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形位公差培训素材PPT(部分ppt内容已做更新升级),主要介绍了形位公差分类、形位公差评定的基本原则、标注、基准Datum等内容。培训是给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正确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管理训诫行为。其中以技能传递为主,侧重上岗前进行。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员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目前国内培训以技能传递为主,时间在侧重上岗前。
形位公差培训素材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培训教程PPT类型的PowerPoint.
1. 形位公差分类
2.形位公差评定的基本原则
3.1 形位公差框格
3.2 被测要素的标注(两国标准不同)
3.2.1 中国GB标准 — 形位公差框格通过用带箭头的指引线与要素相连。
a) 被测要素是轮廓要素时,箭头置于要素的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上(但必须与尺寸线明显地分开)。见图 - 左。
b) 被测要素是中心要素时,带箭头的指引线应与尺寸线的延长线对齐。见图– 右。当尺寸线箭头由外向内标注时,则箭头合一。
3.2.2 GM标准(有四种,且可无带箭头的指引线)
3.2.3 几个特殊标注
b) 轮廓度中若表示的公差要求适用范围不是整个轮廓时,应标注出 其范围。见图9标注(仅GM标准) 。
c) 轮廓度中若表示的公差要求适用于整个轮廓。则在指引线转角处加 一小圆(全周符号)。见图14(GM 新标准与我国GB 标准相同)。
3.3 基准要素的标注
3.3.1 符号(GM标准规定字母I、O和Q不用,我国GB标准还要多, E、I、J、M、O、P、L、R、F。基准字母一般不许与图样中任何向视图的字母相同 )
GM新标准(ISO) GM A-91 标准 我国GB标准
b) 基准要素是中心要素时,符号中的连线应与尺寸线对齐。
3.3.3 GM A-91 标准基准符号的标注与形位公差框格标注一样,不
明确定义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因此GM图样的右上角或左上角专门
有“基准说明表”对基准要素进行描述。
4. 基准 Datum
4.2 类型
单一基准 — 一个要素做一个基准;
三基面体系 Datum Reference Frame — 三个相互垂直的理想(基准)平面构成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见图21。
A. 板类零件三基面体系
在图24中可发现该
盘类零件的基准框格采
用了三格,这是因为该
零件对基准轴线V有方
向要求。而从定位原理
上讲基准 U、V 已构成
了基准体系。
基准W是一个辅助
基准平面(不属于基准
体系)。
由上可知:三基面体系不是一定要用三个基准框格来表示的。
对于板类零件,用三个基准框格来表示三基面体系;对于盘类零
件,只要用二个基准框格,就已经表示三基面体系了。
基准体系中基准的顺序前后表示了不同的设计要求 。见图30。
直线度
直线度(轴线)
圆柱度
线轮廓度
面轮廓度
GM标准面轮廓度的标注
复合轮廓度( 美国ASME新标准)
垂直度
面对线垂直度
线对面垂直度
平行度
线对线平行度
倾斜度
位置度
轴线的位置度(任意方向)
面的位置度
孔(要素)组的位置度 a) 盘类件
孔组的位置度由两种位置要求组成。一个是各孔(要素)之间的位置要
求;一个是孔组(整组要素)的定位要求。
b) 板类件
一般位置度(给二个相互垂直的方向)
复合位置度
检查各孔之间位置要求的量规
公差带大小
几种特殊情况
自由状态条件 — F
这符号放置于形位公差框格中公差值的后面。描述零件在制造
中造成的力释放后的变形。所以,只有非刚性零件才应用此符号。
图63的设计要求是当零件处于自由状态时,左侧圆柱面的圆度
误差不得大于2.5mm;当零件处于约束状态时(注),右侧圆柱面
的径向圆跳动不得大于2mm。
6.4 延伸公差带 — P
当图64左示螺纹连接时,按常规方法标注,将出现干涉现象。
延伸公差带就是为了解决此问题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标注方法。它的
原理是把螺纹部分的公差带延伸至实体外(图64右)。
GM标准标注延伸公差带的两种形式(图65)
6.2 有关术语
为了明确线性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关系,对尺寸术语将作
进一步论述与定义。
6.2.1 局部实际尺寸 — 在实际要素的任意正截面上,两对应点之间
测得的距离。
6.2.2 作用尺寸
A 体外作用尺寸 — 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孔)
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轴) ,或与实际外表面(轴)体外相接的最小
理想面(孔)的直径或宽度。
B 体内作用尺寸 — 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孔) 体内相接的最小理想面(轴) ,或与实际外表面(轴)体内相接的最大理想面(孔)的直径或宽度。
6.2.3 最大实体状态(MMC)和最大实体尺寸(MMS)
A 最大实体状态(MMC) — 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处处位于尺寸极限之
内,并具有实体最大(即材料最多)时的状态。
B 最大实体尺寸(MMS) — 实际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的极限尺寸。
内表面(孔) D MM = 最小极限尺寸D min;
外表面(轴) d MM = 最大极限尺寸d max。
6.2.5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和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
A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 — 在给定长度上,实际要素处于最大实
体状态(MMC) ,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公差值时的
综合极限状态。
6.2.6 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和最小实体实效尺寸(LMVS)
A 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 — 在给定长度上,实际要素处于最小
实体状态(LMC) ,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公差值
时的综合极限状态。
6.2.7 边界 — 由设计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包容面。
A 最大实体边界(MMB) — 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MMS)的边界。
B 最小实体边界(LMB) — 尺寸为最小实体尺寸(LMS)的边界。
C 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 — 尺寸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的边界。
D 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MVB) — 尺寸为最小实体实效尺寸(LMVS)的边界。
您记住了吗?一起再来想一想!
