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瑞典现代化介绍ppt,主要介绍了瑞典的现代化基础、瑞典的现代化进程、瑞典模式对中国的启示等内容。(1)核心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进口粮食和生产资料的需求对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拉力。瑞典的资源相对丰富,能积极的做出反应。(2)蒸汽机的使用,铁路运输扩展。英国对铁制品和木材加工的需求,为瑞典发展提供直接动力。(3)木材加工业和制铁工业的发展带来的收入附带效应形成了瑞典工业化的基础,加速工业资本积累,带动了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欢迎点击下载瑞典现代化介绍ppt哦。
瑞典现代化介绍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城市旅游课件类型的PowerPoint.
瑞典的现代化模式研究
2012级 李博浩
瑞典的现代化模式研究
一.瑞典的现代化基础
二.瑞典的现代化进程
三.瑞典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一.瑞典的现代化基础
(一)自然条件
(二)政治条件
(三)经济条件
(四)社会条件
(一)自然条件
(二)政治条件
公元10世纪建国,一直处于混乱
1397年,瑞典、丹麦、挪威行程“卡尔马联合”
1523年,瑞典独立,“卡尔玛联合”结束
1660年,三个国家缔结哥本哈根条约,规定国家界线
5.1700--1721年,北方战争,俄国联合丹麦、波兰、进攻瑞典,占领波罗的海和芬兰
6.1814挪威和瑞典联合,1905挪威脱离瑞典
(三)经济条件
传统社会时农民分六种
优点:分工细
缺点:耕作方式停留在传统手段上,农业种植
品种有限
铁矿、铜矿丰富 矿产业发达 欧洲最大铜供应国
(四)社会条件
税收代替蓝盾义务后,贵族比例减少,新贵族不直接管理土地,且拥有土地量少。
自由农民的出现,拥有的土地多,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大量自由的无地农业人口出现。
包括:雇佣劳动者阶层、租住户、佃农兰波 (与有地农民相比自由受限)
(四)社会条件
二.瑞典现代化的进程
(一)现代性的出现
(二)第一次现代化
(三)第二次现代化
(一)现代性的出现
1 现代性是现代化的理念和理论抽象
现代化是现代性的扩张和蔓延的历史进程和现实状态
2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
3 表现:
(1)政治上,政治民主化的基础确立
①议会的成立:由贵族、教士、市民和纳税农民
构成的四级议会。
②1809年,宪法的颁布(最早的成文法)
(一)现代性的出现
(2)经济上,土地制度的改革和自由农民的发展
①改革土地所有权
②取消各种不利于经济发展的限制
(3)社会上,教育新发展和现代人的出现
①国家资助小学,为现代人提供认知基础
②改革和立法,为现代人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第一次现代化
三个时间段
1870---1914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战前
1914---1945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1945---1975 战后三十年
(二)第一次现代化
1.工业化
(1)核心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进口粮食和生产资料的需求对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拉力。瑞典的资源相对丰富,能积极的做出反应。
(2)蒸汽机的使用,铁路运输扩展。英国对铁制品和木材加工的需求,为瑞典发展提供直接动力。
(3)木材加工业和制铁工业的发展带来的收入附带效应形成了瑞典工业化的基础,加速工业资本积累,带动了消费品工业的发展
(二)第一次现代化
2.政治现代化:
(1)实行两院制 上院:贵族和教士
下院:市民、农民和中产阶级
改革标志着瑞典建立了现代议会制度
(2)1902年,首次讨论普选权,1907年出现罢工加快了选举权改革,1920年社民党上台实行混合经济
(3)1918--1921实现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
(三)社会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是政治经济现代化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教育的发展、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城市化对人的现代化起重要的作用。
1.教育的发展:
(1)20世纪40年代,学校规模小,仍是贵族教育
(2)50年代,高等教育有贵族转向平民,招生人数增加
(3)1965--1975发展高潮,国家办学,设置很多新专业
(三)社会的现代化
2.工业化过程中出现很多社会问题,促进立法解决
(1)1881年 限制童工
(2)1901年 工伤补偿,对自愿的疾病保险给予补助
(3)1913年 实行养老金制度
(4)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建立“北欧福利制度”模式
北欧福利制度模式
内涵:
在经济较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全民普遍社会保障模式,其目标是对每个公民由生到死所可能遇到的一切生活及风险都给予安全保障
北欧福利制度模式
特点:
1.实行“混合经济”
2.实行“收入均等化”
3.社会福利设施完备
4.与时俱进,不断调整
(三)第二次现代化
第一次现代化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在第一次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物质生产扩大物质生活空间,满足人类物质追求和经济安全;社会发展具有工业化趋同的倾向。
第二次现代化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如果说第一次现代化的特点是工业化、城市化、福利化、民主化、世俗化等,第二次现代化的特点就是知识化、分散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个性化、生态化、信息化等。在第二次现代化进程中,生活质量是第一位的,知识和信息生产扩大精神生活空间,满足人类幸福追求和自我实现;物质生活质量可能趋同,但精神文化生活高度多样化。
(三)第二次现代化
1.时间:20世纪80年代至今
2.背景:1973年石油危机个瑞典现代化进程造成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也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的.然而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瑞典政府积极加快产业结构的改造与升级,在世界上率先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付诸实践.由此,瑞典的第二次现代化兴起并得到发展.
(三)第二次现代化
3.表现:
(1) 政府果断取消了对已丧失竞争力的钢铁业、造船业等夕阳工业的补贴,转而扶植有较好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
(2)农业进一步向机械化、科学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3)节能减排,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三 瑞典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一)要建立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要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要把实现劳动者的就业作为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明确划分事权,实行分级负责制
(五)要注意处理好社会保障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