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恙虫病症状PPT课件,这个ppt包含了定义,病原学,流行病学,恙虫的生活史,发病机制与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内容,恙虫病是恙虫病东方次体(Orientia tsutsuganmushi)(以前亦称立克次体)所致急性热病,语出日本:“tsutsuga”意为“危险”,“mushi”意为“臭虫”。恙螨(chiggers)叮咬时注入病原体。叮咬处以后即成焦痂。 又称恙虫皮炎、沙螨或恙虫,为媒介由鼠传播给人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为6~18天,平均10天。急性起病,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结膜充血。恙螨叮咬处出现一红色丘疹,可见于人体任何部位。丘疹增大、中心坏死即结痂而为焦痂。随着焦痂的成熟,患者突发头痛、发热、发冷、周身不适。顶部有水疱,几天后干燥,结黑色焦痂,无自觉症状。于发热第5天全身出现暗红色斑疹及斑丘疹,以躯干部明显,一般在数天内完全消退。全身淋巴结呈中度肿大,尤以原发病灶引流区淋巴结为著。肝脾亦肿大且有压痛。与其他立克次体病不同,本病在发热呈进行性升高同时,出现相对缓脉,且易并发肺炎。以后几天,这些症状更为加剧,体温也增高更甚。由于恙虫病立克次体抗原大量变异。本病常易复发,欢迎点击下载恙虫病症状PPT课件哦。
恙虫病症状PPT课件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疾病PPT类型的PowerPoint.
医疗纠纷案例
两年前,广州某医院收住了一位发热病人,住院2周未能确诊,患者出现多脏器损害,后送到另一家三甲医院,经仔细体格检查,发现焦痂,后确诊为恙虫病,但为时已晚,患者最后死于多脏器衰竭。患者家属把第一家医院告上法庭。
如何避免类似医疗纠纷发生?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
鼠类、兔、猪、家禽
2、传播途径
恙螨—传播媒介、原始贮存宿主
恙虫的生活史
3、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以农民和野外工作者发病率较高
病后获对同株病原体持久免疫
可再次感染发病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
发病机理
立克次体 人体 焦痂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
病理变化
1、基本病理变化
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单核-吞噬细胞增生
2、病理表现
皮肤充血、水肿、皮疹,焦痂,淋巴结肿大,肝脾因充血及单核吞噬细胞增生而肿大
心肌炎、出血性肺炎、间质性肾炎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平均10-14天
1. 发热 起病急,体温迅速上升,可达39-40°C
2. 毒血症 头痛、全身酸痛、疲乏、食欲减退
第2周 病情加重
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3. 皮肤焦痂或溃疡 最具特征性的表现
4. 淋巴结肿大
5. 皮疹 病程4-6天,暗红色斑丘疹,散发于躯干和四肢
5. 肝脾肿大
临床表现
皮肤焦痂或溃疡
特征性表现
发生率90%,多单发,个别可有2-3个
多见于隐蔽、潮湿多汗的部位,腹股沟、肛周、会阴、外生殖器、腋窝及腰背部
圆形或椭圆形,4-10mm,焦黑色,边缘稍隆起,如堤围状,周围有红晕
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
心肌炎
心力衰竭
中毒性肝炎
消化道出血
脑膜脑炎
实验室检查
血象
WBC减少或正常,有并发症时增多
血清学检查
Weil-Felix:OXk >1:160 或滴度4倍以上升高
斑点免疫、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ELISA
病原体检查
直接涂片染色找立克次体
小鼠腹腔接种
六、诊断
流行病学史
流行季节、流行地区
临床表现
高热,特异性溃疡、焦痂,肝脾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
外斐反应 OXk >1:160
鉴别诊断
斑疹伤寒 有虱子或鼠蚤叮咬史,无焦痂,外斐试验OX19阳性,OXk阴性
伤寒 持续高热,神志淡漠、相对缓脉、消化道症状,皮疹为玫瑰疹,无焦痂。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肥达试验阳性
钩体病 显著腓肠肌压痛,无皮疹、焦痂或溃疡,白细胞增多,显凝试验+
治疗
氯霉素 成人 2g/日,儿童25-40mg/kg.d,分四次口服
强力霉素
200mg,顿服,连服5-7天
四环素
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
预防
消灭传染源
灭鼠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个人防护
广东省一起恙虫病爆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2011年6-7月份汕头市潮阳区报告多例恙虫病病例
病例村种植杨梅,每年5-6月举办杨梅节,截止8月1日共发现10例恙虫病病例
临床特征
发热 100%
焦痂 90%
皮疹 20%
淋巴结肿大 10%
广东省一起恙虫病爆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实验室检测
恙虫病特异性抗体 55.6%(5/9)
外斐试验 77.8%(7/9)
流行病学特征
无家庭聚集性
年龄:45-76岁
男:女 1:2.3
受访患者均有野外务工史
广东省一起恙虫病爆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病媒生物调查
结论:恙虫病爆发与杨梅节人员上山活动有关
恙虫病200例临床救治
对200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表现
恙虫病误诊疾病的种类
误诊原因分析
流行病学史和体格检查
对本病认识不足,忽略了重要体征
本病为多系统损害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
流行季节为夏秋季,同期有肾综、登革热、钩体病流行
外斐试验特异性和灵敏性不高
病例分析
患者,男,28岁,教师,以寒战高热伴剧烈头痛一周入院
起病前10天曾在校园内草坪上的石凳上睡过午觉
入院检查,体温39.5℃,烦躁,头面及颈胸皮肤潮红,左会阴处有1个焦痂,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眼结膜充血,双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软,心肺正常,腹软,肝右肋下15mm,质软、触痛。
病例分析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克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巴氏征阴性
胸透:心肺正常
肝功ALT 120 IU/L;尿检:蛋白(+);血常规:血红蛋白100g/L,粒细胞5.4×109/L,中性0.72,淋巴0.28
外斐氏反应:OXk1∶160
病例分析
病例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
需要和那几个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上应选择什么药物?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那些指标?
Thank you!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