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耳穴埋豆治疗失眠ppt,包括了耳廓表面解剖,耳穴形象分布,耳穴探查方法,耳穴辅助诊断注意事项,耳穴疗法的适应症,耳穴选穴原则,耳穴压豆操作,操作要点,操作评价,疗程与转归,常见反应,耳压注意事项,耳穴压豆治疗我科常见病,耳穴压豆临床辨治应用,临床症状用穴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耳穴埋豆治疗失眠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平乐县中医医院
蒋青
一、耳廓表面解剖
二、耳穴形象分布
1、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或耳垂邻近。
2、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
3、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
4、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
5、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呈环形排列。
三、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耳轮脚、耳轮
耳轮脚:呃逆、皮肤病。
直肠下段(起始端、近屏上切迹):便秘、脱肛、里急后重。
尿道(平对耳轮下脚下缘):遗尿、尿频、尿储留。
外生殖器(平对耳轮下脚上缘) :睾丸炎、阴道炎、阳痿。
耳尖:红眼、发热、高血压。
轮1~6: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耳舟、对耳轮上下脚及体部
指、腕、肘、肩、肩关节、锁骨:相应部位疼痛。
荨麻疹点(指腕之间):止痒、抗过敏。
趾、踝、膝、臀、坐骨:相应部位疼痛及扭伤。
腹:腹腔盆腔病的配穴。
胸:胸痛、胁痛、神经痛、乳腺炎。
颈:落枕。
骶腰椎、胸椎、颈椎:相应部位疼痛。
三角窝
神门(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镇静、安神、消炎、止痛。
子宫(耳轮缘内侧中点):妇科病 、阳痿。
下脚端(对耳轮下脚、耳轮内侧交界处):对内脏的解痉、镇痛。
耳屏
外鼻(外侧面的中央):过敏性鼻炎。
咽喉(内壁上1/2处):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
内鼻(内壁下1/2处) :鼻炎。
上屏尖(上部外侧缘):牙痛、斜视。
下屏尖(下部外侧缘):升压、抗过敏。
轮屏切迹、对耳屏
脑干(轮屏切迹正中处):头痛、眩晕。
平喘(对耳屏尖端):哮喘、腮腺炎。
缘中(脑干、平喘连线中点):遗尿、失眠。
脑(内侧面):镇静、止痛。
睾丸(卵巢,内侧前下方):副睾炎、月经不调。
额、枕(外侧面的前、后下方):头痛、头晕、失眠、神经衰弱。
颞(额枕中点):头痛、偏头痛。
耳轮脚周围主治消化道疾病
食道、喷门:下方前2/3、后1/3处。
胃:消失处。
十二指肠、小肠、大肠:上方各1/3处。
阑尾:大小肠之间。
耳甲艇
膀胱(大肠穴直上,对耳轮下脚下缘):遗尿、尿潴留。
肾:(小肠穴直上,对耳轮下脚下缘):腰痛、耳鸣、听力减退。
输尿管(肾、膀胱之间)
肝(胃、十二指肠的后方):眼病、胁痛。
脾(紧靠对耳轮缘、肝穴下方):腹胀 、消化不良。
胰胆(肝肾之间):消化不良、胆道疾患。
耳甲腔
口(紧靠外耳道开口的后壁):面瘫、口腔溃疡。
心(中央):癔病、心悸。
肺(心的上下方后方):咳喘、皮肤病。
气管(口、心之间)
屏间(外耳门后下方、近屏间切迹处):痛经、月经不调。
