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绍兴莲花落的ppt,主要介绍了莲花落概况、历史渊源、绍兴莲花落的表演方式特点、绍兴莲花落中的音乐特征等内容。绍兴莲花落是“说唱”并重的曲种,“唱”在表演中占据了非常重的分量,演员通过优美动人的演唱叙述事件、塑造人物、抒发感情。除了曲艺界对演唱“按字行腔,以情带声”的总要求外,绍兴莲花落的唱功还表现出“叙事畅快淋漓、行云流水,抒情抑扬顿挫、委婉缠绵;音调高低错落、节奏缓急分明”等鲜明的特征。利用噱头、笑话作为书头子静场和穿插正书,是绍兴莲花落当前的重要表演手段之一。莲花落的噱头主要分插科打诨的外快噱,符合情理的肉里噱,以古语化现代化的变化噱。外快噱主要用在静场时或书情寡淡之处。肉里噱主要运在活跃书情时,要达到使听众回味无穷的效果。变化噱也是属于肉里噱的内容,主要达到幽默风趣的效果,使观众会心而笑,欢迎点击下载关于绍兴莲花落的ppt哦。
关于绍兴莲花落的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城市旅游课件类型的PowerPoint.
绍兴莲花落的唱功
绍兴莲花落是“说唱”并重的曲种,“唱”在表演中占据了非常重的分量,演员通过优美动人的演唱叙述事件、塑造人物、抒发感情。除了曲艺界对演唱“按字行腔,以情带声”的总要求外,绍兴莲花落的唱功还表现出“叙事畅快淋漓、行云流水,抒情抑扬顿挫、委婉缠绵;音调高低错落、节奏缓急分明”等鲜明的特征。
绍兴莲花落的噱功
利用噱头、笑话作为书头子静场和穿插正书,是绍兴莲花落当前的重要表演手段之一。莲花落的噱头主要分插科打诨的外快噱,符合情理的肉里噱,以古语化现代化的变化噱。外快噱主要用在静场时或书情寡淡之处。肉里噱主要运在活跃书情时,要达到使听众回味无穷的效果。变化噱也是属于肉里噱的内容,主要达到幽默风趣的效果,使观众会心而笑。
莲花落的说功
莲花落的“说表”,大体上分为表白、道白、私(咕)白、表道混合白四种。表白,以交代故事情节为主,演员在表白时必须简练鲜明。道白,是曲目中人物的对话,也就是出角色。私(咕)白,是表现人物内心思想的。表道混合白,就是以表带白,表演者代人物讲话,要求粗线条地交代故事情节,使观众简明扼要地了解剧情发展,并带入下一个表演的细节中。
绍兴莲花落的做功
绍兴莲花落的“做”,与东北的“二人转”等曲艺的表演形式有较大的区别,对“做”的要求,不是扮演角色,而是“装”角色,而且要恰到好处,一装就收。要求艺人在说说唱唱的过程中,恰当而又准确地虚拟书中人物的神情体态,点染曲本中描述的情景事物。对于曲艺界所讲的“手、眼、身、法、步”以及“心、神、意、念、侯”的艺谚,虽对前面的“外五行”也有明确的要求,当更重在“内五行”的掌握和运用,用少量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刻画人物性格。
绍兴莲花落中的音乐特征:
1、绍兴莲花落唱“工尺调”。工尺调源于嵊县落地唱书的“四工合”调,二者均用“工六工尺上”之类衬词作帮腔,它们的声调结构也基本相同。
[平板] 是绍兴莲花落唱腔曲调的核心,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可依据唱词的多少而变化。
[走板] 节奏紧,速度快,四一节拍,一字一音连续行腔,宜表达高亢激越、斗志昂扬、气氛热烈等情绪。
2、后期的唱腔,即现在唱腔,已改掉帮腔的形式。出现了慢板、中板、快板、清板等板式。在伴奏上采用四胡以及琵琶、三弦、阮等乐器,更好地衬托唱腔。有时情节需要,乐队时常插入《梅花三弄》《无锡景》、《孟姜女》等曲调。
扬琴,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击弦乐器。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 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它的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在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四胡,拉弦乐器,又名四股子、四弦或提琴。蒙古族称之为呼兀尔,源于古代奚琴。宋代陈旸《乐书》:“奚琴四胡本胡乐也。”清代用于宫廷乐队,称提琴。清代《律吕正义后编》:“提琴,四弦,与阮咸相似,其实亦奚琴之类也。”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地区,其它如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及四川等地也见流行。
绍兴莲花落伴奏乐器
代表作品
莲花落的传统曲目,多为胜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当地人熟悉的民间传说。代表作品有:《箍桶记 》 《翠姐姐回娘家》 《闹稽山》、《百花台》、《珍珠塔》、《 娘家节诗》、《养媳妇节诗》、《分家节诗》、《看相节诗》、等;
长篇的有《五女兴唐传》、《万花楼》和《呼延庆打擂》;
短篇的有《小两口打架》、《小寡妇上新坟》和《夫妻格水》等等。
《箍桶记 》
剧情简介:箍桶匠张天保之女九斤姑娘,聪明能干,被财主石二娶作第三房当家媳妇。九斤过门后,遭妯娌妒嫉,愤而回娘家。后来,三叔婆豢养的猫在石家偷食被杀,趁机向石二敲榨。石二请回九斤,制服了耍泼的三叔婆。该剧取材于浙东民间故事,唱词、说白皆用嵊县方言土语,充满乡土气息,具有民间口头文学特色,人物对白、比喻多次运用谐音和歇后语,妙趣横生。九斤与三叔婆《相骂》一场,喜剧色彩浓烈。
《翠姐姐回娘家》
剧情简介:浙江平水一带,旧时有个规矩,新媳妇要三年以后才好回娘家,在这条规矩之下,许多年轻女子的心灵受禁锢,从而引发了一出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家庭悲喜剧。全剧通过翠姐姐回娘家遭遇,反映了绍兴旧时农村妇女的生活,呼唤健康的家庭伦理道德的回归,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事情节生动、生活气息浓郁、表现风格清晰、乡土特色鲜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