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选修语言文字运用ppt,包括了考点动向,语料具体而鲜活,一料多用,考点合考,具体设题着眼于“常”,应试对策,考点动向,答题误区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选修语言文字运用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厚积 细审 明辨 —语言文字运用 前四题 考点动向 1.语料具体而鲜活。 A.瓦莲卡的父亲是一位器宇不凡的老人,他脸色红润,神采熠熠,留着两撇雪白的尖端拳曲的髭(zī)须和同样雪白的、跟髭须连成一片的络(lào)腮胡子。 B.这些铜子儿是磨坊(fánɡ)主每次一个、两个地从杂货铺老板、菜贩那儿死乞白赖地硬扣下来的;人家虽没有明说,可自己总觉得这样锱铢必较未免太吝啬,当时脸都臊(sào)红了。 C.那遍地的凄凄芳草,攒(cuán)动的游蜂浪蝶,如今都藏匿得无迹(jì)可寻;只有那几棵百年老树,依旧伸展着槎桠的秃枝,给雪后的夜色平添上几分悲凉、凄清。 D.他在脑中搜寻恰当(dànɡ)的话语,如同宝石商人在口袋中搜(sōu)索宝石,口袋中充满了放光眩目的珠玉奇宝,却因为数量太多了,反而选不出那自以为极好的一粒。 清点故宫艺术珍藏工作起动后,封存的奇珍拱壁终于得以重见天日。[甲]其中有足以乱真的玉琢西瓜,有“雨过天青”色的瓷器,有经历三千年沧桑的铜器,还有皇帝御用的玉玺。 [乙]唐宋元明清历代名画,更是美不胜收。有些山水画,描写大自然的朝暾夕阴,气象万千;有些名家画的马惟妙惟肖,跃然纸上;鱼儿遨游水中,栩栩如生;鹅鸣鸡唱,如闻其声;竹影扶疏,迎风摇曳;荷塘新叶,晨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丙]中国的名画,不仅力求形似,而且要表现动态、声音、色泽等特征,希望启发想象、甚至激发情感。换一句话说,就是要模写事物的神韵。 2. 一料多用,考点合考。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蜚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致、①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李白的“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淳厚从容。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该是在西递村。②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的民间生活。从远处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③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 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④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fēi) 暄哗 B.幢(zhuàng) 宁静质朴 C.伫(chù) 纯粹 D.淳(chún) 淋漓尽至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优美 领略 繁杂 B.幽美 领略 繁复 C.幽美 领悟 繁复 D.优美 领悟 繁复 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具体设题着眼于“常”。 络腮胡子 萋萋芳草 放光炫目 起动 美不胜收 清芬可挹 甚至 究其原因,主要是……所带来的 它的很多特征……但是对它的探测…… 手语等多个语种 答题误区 字音 易忽略、易错、易混 例:病恹恹 旋转 尽量 拎包 搽粉 字形 形近字、同音字 例:炫目——目眩 抑或 惆怅 落寞 词语 对词的理解模棱两可 对语境把握不准 例1:曾几何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而今已是厂房林立了。 例2: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表情补充点缀一番,其效果是无可非议的。 应试对策 1.从积累到积淀; 2.把握热点,攻克难点; 3.要树立强烈的语境意识; A.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 B.要真正领略徽派建筑之美,该是在西递村。 C.从远处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 D.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语言综合运用题 考点动向 1. 设题灵活,题目互补。 第5题是写申请书,偏实用性;第6题一棵树的内心独白,偏文学性。 2.多个考点糅合,注重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 第5题涉及语段的压缩,语言表达的简明、连线、得体、准确等考点。 第6题涉及语段的扩展,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还有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鲜明、生动等考点。 3.向微写作靠拢,带点创作的味道。 2010年写海报、2011年写公益广告、2014年写信,2016年补写倡议书。 答题误区 第5题 错例1:我的学生证弄丢了,希望您能补办一张,我想用它来办理公交卡。谢谢老师! 错例2:老师您好!我误丢了学生证,现需用其办理公交卡,请您补发,谢谢! 错例3:我不慎遗失学生证,今后定深省改正。望贵处能予以补发,以办理公交卡。 错例4:老师,因为我比较马虎,把学生证放在家中但是弄丢了,现需办理公交卡,麻烦老师补发。 第6题 错例1:冷!今年是真的冷,更何况还有大风。我虽已早早脱尽叶片,仍旧能感到水分在蒸腾出去。太阳像没有生气的大眼睛,无神地睁着。不禁羡慕起阮籍了,他尚有清风吹其襟,而我只有烈风刮寒心。腊月的寒风像伐木工手里的锯子,重重地、一下一下地剐着,我的脸都开裂了。真疼啊…… 错例2:我是来自于大西北冬日原野上的一株小树,从小便与周围的兄弟姐妹们生活在一起。