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秘鲁地理ppt,主要介绍了坡式梯田、秘鲁、梯田文化突出的古城、马丘比丘、库斯科古城、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农业梯田等内容。面积为1285216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西部,北与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接壤,东同巴西毗连,南与智利交界,东南与玻利维亚毗连,西濒太平洋。海岸线长2254公里。安第斯山纵贯南北,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全境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区为狭长的干旱地带,为热带沙漠区,气候干燥而温和,有断续分布的平原,灌溉农业发达,城市人口集中;中部山地高原区主要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约4300米,亚马孙河发源地,气温变化较大,年降水量200—1,000毫米;东部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属亚马孙河上游流域,为山麓地带与冲积平原,终年高温多雨,森林遍布,地广人稀,是近年新开发的石油产区。科罗普纳峰和萨尔坎大山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瓦斯卡兰山海拔6768米,为秘鲁最高点,欢迎点击下载秘鲁地理ppt哦。
秘鲁地理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城市旅游课件类型的PowerPoint.
秘鲁的文化——美丽的梯田
制作人:15号徐一凡、 31号吴正成 、34号关宇轩、 39号李奕龙 、40号刘杨梓
坡式梯田
复式梯田
秘鲁
面积为1285216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西部,北与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接壤,东同巴西毗连,南与智利交界,东南与玻利维亚毗连,西濒太平洋。海岸线长2254公里。安第斯山纵贯南北,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全境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区为狭长的干旱地带,为热带沙漠区,气候干燥而温和,有断续分布的平原,灌溉农业发达,城市人口集中;中部山地高原区主要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约4300米,亚马孙河发源地,气温变化较大,年降水量200—1,000毫米;东部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属亚马孙河上游流域,为山麓地带与冲积平原,终年高温多雨,森林遍布,地广人稀,是近年新开发的石油产区。科罗普纳峰和萨尔坎大山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瓦斯卡兰山海拔6768米,为秘鲁最高点。
梯田文化突出的古城
◆ 利马古城 ◆ 马丘比丘古城 ◆ 阿比塞奥河国家公园◆ 昌昌古城 ◆ 阿雷基帕古城 ◆ 纳斯卡巨画、胡马纳大草原◆ 查文古城 ◆ 马努国家公园◆ 库斯科古城 ◆ 瓦斯卡兰国家公园
安第斯山脉中的马丘比丘古城遗迹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印加古城之一,198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马丘比丘
位于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中的马丘比丘,马丘比丘被称作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马丘比丘”在印加语中意为“古老的山巅”。古城海拔2280米,两侧都有高约600米的悬崖,峭壁下则是日夜奔流的乌鲁班巴河。由于其圣洁、神秘、虔诚的氛围,马丘比丘被列入全球10大怀古圣地名单。
虽然马丘比丘在考古学上首屈一指,名堂响亮,可是对于它的历史却是略知皮毛而已。由于印加文化里没有文字,历史全凭口述流传,根本没有任何记载。有人猜测,当时印加人不愿让城堡被西班牙人占领,个个守口如瓶不提以致失传。况且城堡建于陡峭狭窄的山脊,又被四周的崇山峻岭包围遮盖住,因此也没被西班牙人发现。从建筑的结构来看,它不适宜居住,只是作为举行庆典仪式之用罢了。
马丘比丘初建于十二世纪,逐步成为一座极繁荣兴盛的城市,这是在没有车船知识时代的建筑奇迹。它虽然地形险峻,却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城内规划井然,宗教、军事、民居各占一隅,城中处处透出星辰历法的玄机,窗户都指向夏至和冬至的日出方向。
十六世纪,统治南美约百个民族的印加王朝为西班牙人所灭,只有马丘比丘地处深山而逃过劫难。 直至一九一一年,美国考古学家宾厄姆攀山涉水,终在荒干漫草中发现这个沉睡四百年、印加文明路上的最后驿站。宾厄姆说:我所知的世界上,再没有地方能和这儿的景色和吸引力相比……这儿有云雾缭绕的高大雪峰、奔腾咆哮的急流,婀娜多姿的巨大花岗岩壁傲然耸立在数千尺上。
库斯科古城
库斯科古城位于秘鲁的安第斯山脉, 在印加统治者帕查库蒂之下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城市的中心, 具有独特的宗教和行政的职能。
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征服之后,辽阔的印加帝国达到它的顶峰。库斯科重新建造起来作为帝国的首都和神圣的城市。帝国的社会组织是非常等级制的,这种观念影响了城市的设计布局。
17世纪,库斯科的经济依赖于波托西的矿山而繁荣,然而1650年的地震使城市遭到破坏而荒芜。1670年城市按照巴洛克风格重建,并使它成为艺术中心。今天,库斯科的主要建筑物属于这一时期。
梯田
在起伏连亘(gen)的哀牢群山中,一座座几十级、上百级的梯田,从山脚顺着坡势蜿蜒向上伸展,层层叠叠,直通茫茫云海,蔚为壮观。
千百年来,面对高山峡谷的生存空间,哈尼人民创造、总结出一套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他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把终年不断的山泉溪涧,通过水笕沟渠引进梯田。到了初春,形状各异的大小梯田盛满清泉,在明媚的阳光下,山风微吹,波光粼粼;三四月间,层层梯田青翠欲滴,宛如一块块绿色壁毯;夏末秋初,稻谷成熟,放眼望去,一片金黄。这简直就是一幅变化奇巧、简朴秀美的水墨画。
坡式梯田
指山丘坡面地埂呈阶梯状而地块内呈斜坡的一类旱耕地。它由坡耕地逐步改造而来。为了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量,则在适应位置垒石筑埂,形成地块雏形,并逐步使地埂加高,地块内坡度逐步减小,从而增加地表径流的下渗量,减少地面冲刷。许多地方在边埂上栽桑植果,栽种黄花草等,既巩固了地埂,增加收益,又提高了水土保持效果。在条件许可时,坡式梯田应改造成水平梯田。
复式梯田
指因山就势、因地制宜在山丘坡面上开辟的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等多种形式的梯田组合。它的修建宜经过统筹规划,在必要条件下还可配合水平沟等水土保持工程,以提高坡面耕地的保水抗蚀能力。修建复式梯田可更合理地利用土地,节省工程投资和提高水土保持效益。
梯田布满秘鲁的这个山谷,并延伸到肉眼所能见到的远方,构成一幅由小块农田拼缀起来的画面
农业梯田
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梯田的宽度根据地面坡度大小、土层厚薄、耕作方式、劳力多少和经济条件而定,和灌排系统、交通道路统一规划。
制作人员表
组长:
李奕龙
组员:
徐一凡
吴正成
关宇轩
刘杨梓
制作人:
李奕龙
审核:
吴正成
徐一凡
演讲:
李奕龙
刘杨梓
资料收集人:
关宇轩
徐一凡
总策划:
李奕龙
谢谢观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