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2016高考形势与备考策略资料ppt,包括了2016年高考形势,高考的研究方法,2016年高考备考建议,改革试点省市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2016高考形势与备考策略资料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一、2016年高考形势
1. 改革试点省市(自主命题)情况
上海市:
2015.6,2014届学生(高一)进行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是地理和信息技术,只设合格性考试;
2016.6,2014届学生(高二)进行第二次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是物理、化学、历史和生命科学,只设合格性考试。
浙江省:
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2013届学
生(高二)进行了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科目涵盖了除英语外的所有科目。浙江省的这次考试是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同时进行。这意味着,浙江省2013届学生提前进入新高考模式。
2. 山东省有望成为新的试点省份
山东省继续实行“三步走”的回归全国卷方案,2016年继英语使用全国卷之后,文综、理综改用全国卷;
日前,山东省宣布将从2016年秋期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启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
3. 2016年,全国卷范围进一步扩大
安徽、福建、广东、湖北、湖南、陕西、四川、重庆等8省市宣布放弃自主命题,开始使用全国卷;
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的省、市、自治区,达到25个;
2016年全国卷有望出现三套。
4. 高考改革在探索中稳步推进
教育部对试点省区的选择和改革的推进很慎重;
浙江模式和上海模式都只是代表一种探索;
课程改革最新进展情况。(课程标准变化、教材编写筹备)
5. 全国卷命题风格将保持稳定
全国卷不会因使用省份增加而改变难度;
甲、乙、丙三套试卷不会出现过于明显的难度差别。
使用哪一套试卷,由各省、市、自治区自己选择,报经教育部审批。
6. 2015年高考试题的特点
概括起来,实际上都是老话:
“三个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稳定中求创新。
★贴近时代
彰显时代主旋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改革与创新。
★贴近生活
各学科选材生活气息浓厚。
语文I卷中的体育比赛、医患沟通、食品安全、交通违规等;数学I卷企业宣传费用预测、II卷中二氧化硫排放柱状图等;英语中选材涉及当今社会、生活、科技、教育健康、时尚等;物理学科涉及到的乒乓球平抛运动、汽车直线运动等;化学中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海水开发利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新能源甲醇水处理等;生物学科涉及到了输液引起内环境变化、疯牛病、遗传病艾滋病等;历史学科中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节假日变迁等;地理学科中的雨水花园等。
★贴近考生实际
突出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
没有偏、怪、繁难题。
★稳定中求创新
试卷结构、题型、分值分布、命题风格成熟而稳定;
创新点明显。
语文学科文言文考查角度、实用类文本阅读变为自传、作文;数学II卷中要求划出交线围成的正方形、从题设图表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英语学科作文体现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理综各学科对实验的创新思路设计;文综第41题创新性表现突出,在命题的微观技术方面也有较大的变化。
二、高考的研究方法
高考为什么这么难?
目标有问题:老师不能成为导师;
观念有问题:教学主次地位颠倒;
方法有问题:指导备考智慧缺失。
目标缺失的表现:
高考考什么?
高考怎么考?
高考为什么这样考?
目标问题产生的原因:
课标、大纲和说明
考题研究不到位
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
观念问题的表现:
一言堂的独角戏
课堂低效,事倍功半
重知识轻能力与技巧点拨
观念问题产生的原因:
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不关注最新的课改形势;
忽视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教育。
3. 方法问题:迷恋题海战术
只模拟试题没有模拟过程
本质上没有突破知识立意
只有答案却没有具体尺度
只模拟考试却忽视了评价
★熟练掌握考试大纲的要求
(1)关于高考性质的定位
考试性质:目标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
目标性考试:以既定的目标或标准来解释分数的考试。它以教学目标为考查依据,目的是检验考生是否达到了既定的考查标准。
选拔性考试:以考试集体的常模(如平均数、标准差以及相对地位量数)来解释分数的考试。目的是根据考试集体中考试分数的差异,选拔相对分数高的考生。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目的是选拔适合高等学校要求的合格新生。
(2)高考命题的依据
1977-1991,《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1992-2006,《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
2007-2016,《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
2017----- ,高等学校的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
(3)考核目标与要求
语文: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等六个层级;
数学:分成知识要求、能力要求两个层级。其中知识要求又分成知道、理解、掌握三个梯度;能力层级又分为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五项能力,并强调应用和创新两个意识。
英语学科:分为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两个层级,其中语言应用层级针对听力、阅读理解和写作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物理:分为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和实验五项能力。
化学:分为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两个层级。其中知识层级包括理解、了解、综合运用三个层次;能力要求包括信息处理、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验探究能力。
生物:分为理解、实验探究、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四项能力。
文综:分成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能力层级。
《考试大纲》针对各项能力目标都有具体的说明,望大家能够认真研究,并结合高考真题予以推敲、领悟。
(4)试卷结构和分值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3题左右,约10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7题左右,35分左右。分别为:
1.文言文阅读1则,4题左右;
2.诗歌阅读1则,2题左右;
3.名句名篇默写,1题。
文科综合: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5)题型示例
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物化
近两年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有的学科有明显的变化(如语文、英语),有的学科则无变化。
变化大的学科(语文、英语)在高考命题中有所体现,但没有变化的并不意味着命题形式(试题展现形式)的固化。
(6)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是一线老师特别关注的内容。
作为研究,一定要关注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中考试范围的具体差异。
同时,也要注意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在顺序排列、语言表述上的差异上与课程标准的差异,要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这种差异很可能就是命题专家有意无意的信息暗示——知识体系的重组,预示着学科能综合的考查方向。
数学课标与考纲的描述差别
★认真、深入研究高考真题
1. 宏观研究:试卷的整体面貌
试卷结构:是否与考试说明规定有出入?与近两年相比,是否有调整?
