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北师大地质学介绍ppt,主要介绍了地质学与地貌学在地学中的地位、地质学及其研究思维、地貌学及其研究思维、课程和考试安排、参考书目等内容。地质学与地貌学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第一章 绪论一、地质学与地貌学在地学中的地位二、地质学及其研究思维三、地貌学及其研究思维四、课程和考试安排五、参考书目一、地质学与地貌学在地学中的地位关于地学关于地理学关于自然地理学图1 地球的基本结构 表层地壳漂浮于固液两相的地幔层之上,地幔又包裹着质重炽热的地核 地理学(Geography)是什么?有何特征?地表物理、化学、生物和人文过程 四维空间科学绘图科学多因子系统科学数据处理与统计科学 (思考—判断—找错—归纳—跳跃)关于地球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指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地表及其上下临近区域,由各地理因子构成的复杂系统 ~~~~人类生命支撑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包括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下部,地貌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的全部地球表层系统过程包括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人文过程图,欢迎点击下载北师大地质学介绍ppt哦。
北师大地质学介绍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学校PPT类型的PowerPoint.
地质学与地貌学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第一章 绪论一、地质学与地貌学在地学中的地位二、地质学及其研究思维三、地貌学及其研究思维四、课程和考试安排五、参考书目一、地质学与地貌学在地学中的地位关于地学关于地理学关于自然地理学图1 地球的基本结构 表层地壳漂浮于固液两相的地幔层之上,地幔又包裹着质重炽热的地核 地理学(Geography)是什么?有何特征?地表物理、化学、生物和人文过程 四维空间科学绘图科学多因子系统科学数据处理与统计科学 (思考—判断—找错—归纳—跳跃)关于地球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指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地表及其上下临近区域,由各地理因子构成的复杂系统 ~~~~人类生命支撑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包括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下部,地貌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的全部地球表层系统过程包括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人文过程图2 河流水流包括3个带,源头带有山地沟谷,过渡带为宽阔而低位的溪流,冲积平原带为河流,最终流向海洋图3 长江三角洲全新世岸线变迁图示图4 世界土壤类型分布图图5 五种主要生态系统下的标准土壤剖面图6 陕西洛川黑木沟黄土剖面素描与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 南极东方冰芯(Vostok ice core)显示的40多万年来的气候变化图8 过去2.25亿年板块运动的重建 地貌过程中的人类因子 分析例 人类活动对风沙地貌过程的影响 1)直接作用:人类为满足自身目的与要求而直接导致风沙地貌正、逆过程发生变化的活动。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农垦、放牧和薪柴 破坏地表植被和沙土层结构 促进风蚀、风沙流、流沙堆积和沙丘前移等风沙地貌正过程 沙漠化加剧;为保护自身的生产生活环境 人工绿化 引水灌溉并增加地表植被覆盖 局部风沙地貌正过程减弱直至停止,生草成土的逆过程出现。 2)间接作用: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由于破坏地表植被,增加了裸露沙面、浮尘以及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效应气体,使气候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风沙地貌的正、逆过程。 空间差异是地球表层系统复杂性在外延上的表征对地域分异即地理三维空间状况的关注是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地理学是一门空间科学 复杂的因子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复杂性在内涵上的表征地理学是一门系统科学 二、地质学及其研究思维 1.研究对象:地球(狭义指地球浅层) 2.研究内容物质组成构造特征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 3.研究方法与思维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模拟实验计算机与遥感技术历史比较法地质学在地理学中地位和作用构成各种地理过程的地质背景地质活动控制或影响各种地理过程及其分布有些地质过程与地理过程相互衔接(如土壤的地质大循环) 三、地貌学及其研究思维 1.研究对象:地表形态及地貌过程 2.研究内容:形态、成因 、演变、内部结构、分布规律 3.研究思维侵蚀与堆积动态平衡物质与能量动态平衡 4、研究意义工程建设资源利用灾害防治系统因子地貌过程地貌过程——由地球内能及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外能引起的,地球表面固体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地貌则是地貌过程的动态平衡结果。 地球表层系统中的物理过程 内能与外能介质能量的积累与释放介质的运动或介质性质的变化固体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表形态的改变河流水流包括3个带,源头带有山地沟谷,过渡带为宽阔而低位的溪流,冲积平原带为河流,最终流向海洋地貌过程的动力来源地球内动力作用——地势的变化——固体物质的分布和结构太阳辐射——势能、水能、风能、冰川、波浪、潮汐等地壳由一系列刚性块体构成,称构造 板块,在地幔力的驱动下而运动地貌过程的分类内动力地貌过程——构造地貌和岩石地貌外动力地貌过程——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地貌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1. 过程的物理性质 2. 地貌过程的表现形式——侵蚀、搬运、堆积 3. 地貌过程与物质平衡 4. 地貌过程与能量平衡 5. 地貌过程的随机动态平衡问题——侵蚀与堆积的动态平衡思考与讨论地质学与地貌学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将今论古原则凸显出地理学与地质学的联系之一,这一原则在具体应用中要注意什么? 四、课程和考试安排一)课程安排课堂教学室内观察(矿物、岩石观察及参观)图像(地形图、地质图、地貌图、遥感影象等)的解译图件(平面图、横剖面图、纵剖面图、综合剖面图、素描图等)的绘制短途野外实习(锥臼峪、北安河、担礼、灰峪、军营、周口店,选2-3条线路)(长途野外实习) 二)考试安排矿物与岩石观察,10% 课堂纪律与平时讨论,10% 图像解译与绘图,10% 短途野外实习及其作业,10% 期末考试,60% 期末考试方式: ——闭卷 ——地貌学占2/3左右,地质学占1/3左右 ——题型包括判断、选择、概念、问答、分析等五、参考书目 1、宋春青等著,地质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杨景春著,地貌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长春地质学院与成都地质学院合编,地质学基础,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4、严钦尚,曾昭璇主编,地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5、地貌类型图说,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6、杨景春主编,中国地貌特征与演化,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