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经济师公开课PPT课件,主要介绍了经济师考试简介、2009年经济基础知识教材的主要变化、经济基础知识试卷分析、学习方法等内容。经济师考试它实际上是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简称,全国经济师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它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它设置两个级别:一个是初级,另外一个是中级。参加考试且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由人事部来统一发放合格证书。该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11月初,2009年的考试时间为11月8日。更多内容,欢迎点击下载经济师公开课PPT课件哦。
经济师公开课PPT课件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职业PPT类型的PowerPoint.
公开课内容
一、经济师考试简介
二、2009年经济基础知识教材的主要变化
三、经济基础知识试卷分析
四、学习方法
一、经济师考试简介
经济师考试它实际上是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简称,全国经济师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它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它设置两个级别:一个是初级,另外一个是中级。
参加考试且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由人事部来统一发放合格证书。
该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11月初,2009年的考试时间为11月8日。
(一)报名条件
1.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
2.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报名参加经济专业中级资格考试。(1)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十年,取得经济专业初级资格(含1992年年底以前通过国家考试获得的经济员资格或1993年1月6日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评聘的初级经济专业职务)。(2)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6年。(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4年。(4)取得第二学士位后或研究生班结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2年。(5)取得硕士学位后,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6)取得博士学位。 已评聘非经济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在岗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员,可同相应经济专业职务的人员一样,按照以上第1款的规定,报名参加经济专业中级资格考试。
(二)报名时间与报名方法
报名时间一般为4、5月份。
报名方法:报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到当地人事考试管理机构办理报名手续。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部队及直属单位的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三)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
1.考试科目 初级和中级均2个科目,具体是:《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初、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建筑经济共15个专业。
2.考试时间:
2009年经济师考试时间为11月8日。考试分上下午两个半天进行,各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2个半小时(150分钟)。
二、2009年经济基础知识教材的主要变化
(一)经济学
(二)财政 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中删掉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增加了“启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126~128页),其他内容变化不大
(三)货币与金融 1.第十五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增加了通货膨胀的治理(138~139页); 2.第十七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去掉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3.第十八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增加了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内容(161~164页),去掉了“金融监管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4.第十九章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全新的内容(173~182页)。
(四)第四部分 统计 1.删掉了原来的“第二十四章 相关与回归”的内容 2.第二十四章 统计指数 增加了“四、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223~228页) 3.增加了“第二十五章 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第230~237页)
(五)第五部分 会计 变化很小
(六)法律 1.增加了“第二十九章 物权法律制度”(292~302页) 2.删掉了原有的“第三十章 证券法律制度” 3.第三十章 合同法律制度 修改了“八、合同担保”的部分内容,增加了“九、部分具体合同”(314~316页) 4.第三十一章 公司法律制度 去掉了原有的“七、公司债券”、“八、公司财务、会计”、“九、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十一、法律责任”等项内容 5.增加了第三十二章 其他法律制度
三、经济基础知识试卷分析
(一)试卷题型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题型都是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题量分布为单选题70题,每题1分,共70分;多选题35题,每题2分,共70分;试卷总题量为105题,考试满分是140分,考试时间是150分钟。
(二)合格标准 考试合格的标准每年有所浮动,但基本上是总分的60%左右为及格线。全国2007、2008年度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标准均为84分。
(三)答题技巧 在考试过程中,大家注意多选题的答题技巧。多选题每道题的备选项为5项,其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即每道题的正确选项最多为4个)。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正确选项得0.5分。对于多选题,大家注意如果拿不准,宁可少选,不要多选。
(四)分值分布 在经济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中,共包括六大部分:经济学、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 从2006年~2008年这三年考试情况看,其分值分布如后表所示:
(五)命题规律 从历年考题来看,其题目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以前年度试题及其变形 这类题目大致会占到题目总量的20%~30%左右。
(1)(2007年12题、2008年1题)如果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按照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公式是( )。 A.GDP=C+I+G+X B.GDP=C+I+G-M C.GDP=C+I+G+(X+M) D.GDP=C+I+G+(X-M)
【答案】D
(2)(2005、2008年)以下指标中,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的是( )。 A.流动比率 B.资产总额 C.总资产周转率 D.利润总额
【答案】C
(3)(2007年3题,2008年5题)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 )。A.平衡措施 B. 引导措施 C.紧急措施 D.干预措施
【答案】D
(4)(2006年)纳税人在进行交易时,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将所缴纳的税款转移给商品购买者或消费者,这种税负转嫁方式一般称为(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答案】A
(5)(2008年)甲公司销售应税产品交纳的消费税,通过提高该产品价格将税负全部转移给购买该产品的乙公司。这种税负转嫁方式属于( )。 A.后转 B.前转 C.消转 D.旁转
【答案】B
2.课后练习题及其变形 这类题目大约会占到50%左右。
(2008年79题)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出“缺位”主要表现在( )。 A.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偏低 B.农村公用设施保障水平较低 C.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较低 D.经济建设投入规模偏小 E.基础性科研投入不足
【答案】ABCE 教材91页第14题的变形
(2007年4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则当产品价格提高时,( )
A.会使生产者销售收入减少 B.不会影响生产者销售收入
C.会使生产者销售收入增加 D.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答案】C 教材10页第4题的变形
3.课本原文,但属于了解性知识点。 大约占到10%左右。 (2007年32题)根据芝加哥大学教授法玛对有效市场的分类,如果有关证券的历史资料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证券市场达到( )。 A.零效率 B.弱型效率 C.半强型效率 D.强型效率
【答案】B
(2007年19题)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提出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在正常年度财政支出最高限度是( )。
A.社会财富总额 B.财政支出需要
C.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 D.政府举借债务规模
【答案】C
4.拓展类或应用类题目。
大约占到10%左右拓展类
(2006年)通货紧缩是指( )。 A.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 B.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 C.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D.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答案】B
(2007年26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双紧”类型,适合于( )时使用。
A.经济中出现严重通货紧缩 B.经济中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C.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通货膨胀
D.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答案】B
应用类 (2008年8题)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是2000元、1200元、800元和1000元;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是2100元、1200元、900元和700元,则该企业的边际成本是( )元。 A.0 B.150 C.100 D.300
【答案】C
(2007年27题)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求的影响是( )
A.增加货币需求 B.减少货币需求
C.增加货币供给 D.减少货币供给
【答案】D
四、学习方法
(一)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付诸实施。
(二)多进行总结。
(三)根据考试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全面复习,抓住重点。
(四)要勤学多练。
(五)树立信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