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地应力ppt,包括了概念,研究地应力的必要性,地应力的成因,地壳浅部地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地应力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本节主要内容 1概念 2研究地应力的必要性 3地应力的成因 4地壳浅部地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 4.1 概述 4.1.1地应力的概念 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 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 力或原岩应力。 4.1.2 地应力测量的必要性及意义 a)它是引起各种地下或露天岩石开挖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 用力。 区别于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其他力学。 b)传统的岩石工程的开挖设计和施工的经验类比法有局限性。 小规模和地表的岩石工程,经验类比的方法往往是有效的。 大规模和深部的岩石工程,经验类比法有不足。 c) 是岩石工程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分析的必要 前提条件。 d)地应力应用领域广泛。 对地震预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油田油井的 稳定性、核废料储存、岩爆、煤和瓦斯突出的研 究以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50年代N.Hast实测发现存在于地壳上部的最大主应力方向接近水平的,而且最大水平主应力一般为垂直应力的1~2倍,甚至更多。 4.1.3 地应力的成因 硅镁质组成的地幔因高温,上下对流、蠕动,深部地幔上升到顶部时变成2股方向相反的平流:与反向平流相遇,转为下降流进入深部,形成封闭的循环体系。 亚洲形成孟加拉湾延伸至贝尔加湖的最低重力槽,是拉伸的袋装区,西昌、攀枝花到昆明的裂谷刚好处于这一地区,形成以西藏为中心的大对流环(上升),华北-山西地堑有下降流。 产生很大的水平应力。 4.1.3 地应力的成因 4.1.3 地应力的成因 大陆板块受印度洋、太平洋外部板块推挤(每年数厘米),受西贝利亚、菲律宾板块约束,板块发生变形,产生水平应力场。 印度洋、太平洋板块的移动促成中国山脉的形成,控制我国地震的分布。 喜马拉雅山现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但在几十万年、几百万年前,它的海拔还是比较低的。同时,青藏高原在200万年前~300万年前,平均海拔只有1000米~2000米,而现在的平均海拔是4600米以上。 4.1.3 地应力的成因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 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 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经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 洋脊地震带 在全球洋脊的轴部,均为浅源地震,震级一般较小。 4.1.3 地应力的成因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中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4.1.3 地应力的成因 岩浆侵入、冷凝收缩和成岩,均产生应力场。 高温岩浆对周围岩体施加均匀压力,冷凝后收缩,并从接触面逐渐向内部发展。 产生局部应力场。 4.1.3 地应力的成因 5)地质构造应力 5)地质构造应力 5)地质构造应力 6)地形、地表剥蚀对地应力影响 7)水压力、热应力 a.孔隙水压力、流动水压力(影响小)、静水压力(悬浮作用) b.一般地温梯度: 岩体的体膨胀系 数: ,岩体弹模E=104MPa;地温梯度引起的温度应力 约为: 4.1.4 地壳浅部(3000m以内)地应力分布的主要规律 4.1.4 地壳浅部(3000m以内)地应力分布的主要规律 7)地形、地表剥蚀对地应力影响 本节主要内容 1 地应力测量概述 2 水压致裂法的测量原理与步骤 3 应力解除法(空心包体应变计) 的测量原理与步骤 4.2 地应力测量方法 4.2.1地应力测量概述 b. 方法分类 4.2.2 水压致裂法 水压致裂法的假设前提: (1)有2个( 、 ) 主应力为水平方向, 另1个 为竖直方 向,且 (2)线性、均质、各向同性 (3)渗透符合达西定律 水压致裂法步骤 (1)钻孔(地质勘探)、 选段(完整)、 封隔(气或液); 直径:38、51、 76、110、 130; (2)加液压将孔壁压裂与重开 ①P0-孔隙水压力或地下水压力 ②Pb-初始压裂压力 ③Ps-稳定开裂压力 ④Ps0-关闭压力 ⑤Pb0-重张压力 各特征压力的物理意义 ①P0-岩体内孔隙水压力或地下水压力 ②Pb-注入钻孔内液压将孔壁压裂的初始压裂压力 ③Ps-液体进入岩体内连续的将岩体劈裂的液压,称为稳定开 裂压力 ④Ps0-关泵后压力表上保持的压力,称为关闭压力。如围岩 渗透性大,该压力将逐渐衰减 ⑤Pb0-停泵后重新开泵将裂缝压开的压力,称为开启压力 4.2.3 应力解除法 1) 基本原理: 当需要测定岩体中某点的应力状态时,人为 的将该处岩体单元和周围的岩体分离,此时, 岩体单元上所受的拉力将被解除。同时,该单 元体的几何尺寸也将产生弹性恢复。应用一定 的仪器,测定弹性恢复的应变值或变形值,并 且认为岩体时连续、均质和各向同性的弹性 体,于是就可以借助弹性理论的解答计算岩体 单元所受的应力状态。 2) 应力解除法分类 一、围岩压力的基本概念 狭义围岩压力:围岩作用于支护上的压力。(围岩和支护被看成独立的两个体系) 广义围岩压力:支护与围岩是一个共同体,二次应力的全部作用力视为围岩压力。 (1)稳定状态: 二、水平洞室围岩的主要破坏形式 1、围岩整体稳定,可能有局部掉落。 (爆破震动、局部裂隙切割) 2、脆性断裂破坏 拉裂破坏,一般在洞顶。 3、松散、冒顶、片帮→自然拱 4、围岩膨胀底鼓 5、形成塑性滑移面 开挖后→ ↓, ↑ →形成塑性区→在与主应力方向形成 的共轭对称两组滑移面。 三、围岩压力分类 1、松动压力:松动脱落围岩,作用在支护上的岩体的自重荷载(自然拱、掉块,……)及时支护减小松动范围、控制松动区发展。 2、塑性形压力 阻止围岩塑性变形时,作用在支护上的压力。 3、冲击压力: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岩爆)所形成的压力。 4、膨胀压力:围岩膨胀所形成的压力 只有松动压力和塑性变形压能够计算。 四、影响围岩压力的因素 1、地质方面的因素(自然属性) (1)完整性或破碎程度。 (2)结构面的产状、分布密度、力学性质、充填物性质及其充填状态。 (3)地下的活动状况。 (4)岩体的性质和强度。 2、工程方面的因素 (1)洞室的形状和尺寸 (3)洞室的位置、尺度和覆盖层厚度。 (4)施工中的技术措施。 例如,控制爆破(光、预裂) 开挖顺序 (5)洞室的轴线走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