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越南风俗民情ppt模板,主要介绍了奥黛特色、设计历史、历史流变、现代奥黛早期奥黛、奥黛的复兴、越南重生、服饰特色等内容。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英语: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越南语: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简称越南(Vietnam),是亚洲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国土狭长,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紧邻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越南中北部长期为中国领土,968年正式脱离中国独立建国,之后越南历经多个封建王朝并不断向南扩张,但历朝历代均为中国的藩属国。19世纪中叶后逐渐沦为法国殖民地。1945年八月革命以后,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改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86年开始施行革新开放,2001年越共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南共产党是该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越南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之一,欢迎点击下载越南风俗民情ppt模板哦。
越南风俗民情ppt模板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城市旅游课件类型的PowerPoint.
越南風俗
奥黛
奥黛
特色
设计历史
历史流变
现代奥黛
早期奥黛
奥黛的复兴
越南重生
服饰特色
奥黛
奥黛(Ao Dai),是越南的传统服装,它在越南南方发音发作/ow yai/ 而在北方发作/ow zai/. “ao”源于汉语“袄”,在现代越语里“ao”则指遮盖到颈部以下的服饰,而dai的意思是“长”。它通常使用丝绸等软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长衫,类似中国旗袍,胸袖剪裁非常合身,突显女性玲珑有致的曲线,而两侧开高叉至腰部,走路时前后两片裙摆随风飘逸,下半身配上一条喇叭筒的长裤,因此无论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都很方便,大家常常看到越南街头骑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奥黛少女。
特色
过去奥黛只用在外出、会客、年节以及婚宴(对乡村姑娘来说,奥黛几乎象征一生只穿一次的白纱礼服),但除了重大节庆、外交场合外,一般生活中到处都可看到它裹着女人好看的腰枝;过去奥黛裙摆长到脚踝,为了方便女性骑乘交通工具因此改短,有的甚至短到膝盖;过去奥黛的领子最高曾达7公分,但各种性感的低胸领口纷纷出笼;过去奥黛的颜色代表了年龄与地区,少女是纯洁的白色、未婚女子是柔和的粉色、已婚妇女则是深色,北越女性喜好黄绢色,中越女性偏爱紫檀色,而南越女性则选择白色或刺绣花样,但已经没有分别了,你甚至会看到使用牛仔布、皮革、珠串、甚至石头设计的越南现代化奥黛,而为了衬托优雅的身段,西式的高跟鞋也成了不可或缺的配件。
设计历史
在越南语里,奥黛一词可以指历史上的多种服装,包括ao ngu than ---- 一种受到中国影响的时装。包括河内艺术家Nguyen Cat Tuong 在1930年受巴黎时装的灵感而重新设计的一种服饰,包括我们看到的西贡服装设计师在50年代设计的样式。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的越南南方,奥黛曾经非常流行,但是1975年越南全国统一以后,提倡俭朴的服装而禁止时装而基本消失,直到90年代,奥黛才重新流行起来。越南男子相对应也有一种叫Ao gam,通常也在重大节日和婚丧礼等场合穿,但是今天Ao gam只是在老年男子中才穿。不过2006年在越南举行的APEC会议上各国首脑也都穿上了奥黛。
历史流变
越南在历史上曾受到中国的巨大影响,奥黛的发展流变也是如此,不过随着越南经济的发展,本土意识开始增强,开始在奥黛中加入了不少少数民族元素。因此可以说,越南的奥黛是融合了多种文化的产物。网络上有人把它称作“越南旗袍”是不准确的,虽然它与旗袍很相像,但是从历史流变来看,奥黛在早期只是与旗袍有联系,后期的发展则融合了欧美文化。
现代奥黛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属时代,一些年轻女孩开始进入法国人的学校读书,这时出现了既能符合她们知识文化上优越感、同时又能领导时尚风潮的服装。
第一阶段
1930年代,当时最有名的设计师同时也是作家的 Nguyen Cat Tuong从巴黎时装获得灵感,设计了一系列明亮色系、肩膀打折、圆型低领、马甲剪裁等具有浓厚法式风格的奥黛,同时也使用垫肩、袖套、蕾丝、流苏等欧式配件。而另一位设计师Le Pho 也延续这种剪裁合身的风格,奠定了现代越南奥黛的基本样式。
第二阶段
1950年代,Tran Kim 以及Dung这两位服装设计师,将领口到腋下这部分改采45度的插肩袖设计,可避免手臂活动时产生的绉折,同时也在长裤部分做了贴臀、宽管的斜边剪裁设计,直到今天仍被继续沿用。