组卷:形式上是否有变化?变在哪里?为什么会有变化?
题型:题型是否有变化?变在哪里?与以前相比,这种变化有无合理性?
知识分布:试卷的知识分布(覆盖面)如何?是否合理?
试题难度:难度比例是否合理?总体难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0.55左右)?
整套试卷的亮点是什么?分析其成为亮点的原因。
试卷的长度(信息量、阅读量要稳定)是否合理?答案书写量是否适中?
还原试卷的双向细目表,并与近两年高考试题的双向细目表进行比对,找出异同。
2. 微观研究:试题的呈现形态
情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
选用的材料权威和鲜活吗?
材料中的信息量符合阅读要求吗?
学科特质鲜明吗?
符合学科的呈现与表达习惯吗?
立意:试题的考查目的。
高考是选拔人的考试,考核综合能力。
试题考查的是学科主干知识吗?
试题考查的能力目标鲜明吗?
试题的考核目标实现了吗?
设问:试题的呈现形式。
试题与提供信息材料结合了吗?
设问精巧吗?
设问指向明确吗?
赋分:
应答的思维过程与所赋分值合理吗?
其量化的分数有意义吗?
答案:
给予的答案科学严谨吗?
答案能自圆其说吗?
答案的组织是合格高中生学习能力之所及的吗?
2015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的几个细节.doc
高考命题者追求的境界
三、2016年高考备考建议
1.要重视对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
依据高考的需要重新整合教材:
以高考的高度整合教材
以高考的思维审时教材
以高考的角度解析教材
抓基础,区分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
主干知识:考纲中规定的知识
重点知识:近五年高考反复考查的主干知识。
主干知识引导学生自己梳理,重点知识老师要精讲、讲透。
关注课标和考纲知识系统的差异
体系的差异
要求的差异
2. 要重视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
对考生进行文本阅读速度提升专门训练(每分钟500字);
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并能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渗透思维能力培养。
习惯性阅读技能培养:快速阅读→提取信息→解读信息→问题发现→解决问题。
3. 深度感知高考
认真研究近五年特别是近两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
稳中求变,这是高考命题的基本理念;
认真比对,注意高考试题的新变化;
高考考点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分布、呈现形式、能力目标及规律;
关注细节变化,有目的地指导日常教学。
2011-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程卷历史试题分类汇总.xls
2015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的几个细节.doc
4. 学科能力培养要及早抓
学科能力培养要落实到每一节课,通过教师的典型示范(真题示范、文本示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额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要让学生明白:
高考考什么能力?
用什么方式考查这种能力?
同一种方式可以兼顾考查哪些能力?
5. 精心选择好题和好卷
题海战术不可取,但适度的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能力是学生练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什么是好题?
好题就是适应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基本要求的试题。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科学性、公平性、原创性、时代性、导向性。
考查能力的试题特征
有明确的思维元素;
充分表现思维过程;
有科学合理的评分规则。
“问题试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立意不高,考核目标与考查意图不明确;
大材小用,阅读量过大,思维含量偏低;
瑕疵较多,题型功能作用与规范性不强;
导向性差,原创性及分数意义有待提高。
什么是好卷?
好卷就是符合高考要求和考生实际,具有良好的信度和区分度、适宜的难度测试试卷。
好卷要符合以下特征:结构稳、导向正、选材新、设问活、考核全。
好题集中到一块,未必就是好卷。
★天一文化命题组卷的一般步骤
前期准备:研究当年高考大纲和试题——规划命题蓝图(双向细目表)。命题蓝图(双向细目表).xls
分头命题:按照蓝图分配任务——分头搜集组织材料。
集中命题:按照材料起草试题——确定试题草稿——草稿审校——录入修改——再录入。
沉淀提升:组织打磨——入库沉淀——组卷——提交审查——交付印刷。
天一文化考试研究院倾心打造的2016版《考前专家诊断卷》采用了新的组卷方式。
★试卷和试题评价的一般标准
A、试卷(指试卷的整体面貌、结构和总体要求)
1.试卷设计体现《考试说明》的要求。
2.考查学科的主体内容,即中学重点内容和与大学学习相关密切内容。
3.反映学科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
4.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学科思维能力。
5.考查内容具有合理的覆盖面和比例。
6.题型比例配置适当。
7.题目难、中、易比例合理,有效地控制试卷难度。
8.控制试卷长度,中等水平的考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卷。
B、试题评价(试题评价是对每个题目的立意、结构,以及情境设置和设问与立意之间一致性关系的评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总体要求)
1.试题评价总体要求
⑴试题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
⑵题目的立意、情境、设问的角度及方式科学、可信、新颖、灵活。
⑶题目表述方式合理、有效;题干及设问准确、简洁。
⑷难度合理,有较好的区分度。
2.选择题评价要求
⑴题干围绕一个中心,选项和题干的关系一致。
⑵干扰项有效,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
⑶各选项的结构、长度大体一致。
⑷正确选项分布均匀。
3.非选择题评价要求
⑴题目设计体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
⑵考查主要的、重要的、较高层次的学科能力。
⑶答题量与赋分值合理。
C、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参考答案科学、规范、简洁。鼓励考生有创见地答题。
2.评分标准可操作性强,易于控制评分误差。
3.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的关系一致。
6. 要注意规范学生的答题技术
7. 要重视试题的讲评
8. 培育信心,正向引导学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