虽然每天都有充足的阳光沐浴着我们,但寒冷的北风却无时不刻地不在把魔爪伸向我们。稀缺的水分也逼近我们把根牢牢扎在地下以求能度过一个又一个年头。 错例3:冬日老人走得缓慢且性情暴躁,时不时吹起一阵刺骨的北风,卷着沙尘狠狠拍打在我的枝干上。我的叶子们因为口渴平日里总是无精打采地低着头,我也浑身乏力,却也必须坚挺着接受北风的问候。一些叶子因受不住干渴离我而去,我无力挽留,只能在风中瑟瑟发抖。冬日老人,请走得快一点吧。 应考对策 1.精选例题,考点逐一夯实。 表达方式 表达内容 表达口吻 修辞手法 (2016年)在空格处分别补写处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两处字数各不超过40个字)(5分) 倡议书 各位同学: 乘坐公交是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众所周知, 。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老人被人群挤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剧。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生倡议: 。 文明乘车,从我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 XX中学学生会 X年X月X日 表达方式——记叙 表达内容——文明乘车的好处 怎么文明乘车 表达口吻——客观 祈使语气(倡议) 修辞手法——适当 自觉排队,有序上车;尊老爱幼,主动让座;举止文明,谈吐有礼。 公交上车排好队,紧拉扶手莫推搡。小声说话动作轻,礼让老弱病残孕。 3.重视文学型微写作的训练。 从描绘自然的乐曲、绘画中,选出你喜爱的作品,把你在欣赏时想象到的美妙的画面和意境用文字表现出来,写一篇两三百字的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后的写作实践) 大自然中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一片嫩红,一滴秋雨,一声鸟鸣,一丝云彩,一丛云彩,一丛风中的芦苇……都具有动人心魄、令人回味的美。请以“美的瞬间”为题,写两三个一两百字的片段。 优秀的人物画既能抓住具有包孕性的瞬间刻画人物,又能融入画家的情感与思考。《林黛玉》《祥林嫂》和《翠翠和傩送》这三幅插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请和同学交流,并写一则三四百字的赏画心得。(必修二第四专题) 小说的语言与影视剧本的语言各有特点。比较下列两段文字,简要归纳小说和影视剧本语言的不同特点。试着将第一段话改写成影视剧本。……(必修四第二专题) 延续下面这段话的叙述腔调续写成一篇文章,不超过800字。 “每当想起童年,便能记起这句话:‘回首往事,既喜且忧。’不知有多少次我在梦中又把自己变成了可爱的小姑娘(小男孩儿),同儿时的伙伴在老地方玩耍。……” 想象你在夜空下的一片荒野下,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写出你当时的感受。 试用100-300字描述自己最喜爱的一部中长篇小说的结构。(《外国小说欣赏》思考与实践)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动态 1.涉及话题多样化。 近五年高考涉及了从建筑、国学、视觉文化、思维与语言、语言变革与文化形式等话题的探讨,今年模拟卷涉及古代城市规划传统 。 一方面能够使考生通过阅读增长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很好地满足考查要求 2.选项设置比较灵活,注重考查理解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天造地设之巧,在人善于黠缀耳”的一项 D. 《四境图》虽不是专为规划而绘,但它对城市山水名胜的评价,对当今很有启发。 其实这四幅图就是对城市四向山水人文胜迹及其风景的一个评价 3.从理解到评价,考查难度有所增加。 9.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观点,并作简要评价。(4分) 答题误区 主要观点 错例1:“天造地设之巧,在人善于‘黠缀’耳。”中国的城市规划的奥妙是推敲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天阙”模式的建设,有融合自然与山水的建设,还有“四望”的传统建设。 错例2:城市规划若结合了人工建设与自然环境,会有极佳的效果。 错例3: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结合自然的方法十分精妙。 错例4:城市规划者应结合自然环境来规划设计城市。 评价 错例1:中国城市规划中有“天阙”模式,百姓屋宇建设也有结合山水远景习惯,山城水乡与自然紧密结合,所以观点正确。 错例2:在规划城市的过程中不可一味地追求人工建设或是自然景观,需二者紧密结合,兼顾内外,追求美的极致。 错例3:这体现中国规划设计“四望”传统,对当今仍有启发。 应考对策 1.转变观念,注重理解。 (省模拟卷)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2016年高考)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2015年高考)在文章末尾,作者认为“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根据本文内容说明理由。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答题思维的点拨、引导 3.重点辨析长句的句间关系。 (2016年浙江) A项 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运用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进而推动了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 不管平地与山尖, 远近高低各不同。 千磨万击还坚劲, 十年辛苦不寻常!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