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史前遗址空间分布初探介绍ppt

简介 相关

截图

柳州史前遗址空间分布初探介绍ppt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柳州史前遗址空间分布初探介绍ppt,主要介绍了柳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柳州史前遗址的构成与文化特征、第四纪环境与柳州史前遗址分布、柳州史前文化中的人地关系等内容。柳州地处广西中部,境内最大的河流——柳江穿城而过,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包括溶蚀平原和峰丛谷地等,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良好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孕育了柳州灿烂的史前文化。截止目前,柳州地区已发现史前遗址和石器采集点共32处,这些遗址或处洞穴或在河旁台地。本文通过对这些遗址的分布状况和柳州地区地形地貌特点、河流走向等地理因素,结合第四纪大气环境变化,对柳州史前遗址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对柳州史前文化中人地互动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欢迎点击下载柳州史前遗址空间分布初探介绍ppt哦。

柳州史前遗址空间分布初探介绍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城市旅游课件类型的PowerPoint.

柳州史前遗址空间分布的初步研究6OD红软基地
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     6OD红软基地
            闫少朋6OD红软基地
引   言6OD红软基地
   柳州地处广西中部,境内最大的河流——柳江穿城而过,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包括溶蚀平原和峰丛谷地等,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良好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孕育了柳州灿烂的史前文化。截止目前,柳州地区已发现史前遗址和石器采集点共32处,这些遗址或处洞穴或在河旁台地。本文通过对这些遗址的分布状况和柳州地区地形地貌特点、河流走向等地理因素,结合第四纪大气环境变化,对柳州史前遗址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对柳州史前文化中人地互动关系进行初步探讨。6OD红软基地
一、柳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6OD红软基地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同时,地球上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也导致古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史前社会主要体现为史前遗址空间分布和文化内涵的多样性。6OD红软基地
      柳州地区史前遗址的空间分布也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与第四纪以来的气候环境和地质构造所形成的河流、湖泊分布有很大关系。6OD红软基地
1.1、柳州市的地质构造,6OD红软基地
    柳州市的山川基本轮廓奠定于新生代(距今约0.7亿年)。喜马拉雅山运动(距今约0.6亿年) 初期,今新兴农场一带曾一度下降为湖盆环境,并堆积粘土岩, 尔后抬升变形,岩层倾斜。第四纪(距今300万年)以来,地壳发生间歇性抬升,柳江河下切侵蚀,发育5级侵蚀堆积阶地,同时形成多层岩溶洞穴。6OD红软基地
石炭系“金钉子”剖面6OD红软基地
1.2、柳州地区地貌特征6OD红软基地
1.3、柳州地区水系分布6OD红软基地
    柳州市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7条, 其中市区9条,大小河流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柳江是西江水系的一级支流,为柳州市最大的过境河流。6OD红软基地
     柳州市区有9支河流作为支流在不同区域汇入柳江,自南向北依次响水河、都乐河、香兰河、冷水冲、竹鹅溪以及新圩河和金洲河等。在这些支流的台地上基本都分布有史前文化遗址。6OD红软基地
   6OD红软基地
柳州地区水系与史前遗址分布6OD红软基地
1.4、柳州地区自然资源方面6OD红软基地