三焦(外耳道口、屏间、脑、肺穴之间) :便秘 、浮肿
耳垂
目1、目2、眼(屏间切迹前后下方、五区正中):青光眼、假性近视、麦粒肿。
牙痛点1、2(一区的后下角、四区的中央):牙痛、牙周炎、拔牙麻醉。
上颌、下颌(三区的正中、上方):牙痛、颞下颌关节炎。
内耳(六区正中):耳鸣、听力减退。
扁桃体(八区正中)
面颊区(五六区交界线周围):面瘫
耳背
降压沟(对耳轮下脚沟):高血压。
阳维(耳背乳突交界的“弦筋处”):耳鸣、耳聋。
耳迷根(平耳轮脚、耳背乳突交界之耳根部):头痛、鼻塞、胆道蛔虫症。
上、中、下耳背(艇后隆起最突起处、中间、甲腔隆起最突起处):腰背痛、皮肤病。
上、下耳根(耳根的最上、下缘):止痛、治瘫。
耳穴探查方法
直接观察法
压痛点探查法
电测定法
耳穴辅助诊断注意事项
各反应区与全身的联系:肺主皮毛。
与正常反应点的区别(压之不痛)。
耳穴疗法的适应症
各种痛症:扭伤、牙痛、肩颈痛、痛经。
各种炎症:牙周炎、咽喉炎、胃肠炎。
功能紊乱性病症:高血压病、冠心病
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 :哮喘、鼻炎、荨麻疹
内分泌代谢性病症: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
各种慢性病症:肢体麻木、便秘、减肥、美容
总之,急慢性病症200余种。有效率83-99%。
耳穴治疗的禁忌症
1、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
2、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高度贫血、血友病,不宜针刺,可用耳穴压贴法。
3、有习惯性流产者禁用耳穴治疗。
4、外耳患有病症,如溃疡、湿疹、冻疮破溃时。
耳穴选穴原则
辩证选穴(皮肤病取肺)
对症选穴(月经病取子宫)
经验选穴(神门安神;耳尖退热)
按病选穴(胃病取胃)
耳穴压豆操作
消毒后,医者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用镊子夹取耳穴压丸贴片贴压耳穴,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天3~5次,可留置2~4天。
操作要点:
一般每日按压3-4次,每次2-3分钟(伴剧痒时,可随时按压)。手法宜由轻到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久病、老年体弱者手法要轻。
清理用物,洗手,再核对,做记录并签名。
操作评价:
操作过程顺利流畅,动作轻巧,规范
穴位掌握熟练、准确
与病人沟通有效,能配合操作
疗程:
慢性病一般每周换贴耳穴3次(隔日换一次),每次用一侧耳穴,两耳交替运用。10次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休息10天。
急性病每日贴压1次,每次一侧耳穴,两耳交替,4-7次为一个疗程,或视病情而定。
疗程与转归
即时效应:症状立即好转。
延缓效应:治疗之初没有反应,1-2个疗程之后,症状逐渐好转。
短时反跳反应:治疗之后起初症状反而加重,然后逐步恢复。
无效反应:经几个疗程(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仍未见效果,敏感点匮乏,改用或加用其他治疗。
不良反应:偶尔过敏反应,立即停止。
常见反应:
疼痛反应:多数耳穴都会有疼痛感,少数也有酸麻胀热凉等感觉。刺激数分钟后,耳廓局部或整个耳廓逐渐出现充血、发热、属于治疗中的得起反应,疗效好。
耳穴疼痛是一种取穴准确的表现,一般尚可忍受,则不用处理,随着症状好转,耳穴疼痛可缓解。需要解释清楚,获得患者配合。
耳压注意事项
耳廓皮肤有炎性病变、冻疮不宜用。
