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肺痿PPT模板课件,这个ppt包含了定义,历史沿革,疾病范围,病因病机,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证治分类,医案分析,课堂练习等内容。本病发病机理,总缘肺脏虚损,津津有味气严重耗伤,以致肺叶枯萎。因津伤则燥,燥盛则干,肺叶弱面不用则痿。清●喻嘉言在《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说:“肺痿者,肺气萎而不振也。”“总由胃中津液不输于肺,肺失所养,转枯转燥……”“于是肺火日炽,肺热日深,肺中小管日窒。”指出肺脏虚损、津液亡失,则肺叶枯萎而不用。更多内容,欢迎点击下载肺痿PPT模板课件哦。
肺痿PPT模板课件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疾病PPT类型的PowerPoint.
学习提纲
肺痿的定义是什么?
肺痿证候特征是什么?
肺痿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如何诊断肺痿?
肺痿辨证要点为辨标本虚实与辨脏腑阴阳,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肺痿治疗原则是什么?
肺痿分几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其主证、治法、方药是什么?
肺痿病应如何预防及调理
历史沿革
二、病机
(一)发病机理为肺虚,津气亏损,肺叶干萎
本病发病机理,总缘肺脏虚损,津津有味气严重耗伤,以致肺叶枯萎。因津伤则燥,燥盛则干,肺叶弱面不用则痿。清●喻嘉言在《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说:“肺痿者,肺气萎而不振也。”“总由胃中津液不输于肺,肺失所养,转枯转燥……”“于是肺火日炽,肺热日深,肺中小管日窒。”指出肺脏虚损、津液亡失,则肺叶枯萎而不用。
(二)病理性质有虚热、虚寒之分
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第七节》注云:“盖肺为娇脏,热则气烁,故不用而痿;冷则气沮,故亦不用而痿也。”是以其病理表现有虚热、虚寒两类:
1、虚热 一为本脏自病所转归,一由误治,或他脏之病导致。因热在上焦,消亡津液,阴虚生内热,津枯则肺燥,清肃之令不行,脾胃上输之津液转化热化,煎 而成涎沫;或因脾阴胃液耗伤,不能上输于肺,肺失濡养,遂致肺叶枯萎。火逆上气则喘咳气促,虚火灼津炼液而成浊唾涎沫。
2、虚寒 其病理成因:一为气虚不能温化、固摄津液,由气虚导致津亏;一为阴伤及阳,气不化津,以致肺失濡养,渐致肺叶枯萎不用。肺气虚冷,不能温化布散脾胃上输之津液则反而聚为涎沫;肺气失于治节,“上虚不能制下”,膀胱失于约束,则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
(三)病理转归
一般地说,肺痿属内伤虚证,难治之疾,若见张口短气,喉哑,声嘶,咯血,皮肤干枯,脉沉涩而急或细数无神者,预后多不良。如张中路玉《医通●卷四》云:“肺痿属热,咳信肺瘪,喉哑,声嘶,咯血……多不可治。”又云:“肺痿,六脉沉涩而急,或细数无神,脉口皮肤枯干,而气高息粗者死。”均为肺痿的恶化征候。
一、肺痿与肺痈的鉴别
两者同属肺脏疾患,多为肺中有热,胆肺痈属实,肺痿属虚,肺痈失治,久延,可以转为肺痿。
(一)病因
肺痈为风热壅结于肺,热壅血瘀,化脓溃破;肺痿为虚热内灼,或肺气虚寒,肺叶枯槁。尤在泾在《金匮要略收典》中注本节云:“萎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为灼而肺焦也;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 也。”
(二)证候
肺痿为“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或为“其人不渴或遗尿,小便数”;而肺痈为“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而咳唾脓血也。”在脉象上,肺痿“脉数而虚”,肺痈“脉数而实”。
(三)联系
两病在一定条件下,亦有相互联系的一面,如肺痈溃后久而不已,阴伤肺槁,可转成肺痿。
肺痈肺痿尖证鉴别表
一、一般症状
(一)肺系证
1、咯吐虽唾涎沫;
2、唾呈细沫稠粘,或白如雪,或带白丝;
3、咳嗽,或竟不咳,气息短,或动则气喘。
(二)全身证
1、面色白或青苍;
2、形体瘦削,神疲、头昏;
3、或时有寒热。
二、辨证要点
(一)总属肺虚、阴气亏耗
肺虚、阴气亏耗,故发病缓,病程长,正虚体弱。
(二)区别寒热
1、虚热证 肺津干枯,阴虚火旺。
2、虚寒证 肺气虚冷,气不化津。
三、治疗原则
总的治则是补肺生津。
虚热肺痿:润肺燥,生肺津。
虚寒肺痿:温肺益气生津。
(2)加减:
肺胃火盛,虚烦呛咳,加芦根、竹叶以清热;咳唾浊痰,口干欲饮,加天花粉,知母、川贝母等以清热化痰;津伤较著者,加北沙参、天门冬、玉竹等以益阴生津;潮热较著者,加胡黄连、银柴胡、地骨皮、白薇等以退虚热。
此外,如属肺痨后期,肺叶虚燥成痿者,亦可考虑选用王海藏紫菀散方。本方用紫菀为主药,辛散苦泄,化痰之力较强,辅以贝母、桔梗润肺化痰,茯苓健脾利湿,助紫菀以化浊痰。人参、甘草补养肺气,知母坚阴清热,阿胶润养肺阴,五味子敛肺气而止咳逆,合而为止咳痰下气及养阴散热之方。张路玉《医通》中治疗虚热肺痿,善用此方,认为随证加减收效颇佳。
(二)虚寒证
症状及分析:
咯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聚为痰;
不咳不渴——因非阴虚火旺,无火逆上气之征;
短气不足以息,小劳则喘息更著——肺虚不能主气;
神疲乏力、纳少——脾肺气虚;
头眩形寒——清阳陷而不升,阳虚不能卫外;
小便数、或遗尿——肺为水之上源,上焦阳虚,不能制下,膀胱失约;
舌质淡,脉虚弱——阳气虚寒之征。
治法:温肺益气。温肺寒与益肺并举,结合具体情况所侧重。如肺寒著者,温肺散寒为主;肺寒不著者,润养肺气为主。
方药: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
医案选读
病案一
病人述上年五月信直隶白沟河。北方不比南地,湿蒸则热,夜坐仍凉。想是时寒热,亦是轻邪,医用滚痰丸下夺,表邪闭结不出,肺痿音哑喉瘪,咽物艰难。仿徐之才“轻可去实”,用有气无味之药。
射干、生甘草、大力子、麻黄炙、蝉衣、囫囵滑石、连皮杏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肺痿、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课堂练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