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广西民歌大全PPT,主要介绍了壮族人民的口头文学、双歌、八音、歌圩、对山歌、经典对歌等内容。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简称桂,地处中国南方,首府南宁。广西位于中国中南地区西部,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从东至西分别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四省接壤。广西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大陆海岸线长1595公里,岛屿697座,岛屿海岸线长604.5公里。全区陆地面积23.666万平方公里,辖8地区、5地级市、7县级市、63县、13自治县。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区内聚居着壮、汉、瑶、苗、侗等民族,汉语言有桂柳话、粤语、平话等,少数民族的语言有壮语等。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孕育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尤其盛产水果,被誉为“水果之乡”。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独具魅力。2016年1月13日,首趟T281次特快旅客列车经过64小时左右的旅行,从乌鲁木齐驶抵南宁站,结束了新疆、广西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没有直通旅客列车的历史。截至2016年1月27日,全国31省区已全部公布2015年经济数据,广西排名第十七。
广西民歌大全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城市旅游课件类型的PowerPoint.
广西民歌
文学院中文06
白莎莎
2006512599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壮族的歌祖是一棵会唱歌的大树,他唱了9999年,树上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一首歌,落在河里,水就会唱歌;飘在风中,风也会歌唱;理所当然,吃山风喝河水长大的广西壮族人民也个个能歌善舞。
又有传说:唐朝时出了一位壮族民歌手唤为刘三姐,她聪明美丽、口齿伶俐,能歌善舞,但家境贫苦,靠打柴种田为生。财主莫怀仁对她的美貌一直垂涎欲滴,想霸占她为妻,便请来3位能对歌的秀才,撑船到刘三姐的家乡——广西宜州与三姐对歌,结果3位秀才大败而回。莫怀仁恼羞成怒,下令在民间禁歌,并阴谋陷害刘三姐,但刘三姐成功逃出魔窟后与壮族青年阿牛哥在柳州鱼峰山上唱歌,最终两人化为一对黄莺双双飞上了天……
。广西壮族自治区素有“歌海”的美誉
在广西这片山青水秀的土地上,居住着壮、苗、瑶、侗、京、仫佬、毛南、回、水、仡佬等能歌善唱的少数民族。民歌渗透到各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男女青年恋爱唱情歌,请客吃饭唱庆贺歌,互相问答唱盘歌,安排农活唱时令节歌,教书育人唱童谣民谣,祈祷求神也唱歌。
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唱歌的节日,苗族有“赶坡”和“坐妹”、侗族有“会期”、仫佬族有“走坡”、京族有“哈节”等,都是歌的盛会。
壮族人民的口头文学:壮族三声部民歌
壮族三声部民歌源于南宁市马山县及周边地区,是广西壮族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劳动生产情感和文化智慧的结晶。据学者推断,壮族三声部民歌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盛行于明清时期,至今在马山、上林两县交界处仍有艺人传唱。
壮族三声部民歌常唱的有蛮欢、卜列欢、加方欢、结欢等调。其结构为三个声部,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具有独立音调,第三声部陪衬和声,三个声部都能突出和丰富主旋律,声部间互相协调,音调柔和,风格统一。歌词一般是五字四句和五三五言六句式,有严格的腰脚韵。
美丽的壮族姑娘
其他民歌
双歌
八音
歌圩
对山歌
双歌
侗语称为“嘎苟”,是侗歌中的种咏唱形式。双歌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林溪、八江、独洞,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独坡、坪坦、黄土、陇城一带广大侗族村寨最为流行。
双歌,即双人咏唱的歌。一般说来,在一定的时间场合下,由一对女歌手与一对男歌手进行对唱;有时无须男的对唱,只由两个姑娘彻夜地唱,听众静静听着。