   主要指可供人类使用的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柳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北缘,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各类动植物资源的生长,形成了多种类,多层次的动植物资源特点。6OD红软基地
二、 柳州史前遗址的构成与文化特征 6OD红软基地
     柳州地区的史前遗址主要有洞穴遗址(包括岩厦遗址)和台地遗址构成,在时代上从距今3.7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距今约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6OD红软基地
      在文化特征上主要表现为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到中石器时代的磨刃石器、穿孔石器、骨器以及新石器时代的磨光石器、骨器、陶器等发展历程。就柳州地区史前遗址的构成而言,洞穴遗址在文化时代、文化类型和石器制作技术等方面较台地遗址原始。 6OD红软基地
2.1、柳州洞穴遗址6OD红软基地
     主要包括柳江人遗址、白莲洞遗址、鲤鱼嘴遗址、庙公山遗址、酒壶山遗址等。该类型的遗址基本分布在山腰或山脚的洞穴中,遗址堆积主要为大量浅黄色或灰色螺壳堆积,文化遗物包含打制石器、燧石质小石器、穿孔石器以及水陆生动物遗骸,晚期还包含有陶片等,文化面貌相对原始。 6OD红软基地
2.1.1、柳州洞穴遗址——白莲洞遗址6OD红软基地
2.1.2、柳州洞穴遗址——鲤鱼嘴遗址6OD红软基地
2.1.3、柳州洞穴遗址——最新发现6OD红软基地
   根据2007年柳州第三次文物普查显示,在柳州市都乐河和帽合区域还分布着10余处洞穴遗址。由于白莲洞遗址所处区域为都乐河一带,推测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的洞穴遗址的文化特征可能与白莲洞文化相近似。 6OD红软基地
2.2、柳州台地遗址6OD红软基地
     柳州地区的台地遗址主要分布在柳江两岸的二级阶地上,从目前的发现来看市区上有较集中分布。柳江是柳州地区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贵州境内,在柳州市鹿寨县由融江和洛清江汇合并穿越柳州市区。根据1976年柳州博物馆对柳州市史前遗址的调查,结合1980年柳州市第二次文物普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分布在柳江两岸的台地遗址约20余处。 6OD红软基地
2.2、柳州台地遗址——鹿谷岭遗址6OD红软基地
      位于市区西约7公里的柳江南岸。遗址高出河水面约17米。遗物散布范围东西约90、南北约65米。1979年柳州市博物馆进行试掘,地层堆积与兰家村基本相同。出土石器29件,有砍砸器、磨光石斧、石锛、刮削器、砺石。陶片 472片,纹饰有绳纹、篮纹,从少量口沿残片可辨出有敞口器。 6OD红软基地
三、第四纪环境与柳州史前遗址分布6OD红软基地
      人类的出现和发展都离不开第四纪环境的影响,同时第四纪环境的演变也直接影响并推动古人类的进化和演变。柳州作为中国南方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与第四纪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无论是更新世晚期的数次降温事件或是全新世的大暖期,都对柳州地区的史前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就是不同史前遗址的分布空间的差异。6OD红软基地
第四纪环境的主要特征6OD红软基地
     “表现为气候逐渐变冷并呈周期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冰川的进退、降雨量的增减、动植物的迁徙和黄土堆积以及古土壤的形成。同时还表现为气候由暖变冷为渐变过程,而由冷变暖为突变过程”。6OD红软基地
     第四纪环境的变化具体对产生人类深远影响的则是更新世以来,特别是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初期的末次冰期和间冰期气候对古人类的进化和史前文化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 6OD红软基地
柳州洞穴遗址的年代6OD红软基地
1、柳江人遗址 :距今6—5万年6OD红软基地
2、白莲洞遗址:3.7万—0.708万年6OD红软基地
3、鲤鱼嘴遗址:1.2万—0.728万6OD红软基地
4、柳州地区洞穴遗址的年代基本跨越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两个地质时期。 6OD红软基地
柳州地区台地遗址的年代 6OD红软基地
     根据历年发掘者的研究和年代测定, 柳州台地遗址的年代在距今8000—7000年之间,在地质时期上处于全新世中期阶段 。6OD红软基地
第四纪环境事件6OD红软基地