6.3 独立原则
图样上给定的每一个尺寸和形状、位置要求均是独立的,应分
别满足要求,两者无关。
GM(美国)新标准与ISO、我国GB标准统一,将独立原则作为尺
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独立原则在图样的形位公差框格中没有任何关于公差原则的附
加符号(图73)。
GM A-91与美国旧标准将原则1 – PERFECT FORM AT MMC
(即下面要讲的包容要求)作为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关系的基
本原则。规定要素执行独立原则需用 S 表示,并强调在应用位置
度时,不论是被测要素还是基准要素执行独立原则必须标明 S ;应
用于其它特征符号项目时 S 可省略(原则2)。见下图。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
PERFECT FORM REQUIRED FOR FEATURES OF SIZE AT MMC.
TRUE POSITION TOLERANCES AND RELATED DATUMS APPLY
AT CONDITION OF SIZE INDICATED IN FEATURE CONTROL
FRAME. ALL OTHER GEOMETRIC TOLERANCES AND RELATED
DATUMS APPLY RFS. SEPARATE TRUE POSITION CALLOUTS
MAY BE GAGED SEPARATELY, REGARDLESS OF DATUM
REFERENCE. SEE GM STANDARS FOR INTERPRETATION.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
THIS DOCUMENT IS IN ACCORDANCE WITH ASME Y14.5M -1994 AS AMENDED BY THE GM GLOBAL DIMENSIONING AND TOLERANCING ADDENDUM - 1997. ALL GEOMETRIC TOLERANCES AND RELATED DATUMS APPLY RFS. RULE #1 (PERFECT FORM AT MMC) DOES NOT APPLY WHEN A RELATIONSHIP BETWEEN FEATURES IS ESTABLISHED BY ORIENTATION OR LOCATION TOLERANCES. SEPARATE POSITION CALLOUTS MAY BE GAGED SEPARATELY REGARDLESS OF DATUM REFERENCES.
GM 2004标准
THIS DOCUMENT IS IN ACCORDANCE WITH ASME Y14.5M -
1994 AS AMENDED BY THE GM GLOBAL DIMENSIONING AND
TOLERANCING ADDENDUM - 2004.
B 最大实体要求 Maximum Material Requirement
1)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遵守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当
其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MMS)时,允许其形位公差值超
出在最大实体状态(MMC)下给出的公差值的一种要求。
2)最大实体要求可以只用于被测要素,也可同时用于被测要素和
基准要素(图77)。但这些要素必须是尺寸要素。
3.1)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图78、图79)
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在给定的长度上处处不得超出最大实体实效
边界(MMVB),即其体外作用尺寸不应超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且其
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大实体尺寸(MMS)和最小实体尺寸(LMS)。
图78是最大实
体要求应用于被测
要素,而被测要素
是单一要素。
图79是最大实
体要求应用于被测
要素,而被测要素
是关联要素。
两者主要区别
为后者的圆柱公差
带必须与基准A垂
直。因为它是定向
公差(垂直度)。
3.2)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情况相当复杂。此时必须注
意基准要素本身采用什么原则或要求。
基准要素本身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则相应的边界为最大实体
实效边界;基准要素本身不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则相应的边界为
最大实体边界。
当基准要素的实际轮廓偏离其相应的边界时(即其体外作用尺寸
偏离其相应的边界尺寸),则允许基准要素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其
浮动范围等于基准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与其相应的边界尺寸之差。
此种要求公差值的补偿是通过基准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来实现
的,故不能简单的用图表来描述其补偿关系(GM A-91标准用图表
来描述是错误的)。
当基准采用基准体系,第二基准和第三基准为尺寸要素又采用
最大实体要求时,作为第二基准对第一基准,或作为第三基准对第
一基准、第二基准将有位置公差的要求。因此我们看到GM的图样
上形位公差的框格很多,而其中有些框格就是表示上述要求的。这
些框格仅用来确定综合量规或检具上基准定位销的尺寸,在测量时
一并带过,无须再单独检查。见下页图80。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都采用最大实体要求:
基准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与不采用最大实体要求:
C 最小实体要求 Least Material Requirement
1) 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遵守其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MVB)。当其
实体尺寸偏离最小实体尺寸(LMS)时,允许其形位公差值超出在
最小实体状态(LMC)下给出的公差值的一种要求。
2)最小实体要求可以用于被测要素,也可同时用于被测要素和基准
要素。只这些要素必须是尺寸要素。
最小实体要求的标注形式为加 L 。
3) 最小实体要求的原理与最大实体要求 一样,仅控制边界不同。不
作详细介绍。下面通过 一个示例说明。
7 结束语
国际上,关于形位公差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是在近四十年
才陆续开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学科。因此,还有相当一部分问题需要
进一步的探索和开拓。尤其是测得实际要素的模拟,个别项目的测
量方法,正截面的理解等等。希望大家在工作中有所作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