广西三江和湖南通道一带侗族村寨咏唱双歌的时间、场合是和许多风俗习惯紧紧扭在一起的,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情趣。远路姑娘进寨,晚上,寨上青年就结伙上门来和姑娘对唱双歌,有的特地带笛子来为姑娘伴奏,往往要唱个通宵。邻近的大娘小婶都来听歌,坐满整座木楼走廊。通过对歌,年轻人相互认识、了解,有些就建立了感情。被誉言为“双歌之乡”的三省坡下广西三歌歌堂。
序歌
双歌不助兴哪样助兴? 情话不甜心哪样甜心? 秀才官人死留印, 雄鸡死了夜沉沉, 龙王死了遗珠宝, 趁着年华不唱误了青春。
八音
八音又称“八仙鼓”,壮族人民过节或婚嫁等喜庆的时候,常常吹奏“八音”以助兴。
八音是广西民间创作的一种吹打乐,乐曲的曲式结构较单纯,演奏时周而复始,旋律欢快、热烈而流畅。八音多用五声音阶宫调式和微调式,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八音”流行于广西西部和西南部的西林、隆林、田林、百色、凌云、德保、靖西等县,深受群众喜爱。
“八音”以唢呐为主奏乐器 ,配以竹笛、马骨胡、二胡、二弦、小鼓、小锣等共8件乐器组成。传统曲目有《马走街》、《马道林》、《八板》、《歌长洞》、 《仙班洞》、《八音调》等。
歌圩
歌圩是壮族群众聚会唱歌的传统节目活动形式。歌圩在壮族地区有不同的称谓,但均有“坡地上聚会”、“坡场上会歌”或“欢乐的节日”的意思。因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唱歌,故名歌圩。
歌圩的起源、形成有祷祝丰年、唱歌择偶、歌仙刘三姐传歌等说法。壮族歌圩主要有以下形式:节日性歌圩,一般在农历正月至五月,秋季的八、九月间的节日里举行;临场性歌圩,在劳动场所、圩市、婚娶之时歌唱 ;竞赛性歌圩,包括“放球、还球歌圩”、“庙会赛歌“等。有的歌圩则节日性、纪念性、祭祀性兼而有之。
歌圩这一天清晨,三三两两的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带上五色棕米饭、红绿蛋等节日食品,女青年还带上亲手 精制的绣球赶到指定的地点,欢度歌节。宋《太中寰宇记》载 “男子盛服…… 聚会作歌。”明代邝露的《赤雅》之“浪花歌”等记载的就是壮族歌圩的情景。
歌圩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歌场交情,即倚歌择配。二是赛歌赏歌,有盘歌、猜歌、对子歌、连故事和别具特色的抢歌、斗歌等。三是文体自娱歌圩,圩期伴有抛绣球、抢花炮、斗蛋、博扇活动等,甚至还 有壮剧、师公戏、采茶戏等文艺演出。
对山歌
壮族群众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内容十分丰富,一般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的爱情理想为主题。
有见面歌、邀请歌、盘歌、新歌、爱慕歌、盟誓歌、送别歌等。
对歌的形式一般有男女个人对唱和男女群体对唱两种。
对山歌的规矩
在野外对歌,可以唱缠缠绵绵,摧断肝肠的情歌,但必须首先问明对方姓名、婚否、 家庭情况等。对歌者需保持一定距离,以能听清歌声为度。
在屋里对歌,不唱深交歌,开始时首先要热情赞颂主家、然后才唱其他歌。 对歌多在各种节日举行,因此男女青年除对歌传情以外,也可以抛绣球、碰蛋定情。
《刘三姐》经典对歌
秀才:百花争春我为先(陶),兄红我白两相连(李),旁人唱戏我挨打 (罗),名士风流天下传。
三姐;姓陶不见陶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蠢才也敢对歌来。
秀才:赤膊鸡仔你莫恶,你歌哪有我歌多;不信你往船上看,船头船尾都是歌。
三姐:不懂唱歌你莫来,看你也是一蠢才;山歌都是心中出,哪有船装水载来。
秀才:小小黄雀才出窝,谅你山歌有几多;那天我从桥上过,开口一唱歌成河。
三姐:你歌哪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箩;只因那年涨大水,山歌塞断九条河。
秀才:不知羞,井底青蛙想出头;见过几多天和地,见过几多大水流。
三姐:你住口,我是江心大石头;见惯几多风和浪,撞破几多大船头。
十二月花歌
正月里来桃花鲜,好比彩云满山间,
红罗包饭来等妹,桃花树下等妹连。
二月里来李花白,满树李花白绯绯,
哥娘生哥无缘分,摘花不到挨风吹。
三月桐树花正新,桐树花开春正浓,
哥等一夜不见妹,手攀桐花泪满襟。
四月金斗白西西,金斗花开我不知,
到处山头花谢了,哥骑母马来得迟。
五月南球花正绽,南球花发白银银,
哥想伸手摘几朵,满树花谢落纷纷。
六月里来六月里,六月芙蓉花正红,
口里衔来又怕烂,手里拿来又怕溶。
七月里来七月七,七月莲花开满塘,
摘朵莲花送给妹,但愿莲花千日香。
八月里来八月八,八月禾花满田香,
八月禾花爱细雨,情哥爱在妹妹旁。
九月菊花开满岭,朵朵金来朵朵银,
几时走到花岭上,拨开花瓣摘花心。
十月里来十月十,十月鸡公花正红,
摘朵给妹头上戴,但愿花儿千日红。
十一月来过了秋,梅花树上正含苞,
说知远寨姣娥妹,满树花开快来收。
十二月过又一年,山茶花开白连连,
摘朵山茶给妹戴,一心只等妹同年。
八桂情歌
哥妹活着恩爱甜,深怕死后不见面, 宁在生前共日死,不愿将来分后先。 哥哥把钱分两边,半边给妹留半边, 铜钱半边紧握手,死后为凭和妹连。 ——巴马情歌
八桂情歌
能和你连情,心开象牡丹。 能和你成家,甜如甘蔗糖。 盯你不眨眼,眨眼怕你飞。 十二瓣柚子,不如一瓣柑。 十二个好汉,不如我情人。
——《壮族歌谣概论》
展开