根据学者研究,更新世晚期以来先后“发生过6次Heinrich事件,其时代依次为60000aB.P.、50000aB.P.、35900aB.P.、30100aB.P.、24100aB.P.和16800aB.P.,根据格陵兰的冰芯记录,几次大的Heinrich事件使大气温度在冰期气候条件下又降低3°~5°”。另外,在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过渡时期又经历了三处仙女木降温事件。6OD红软基地
第四纪环境事件对柳州史前环境的影响6OD红软基地
根据白莲洞第二期堆积及桂林所取的孢粉资料获知,广西东北部山区的冷杉林曾一度下降到低海拔和低纬度的柳州地区。距今约18,000 一 15,000年期间,柳州地区的植被是以喜温偏干的松、栎为主,出现了云杉、冷杉和陆均松。盛冰期时广西中、北部气候较现在干冷,但在距今约15,000年以后进入冰后期,气温开始回升,常绿阔叶林与现代动物群逐渐出现。 6OD红软基地
第四纪环境事件对柳州史前环境的影响6OD红软基地
距今约11000年,全球气候进入全新世大暖期,海面升高,大气环流改变,驱使夏季风明显加强。喜暖、湿植物逐步繁盛,水生动物开始大量繁殖、生长,尤其是贝类、螺类、鱼类等,为此时的早期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6OD红软基地
第四纪环境事件对柳州史前人类的影响6OD红软基地
干燥、寒冷的气候适合鹿、猪、牛、羊等食草类动物活动,也促使史前人类以洞穴为居所,采取猎捕食草类动物和采集根块茎类植物为生, 。6OD红软基地
潮湿、温暖的气候使得动植物等生态环境开始发生较大的转变,水生动物逐渐繁盛起来,为便于获取较多的食物资源,促使史前人类走出洞穴,走向河岸台地。6OD红软基地
第四纪环境事件与柳州史前遗址空间分布的关系6OD红软基地
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               洞穴遗址形态6OD红软基地
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               台地遗址形态6OD红软基地
四、柳州史前文化中的人地关系6OD红软基地
柳州地区史前遗址主要包含洞穴遗址和台地遗址两大类型,文化时代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6OD红软基地
柳州史前遗址的文化面貌6OD红软基地
旧石器时代晚期打制砾石石器(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和角器),同时出现燧石质小石器。6OD红软基地
在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期不仅包含一定数量的打制石器,同时出现磨刃石器、穿孔石器和大量燧石质小石器,出现骨制品包括骨锥、骨针等,原始陶器开始出现。6OD红软基地
新石器时代早期,打制石器数量减少,磨制石器呈增加趋势,燧石质小石器和穿孔石器仍占一定的数量,骨制品则数量增加,种类多样化,陶器得到初步发展;6OD红软基地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打制石器逐步消失,磨制石器占主导地位,骨器和陶器得到长足的发展并逐步成为史前人类主要的生产生活用具。6OD红软基地
旧石器时代末期经中石器时代一直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其中包含的各种文化遗物即为探讨该区域史前人类多种的生业方式和经济形态提供了依据。6OD红软基地
文化遗物所体现的生业模式6OD红软基地
从诸多洞穴遗址出土的石器组合和动物遗骸来看,旧石器时代末期及中石器时代,当时的人类以捕获食草类野生动物和采掘根块类植物为主要生业方式,同时也捕捞一些水生动物作为补充。6OD红软基地
新石器时代中期,温暖多雨的气候使河流湖泊内的水生动物如鱼类、虾、龟鳖类及蚌类繁盛起来,以捕捞水生动物、采集植物或捕猎一些小型动物为食物来源。6OD红软基地
柳州史前遗址所体现的生业模式6OD红软基地
洞穴遗址                狩猎、采集兼捕捞模式6OD红软基地
台地遗址                采集、捕捞、渔猎兼狩猎模式6OD红软基地
柳州地区的史前人类在经历数百万年的发展进化中逐渐积累了与大自然共存的生存技能,不仅能依据实际自然环境状态选择适当的生活居所,同时也通过制作石器、骨器、陶器等生活工具来不断地适应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良好的人地互动关系。6OD红软基地
               小   结6OD红软基地
1、柳州史前遗址的空间分布与柳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6OD红软基地
2、柳州史前遗址的分布与第四纪环境有直接的联系。第四纪环境的发展演变直接决定了柳州地区史前遗址主要包括洞穴遗址和台地遗址两种形态。6OD红软基地
3、柳州史前遗址所展现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良好地史前人地互动关系。6OD红软基地
谢  谢!6OD红软基地
 6OD红软基地

展开

同类推荐

热门PPT

相关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