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虎头ppt,包括了虎头海雕,分布地,小知识,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种群现状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虎头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虎头海雕 1403班 陈晖 虎头海雕 中文学名:虎头海雕 拉丁学名:Haliaeetuspelagicus 别称:虎头雕、海雕、羌鹫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隼形目 科:鹰科 属:海雕属 二名法:KamchatkanSeaEagle 生存状态:易受害种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分布地 虎头海雕(拉丁学名:Haliaeetus pelagicus):在国外繁殖于俄罗斯西伯利亚、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沿海、萨哈林岛、堪察加半岛和朝鲜,越冬于日本北海道、琉球群岛,阿留申群岛、科迪亚克岛和朝鲜。 我国仅有指名亚种,极为罕见,仅记录于河北滦南、山西榆次、辽宁大连和营口、吉林珲春、黑龙江抚远,以及台湾新竹和嘉义等地。除台湾为迷鸟外,其他各地的居留情况也尚不清楚,其中吉林、辽宁可能为夏候鸟,河北可能为冬候鸟,山西可能为旅鸟。 小知识 迷鸟:顾名思义,就是迷路的鸟。指偏离自身迁徙路线的候鸟,它们因为一些恶劣的天气原因而改变路线。 夏候鸟:是指春季或夏季在某个地区繁殖、秋季飞到较暖的地区去过冬、第二年春季再飞回原地区的鸟。如家燕、杜鹃、黄鹂就是我国的夏候鸟。 冬候鸟:指冬季在南部较暖地区过冬,次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幼鸟长大后,正值深秋,又飞临原地区越冬,对该地区而言,这类鸟称冬候鸟 ,如鸿雁、天鹅、野鸭等,在中国长江中、下游生活的鸟类都为冬候鸟。 旅鸟:候鸟在依不同季节而从一个栖居地飞到另一个栖居地的过程中,经过某些地区,不在这个地区繁殖,也不在这个地区过冬,这种候鸟就成为该地区的旅鸟。 体型硕大,特征为有一黄色的特大鸟喙,它的体羽主要为暗褐色,虹膜、嘴、脚均为黄色,爪黑色。 前额、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以及呈楔形的尾羽全部为白色。朝鲜亚种前额和翅小覆羽不为白色,体色亦较暗。它的尾羽有14枚,比同属的其他海雕多2枚。 飞翔时从上面看,腰部、尾羽和两翅前缘的白色与黑色的两翅以及其余上体呈鲜明的对比;从下面看,白色的翼缘,白色的尾下覆羽和尾羽与黑色的下体的对比也很强烈。 外形特征 它们锐利的双眼虹膜、强而准确的爪,以及威猛有力的喙,都呈现鲜艳的橘黄色,无论凌腾高空,或是停歇于枝头、海滨,都展现出王者的不凡气度与神气。 大小量度: 体重4850g, 体长♂1012mm,♀1045mm; 嘴峰♂68mm,♀66-72mm; 翅♂575mm,♀625-643mm; 尾♂337mm,♀355-410mm; (注:♂雄性;♀雌性) 生活习性 习性:虎头海雕飞行缓慢,常在空中滑翔、盘旋或者长时间地站在岩石岸边,乔木树枝上或者岸边的沙丘上。冬季成群活动。是海湾上空中最大型的猛禽,时常滑翔、盘旋于天际,行动极为机警。冬季成群活动,是海湾上空中最大型的猛禽,目光机警,随时注意猎物的动向,行动敏捷,往往一击即中。虎头海雕在捕食时,会在水面6-7米处盘旋,或在浅水处等待。 食性:主要的食物是鱼,尤其是大马哈鱼、鲑鱼和鱒鱼,除了鱼类外,它们亦有时会捕猎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也吃腐肉。它们也会捕猎年轻的海豹。也吃野鸭、大雁、天鹅等大中型鸟类和野免、鼠类、狐等中小型哺乳类,以及甲壳类动物、幼海豹和鱼、海兽等动物的尸体等。 叫声:深沉而嘶哑,能使人联想起猛虎的狂啸 繁殖方式 虎头海雕的求偶季节为2月到3月间,是标准的一夫一妻制,每年繁殖一次,繁殖期为4月-6月,在繁殖期,虎头海雕营巢于河谷地带,巢多置于高大乔木顶部枝杈上或较粗的侧枝上,较为固定,一般多年使用,它们会不断轮流使用这些巢。鸟巢高度一般约为150厘米,直径最多可达250厘米,形状为盘状,主要由枯枝构成。 虎头海雕每窝产卵1-3枚,通常2枚。卵的颜色为白色,稍微缀以绿色。孵化期为38-45天。在约4到5岁时,幼鸟才正式开始踏入性成熟的阶段。到了8至10岁时,小虎头海雕才正式长出成鸟的羽毛,此时亦正式踏入成鸟的阶段。 野外虎头海雕的寿命为20-25年。 种群现状 虎头海雕属于易受害种,分布区狭窄,种群数量稀少并仍在下降,主要原因为环境污染导致渤海鱼类死亡。估计在全世界仅有6000-7000只,在中国更为少见,在辽宁及河北曾有记录。中国1986-1990年秋季对北戴河候鸟的观察,已不再遇及。最主要威胁到它们的是栖息地的改变、工业造成的污染及过度捕捞鱼类。 谢谢观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