度
体重
(kg) 35℃ 34℃ 33℃ 32℃
1.0 初生10天内 10天后 3 周以后 5 周以后
1.5 初生10天内 10天后 4 周以后
2.0 初生2天内 2天后 3 周以后
>2.5 初生2天内 2天后
2.合理喂养:
(1) 尽早喂养,最好采取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
(2)喂乳量根据早产儿的日龄、体重及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潴留及呕吐为原则。
(3)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胃管喂养和补充静脉高营养液。
(4)每天详细记录出入量、准确称体重,以便分析、调整喂养方案,满足能量需求。
(5)早产儿易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 K1,预防出血症。除此之外,还应补充维生素A、C、D、E和铁剂等物质。
早产儿喂乳量和间隔时间
3.预防感染
(1)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强化洗手意识。
(2)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
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和清洁;
(3)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严格控制入室人数,防止交叉感染。
4.维持有效呼吸
(1)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时肩下垫高15-20℃。
(2)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一般主张间断低流量给氧;吸入氧的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
(3)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 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一旦症状改善则立即停用,预防氧疗并发症的发生;
(4)对于呼吸暂停的早产儿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来减少呼吸暂停发生。必要时静滴氨茶碱或是采取机械正压通气来改善。
5.密切观察病情
(1)除用监护仪监测体温、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进食、反射、面色、哭声以及大小便的情况等。
(2)在监测过程中如发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查找原因,迅速处理:①体温不正常;②呼吸不规则或呻吟;③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④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⑤惊厥;早期或重度黄疸;食欲差、呕吐、腹泻、腹胀、出生3天后仍有黑便;硬肿症;出血症状;24小时仍无大小便。
健康教育
1、说明出院标准:
体重达到2000克;无呼吸暂停;能自己吸吮;在室温环境中能保持体温稳定。
2、教会父母各种照顾技能,阐明各护理措施的重要性。鼓励母乳喂养,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更加丰富,适合早产儿的营养所需。
3、建立健康管理卡、预防接种卡,按时预防接种,定期健康检查。
发展性照顾
是一种适合每一个小儿个体需求的护理模式。
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减少哭闹和呼吸暂停次数。
护理目标:使小儿所处环境与子宫内尽可能相似,并帮助小儿以有限的能力适应宫外环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