第三阶段
1954年之后,南北越进入分裂时期,越南南方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开始出现无领的奥黛,这股风潮由 Madame Nhu(人称“龙夫人”,她是前南越总统吴庭艳时代的第一夫人,因吴廷艳终身未婚,因此由吴庭艳胞弟吴廷儒的太太陈丽春Tran Le Xuan 担任)亲自带动,她常常穿着船领或水手领的奥黛接见外宾,露出纤细白皙的颈部曲线。直到1975南越解放前,此时的奥黛呈现各种嬉皮、迷幻的风格,也有迷你裙化的倾向。
第四阶段
1975年北越解放南方,南北统一之后,奥黛几乎消失殆尽,因为越共认为奥黛代表当年南越的资本主义、布尔乔亚与邪恶美帝,而且不符合劳动人民的穿著,只允许在少数场合例如婚礼时才能穿。
早期奥黛
公元39年,北方的越南女人为了纪念一对勇敢抵抗中国入侵的姊妹(Hai Ba Trung),开始穿起剪裁宽松、有着四片裙摆的ao tu than,这是奥黛最早的记载。到了公元1744年,阮朝(Nguyen Dynasty)尊儒的皇帝Vuo Voong倡导女性穿着钮扣式上衣与裤装,之后的皇帝Minh Mang则下令禁止女性穿裙子,于是裤装开始在上层阶级流行起来,同时也采用中国清代旗袍领的设计,从颈部、腋下沿着肋骨开襟以便穿脱,这就是越南奥黛的早期形式。
奥黛的复兴
直到1986越南“革新开放”以后,越南政府开始重新提倡奥黛,奥黛因此才再度流行起来,并成为女性公务人员、旅馆接待、新闻主播、航空公司空姐以及高中女生的标准制服。
越南奥黛至今已成为国家形象、流行时尚甚至建筑艺术的最佳代表,首都河内兴建的一座全越南最高的建筑,它的外观正是来自越南奥黛的灵感。
越南重生
起源
“奥黛”的雏形脱胎于中华旗袍,如果说旗袍是大家闺秀的专利,那么“奥黛”则是简约活泼的代表。在越南,“奥黛”无处不在。妇女在重要场合穿上它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婚礼上,双方亲家母穿上它,互相媲美;大学课堂里,老师穿上它,庄重大方;邮电局、大公司、大酒店内,“奥黛”是制服。平日,穿素静一点的;节日里,穿艳丽一点的。
改良版
越南本土设计师们不断改进“奥黛”的款式和质地。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快速节奏,原来高抵下巴的领口变矮了。从前的裙摆比较长,而长度约离地面10至20厘米,年轻少女则偏好及膝的长度,方便驾驶摩托车。面料方面,为了突出质感和光鲜度,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选择中国的绸缎做底料,并且在胸前或领口、袖口等处加上各式图案,最常见的还是用越南国花——莲花来装饰,它意味着力量、吉祥、平安、光明,又不失女性的柔美气质。很多时尚的越南女性喜穿改良式的 “奥黛”,并配相应颜色的高跟鞋,走在微风的街头,格外轻盈亮丽。和西方女子的凹凸有致不同,东方女性的线条普遍平缓,却胜在利落巧逸。“奥黛”的紧致有助于为身材塑形,彰显东方美的内在张力。越南南部的女性,由于受西方文化较深,服饰上也较为西化,年轻人似乎将牛仔裤视为 “现代”的符号,当然,大多数的越南妇女仍然相当保守,坚守穿“奥黛”的传统。越南政府也开始鼓励妇女在正式场合穿着国服,同时也规定初中以上的女学生以传统服装为校服。
奥黛的改良
男版
很多人都觉得“奥黛”和中国的旗袍有些相像,其实“奥黛”融入了多种文化元素,它最能体现越南男子淳朴的性格,又能展示越南女子柔美的身材。“奥黛”的历史其实已经有好几百年,最初的样式借鉴了中国汉服的特点,又加入了越南的民族特色。后来,包括法国设计师在内的不少服装专家对“奥黛”进行了修改,今天我们看到的“奥黛”样式大概是在上世纪30年代时最终确定的。在不同时期,“奥黛”都有所不同。越南内战期间,政府曾将越南服装作了一次改革,中部、北部妇女以穿白短衫(Ao Baba)黑色长裤为主,短衫为圆领、长袖,前面有扣子,两旁有口袋,有点像日本式的睡衣。
订做
“奥黛”是典型的量体裁衣,从量身到选料,一定要亲力亲为。但是,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购买或订做到好的“奥黛”。越南的城市中,会安的小资气息最为浓郁,也是传统风貌保留得较为好的城市。当整个越南都在被代表现代流行风尚的牛仔裤抢滩时,这里的女子仍故我地穿着色彩斑斓的“奥黛”摇曳在街头巷尾,安之若素。因此,会安也保留了不少传统制衣作坊,很多裁缝都有传承下来精湛的手艺,一块块面料自他们手中滑过,幻化为令人爱不释手的“奥黛”。经营“奥黛”的多是老年妇女,她们都是富有经验的裁缝,穿着深颜色、剪裁合体的“奥黛”,和蔼可亲,脸上恰到好处的淡妆使她们显得高贵大方。很多店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往往是祖传的基业。店内陈列的样品色彩艳丽,配以精致的绣花,很有民族特色。选择好面料和花饰搭配后,一般半天就能做好。做一件质量有保障的“奥黛”大约要三十多美元,普通一些的也要十几、二十美元。
服饰特色
它通常使用丝绸等软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长衫,类似中国旗袍,胸袖剪裁非常合身,突显女性玲珑有致的曲线,而两侧开高叉至腰部,走路时前后两片裙摆随风飘逸,下半身配上一条喇叭筒的长裤,因此无论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都很方便,大家常常看到越南街头骑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奥黛少女,在惊羡其飘逸时,也常常为她们捏把汗,担心裙带绞进车里不安全,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