湿热天气,耳穴压丸宜1~3天。
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耳穴压豆治疗我科常见病
耳穴压豆临床辨治应用支气管哮喘
实证气管、交感、内分泌;风寒外束加皮质下、肺,邪热伤肺加耳尖、胃、耳迷根,痰湿阻肺加脾、三焦、枕。虚证取肾、皮质下、肾上腺;肺肾气虚加肺,脾肾阳虚加脾、兴奋点。
随症:1、过敏:风溪、神门、枕、肾上腺。2、咳嗽为主:肺、大肠。3、感染痰多:大肠、耳尖、口、三焦、脑干。4、气喘为主:肺、对屏间、肾、神门、枕。5、发热:耳尖、皮质下点刺放血。6、巩固疗效:脾、肺、肾、三焦、内分泌。
高血压病
实证、虚证均取降压点、皮质下、交感;肝阳上亢加耳尖、耳背静脉、高血压点、肝、肝阳等放血,痰湿雍盛加内分泌、胰胆、三焦。虚证取神门、内分泌、脑、耳后肾穴;阴虚阳亢加肾、神门、耳背沟放血,阴阳两虚加头昏点、枕、耳背肾。
随症:1、头晕甚者:外耳、枕、头昏点。2、头痛:额、枕。3、肢体麻木、舌强语蹇者:心、脑干。4、伴血脂高、血流变异常:肝、脾。5、合脑损伤:交感、皮质下、枕、缘中。6、合心损伤:心、交感、耳背心、耳背肾、耳迷根7、肾脏损伤:肾、内分泌。
失眠
实证、虚证均取心、皮质下、小肠;肝气郁结加肝、肝阳、交感、耳尖,胃失和降加胃、胰胆、三焦;心脾血虚加脾、垂前、神经衰弱区,心胆气虚加枕、胰胆、失眠,心肾阴虚加肾、神门、内生殖器。
随症:1、记忆力减退:兴奋点、额。2、入睡难而早醒:重用垂前。3、心跳加快:十二指肠、小肠、耳迷根。
更年期综合症
取内生殖器、内分泌、卵巢、丘脑、肾。肝肾阴虚加肝、肾上腺;脾肾阳虚加脾、皮质下。
随症:心悸:心、皮质下、小肠;失眠严重:神经衰弱区、垂前、皮质下、神门;烦躁易怒:肝阳、三焦;五心烦热:交感、耳尖放血;便溏浮肿:脾、三焦;血压偏高:降压点、耳背沟、耳尖放血;汗多、面色潮红:交感、面颊、肺。
遗尿
取膀胱、枕、遗尿点;肝经湿热加肝、胰胆、耳尖肝阳放血,脾肺气虚加脾、肺、兴奋点、脑点,肾气不足加皮质下、肾、心。
随症:大脑发育不全:额;痰多困睡:三焦、胰胆;睡眠过深:缘中、耳尖;外阴受刺激:外生殖器;尿频:尿道;有家族史:耳尖、枕、缘中;久病不愈、营养不良:脾、膀胱;脊髓损伤:腰骶椎;尿路感染:内分泌;久治不效:缘中、耳背肾。
耳鸣耳聋
取内耳、肾、耳聋点;风寒闭络加肺、三焦,风热上雍加胰胆、耳尖,肝胆火旺加耳尖、肝阳(耳尖、三焦、肝阳点刺放血)。阴虚火旺、脾肾两虚加神门、心、脾、兴奋点。
随症:高音调耳鸣:颞、肝;低音调耳鸣:咽喉、耳中;神经衰弱引起:神门、肾;受惊恐而发:神门、枕;老年者:耳聋穴;链霉素中毒:肝、肾、皮质下。
眩晕
主穴:内耳、额、枕、脑点、神门、交感;
配穴:肝阳上亢加心、肝、肾、三焦。气血亏虚加脾、胃、肾;肾精不足加肾、子宫或睾丸、内分泌;痰浊内蕴加肺、脾、肾、皮质下;瘀血阻络选加脑干、肾、内分泌、皮质下。
单纯性肥胖
主穴取神门、脑点、脾、胃、肺、大肠、直肠下段、三焦。
配穴可随症选用,便秘加便秘点;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加肝、肾;月经不调加内分泌;冠心病加心;痰湿重加脾、肺。
临床症状用穴
胆石症 :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 。
腹痛:耳穴腹、腹痛点、脾俞 。
胆囊炎 :耳穴压痛点 。
冠心病 :耳穴心、冠状动脉后(位于三角窝内侧和耳轮脚末端)、小肠。
失眠:神门,心,枕,交感,神经弱点。配脾、肝、胆、肾、胃、耳背多梦区等。
近视:眼、目2、肝、肾、外鼻、防近点。
弱视:眼、目2、目1。
风疹:内分泌、肾上腺、风溪、枕。
面肌抽搐:枕、颞、皮质下、口、脾、面颊、耳尖、眼、神门。
便秘:大肠,直肠,小肠;脾,三焦;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